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本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女生言情 >北魏谋国:这个玄德太强了 > 第664章 天下群情汹汹

第664章 天下群情汹汹(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十月下旬,短短一月之间,关于汉王刘璟与北齐太后娄昭君的风流韵事,如同传播瘟疫的空气,以惊人的速度传遍了天下各个角落,其传播之迅捷、细节之“丰富”,令所有知情者都瞠目结舌,仿佛有一只无形的大手在背后极力推动。

长安,汉王宫御书房。

刘璟面色阴沉地坐在宽大的书案后,案头上堆积如山的,并非紧急军报或民政要务,而是来自各方、内容大同小异的信件和奏章。他随手拿起一封火漆封口的信,拆开一看,落款是北庭大都督、他的三弟杨忠。信的内容让他额头青筋直跳——杨忠先是大大咧咧地称赞“大哥果然精力旺盛,非常人所能及,竟能睡了高欢的遗孀,实乃我辈楷模”,随信还“贴心”地附赠了一根据说是极北之地猎来的熊鞭,美其名曰“助兄长再展雄风”。

更让刘璟无语的是,杨忠还在信末用一种“你懂的”语气旁敲侧击地询问:“弟冒昧揣测,那高欢突然伤重不治,会不会……是被此事气死的?若真如此,大哥兵不血刃便气死一国皇帝,功绩更胜十万雄兵啊!”刘璟气得差点把信撕了,这混账三弟,脑子里整天想的都是什么!

陇西都督李贤、巴蜀都督贺连拔允、剑南都督独孤信几乎是在同一时间发来了信件。李贤和贺拔允的信还算含蓄,只是语带双关地称赞刘璟“英武过人”、“不同凡响”、“于细缝处见真章”。

而最离谱的就是独孤信!这家伙明明亲自带队跑到南中瘴疠之地探索南下交州、广州的路线去了,天高路远,音信难通,可这八卦竟然也能如此精准、迅速地送到他手里!独孤信在信中先是照例恭维了一番,然后笔锋一转,用一种极其“隐晦”却又让人一眼就能看懂的笔触写道:“臣女般若,年方及笄,虽蒲柳之姿,然承蒙祖宗荫德,姿容尚可入目,性情亦算温婉。大王若……若不嫌弃,闲暇时或可召之左右,使之奉帚添香,亦是一段佳话……”

看到这里,刘璟忍不住把信纸拍在桌上,低声骂了一句:“妈的!独孤信你这老小子!老子一直拿你当兄弟,心心念念想着将来一起扫平天下,你他娘的居然想当我岳父?!还“奉帚添香”?你把女儿当侍女了?!”

于谨和韦孝宽这两位稳重的大都督则来得更为实际,他们在信中谨慎地询问,是否需要根据这一“突发情况”调整整体战略,比如暂时转为战略守势,或者干脆将主要矛头对准北齐,先行攻伐,以“维护大王声誉”。

刘璟深吸一口气,强压下心中的烦躁,提笔在这两封信上批阅,语气严厉:“战略部署,既定则行!岂因流言蜚语而朝令夕改?尔等谨守本职,遵照原计划行事,不得擅作主张,贻误军机!”他必须稳住军心,不能让这莫名其妙的绯闻影响了大局。

翻看一圈,刘璟发现还是他的心腹慕容绍宗最是贴心,前线军报照常送来,只字未提这桩糟心事,让他心中稍感慰藉。

然而,文臣这边就没那么好打发了。以尚书令长孙俭为首,数十名官员联名上书,厚厚的奏章写得引经据典,文采斐然,核心意思却只有一个:劝谏大王保重龙体,不可沉溺美色,当以国事为重,以江山社稷为念。他们甚至搬出了夏桀、商纣、周幽王等一堆因贪恋美色而亡国的昏君例子,言辞恳切,仿佛刘璟要是再不“迷途知返”,汉国就要步这些亡国之君的后尘了。

刘璟看着这堆奏章,心里那股邪火又“噌”地冒了上来,暗骂道:“欺人太甚!老子知道你们是为我好,为国家好,可这话说的……好像老子已经成了色中饿鬼,不听你们的马上就要国破家亡似的!妈的,老子现在连个像样的宫殿都没修,还没学咱老祖宗汉灵帝开‘裸泳馆’呢!你们着急跳出来表现什么忠臣义士?!”

他烦躁地站起身,在御书房内来回踱步。这件事,就像一块烫手山芋,解释吧,越描越黑;不解释吧,流言愈演愈烈。还有营救娄昭君的事,他该找谁帮忙呢?

刘璟无奈地揉了揉眉心,低声叹道:“嫂夫人啊嫂夫人……你这……你可真是害苦了我了!”

---

这股桃色旋风,自然也毫无意外地刮入了南梁境内。

江陵,太守府。

湘东王、江陵太守萧绎得知此事后,先是一愣,随即大喜过望,拍案叫绝:“妙啊!此乃天赐良机!”他立刻意识到这是一个向刘璟示好、拉近关系的绝佳机会。他马上叫来自己年仅十四岁、却已显露出不凡气度的小舅子王琳。

“子珩,你立刻去办一件事!”萧绎兴致勃勃地吩咐,“去给本王搜罗……嗯,百八十个姿色上佳的美女,要年轻的,最好是江南水乡的温婉女子!然后,以本王的名义,给襄州前线的汉军送去,就说是本王听闻汉王三十寿辰将至(随口编的理由),特备薄礼,以示祝贺,请汉王务必笑纳!”

王琳年纪虽小,却并非不通世事,他歪着脑袋,有些疑惑地问:“姐夫,汉王刘璟,听说是一代英雄,天人之姿,他……他会喜欢这些美女吗?”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