新书本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女生言情 >北魏谋国:这个玄德太强了 > 第651章 同一个条件

第651章 同一个条件(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长安·汉国礼部官衙

庾信招待完梁国使团,便径直回到了礼部衙门。

踏入闷热的正厅,只见礼部尚书卢辩正端坐在主位之上,手捧一盏热气腾腾的茶,慢条斯理地品着,似乎早已在此等候。

“下官庾信,参见卢公。”庾信连忙上前,恭敬地施礼。

卢辩抬起眼皮,看了他一眼,语气平和地问道:“子山啊,回来了。接待之事如何?梁国使团,可有什么不满之处?”他看似随意,实则每一个字都带着考量。

庾信微微躬身,谨慎地回答:“回禀卢公,使团初至,副使周舍确有些许倨傲,言语间对我大汉礼制略有微词。不过……”他顿了顿,语气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无奈与庆幸,“家父在场,以长辈身份出面训诫,周舍已收敛许多,未敢再放肆。”

“哦?”卢辩吹了吹茶沫,脸上露出一丝了然的笑意,“令公身体可还康健?难得他老人家此番随使团前来。”

“劳卢公挂念,家父身体尚算硬朗。”庾信答道,心中却是一动,隐约捕捉到了卢辩话中的深意。

卢辩点了点头,将茶盏轻轻放在案几上,发出清脆的声响,这才切入正题:“嗯,那便好。既然如此,就按陆枢密(陆法和)之前议定的方略执行吧。梁国使团这边,就交由你全权周旋。”

庾信闻言,脸上露出一丝迟疑,压低声音道:“卢公,下官明白。只是……要将南梁使团硬生生拖在长安数月之久,恐怕……不易啊。他们毕竟是正式使团,久无进展,恐生事端。”

卢辩看了他一眼,眼中闪过一丝精光,却不直接回答,反而像是拉家常般说道:“子山,令公年事已高,难得来这关中一趟。关中风物,与江南大不相同,何不趁此机会,多陪令公游览一番名山大川?譬如华山之险,渭水之阔,也让老人家看看我大汉气象。”他话语温和,却意有所指。

庾信是何等聪明之人,立刻心领神会!他想起宴席上父亲提及的私事,瞬间找到了完美的借口,眼中闪过一丝明悟,接口道:“卢公提醒的是!家父在宴上还提及,要为我……在关中寻一门合适的亲事。为人子者,婚姻大事,自当听从父母之命。若以此为由,陪伴家父四处相看,一来全了孝道,二来……也使梁使难以催促,可谓名正言顺!”

“对嘛!”卢辩抚掌轻笑,语气带着赞许,“老人家的心思,无非就是儿孙绕膝,香火传承。你就陪着令公,好好地挑,慢慢地选,务必……要‘精挑细选’才是。”他特意在“慢慢”和“精挑细选”上加重了语气。

“下官明白。”庾信彻底领会了上级的意图,但他仍需确认具体尺度,便问道:“敢问卢公,此事……具体需拖延多久?”

卢辩收敛了笑容,目光变得深沉,低声道:“越久越好。西线、东线、乃至中线,三路的兵马、粮草、战术事宜,皆在紧锣密鼓布置之中,尚未周全。时间,于我汉而言,至关重要。”

庾信点了点头,又想到一个实际问题:“若梁使不耐,追问和谈具体条件,下官该如何答复?”

卢辩沉吟片刻,眼中闪过一丝冷芒,缓缓说道:“若他们问起,你便直言:交出叛臣侯景,则两国可享和平。仅此一条,不容商议。”

庾信心中了然。他深知梁帝萧衍的秉性,此人既迷信又极好面子,刚刚“应梦”接纳了侯景,将其封王拜将,转眼又迫于压力将其交出,这等自打耳光之事,萧衍是绝难答应的。这个条件,足以成为一道无法逾越的障碍,完美地达成拖延时间的目的。“下官明白了,此条件……甚好。”

问完了公事,庾信看着卢辩深邃的目光,犹豫了一下,还是按捺不住心中的好奇与一丝复杂的情绪,小心翼翼地问道:“卢公,此次我大汉如此大规模地调动兵马,暗藏锋芒……大王他……是决心要一举……灭梁吗?”他的声音很轻,带着试探。毕竟,他的根在江南,那里有他的故旧亲朋,有他熟悉的山水。

卢辩没有立刻回答,他仔细地打量着庾信的神情,反问道:“事态如何发展,尚需看天时、地利、人和。怎么,子山是为故国……感到惋惜了?”

庾信闻言,猛地抬起头,眼神清澈而坚定,摇了摇头,语气带着一种经历沉淀后的清醒:“不,卢公误会了。自从信来到大汉,亲眼所见官府如何治理地方,亲身体会律法如何保障民生,才知道何为‘人’之所居,何为‘治世’之象。对比江南,士族奢靡,百姓困苦,朝廷昏聩……信只希望王师能早日南下,扫除积弊,拯救江南万千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的黎民百姓!此乃信之真心!”

卢辩看着他眼中毫无作伪的真诚,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赞许道:“子山能有此见识,超越门户之见,心系天下苍生,将来必是我大汉栋梁,前途不可限量!”

庾信拱手,语气更加坚定:“信不敢奢求高官厚禄,只愿能追随汉王左右,略尽绵薄之力,亲眼见证这乱世终结,太平盛世的来临!”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