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1章 台城攻防战(下)(1 / 2)
军事强攻接连受挫,如同钝刀砍在坚硬的龟壳上,除了留下几道白痕,毫无进展。
侯景那双恶狼般的眼睛里,焦躁与狠戾交织,他知道,不能再这样硬碰硬下去了。必须换个打法,从内部瓦解台城!一场被他精心策划、轰轰烈烈的“废奴运动”,就此拉开了帷幕。
他站在临时搭建的高台上,对着台城方向,也对着自己麾下那些成分复杂的军队,发表了极具煽动性的宣言:“自即日起,凡梁国王公贵族、世家门第之奴仆、部曲,只要弃暗投明,归顺本王,即刻免除奴籍,恢复自由身,成为堂堂正正的平民!若有功勋才干,本王不吝封赏,加官进爵,亦非难事!”他的声音通过亲兵的重复传递开来,如同在平静的湖面投下了一块巨石。
光有口号不够,还需要一个鲜活的“榜样”。侯景深谙此道,他迅速物色并塑造了一个典型。
此人原是朱异府中一名颇受“重用”的家奴,因其熟悉朱异家事乃至一些官场隐秘而被选中。侯景的出手,阔绰得令人咋舌——他直接将查抄的朱异偌大家产,全部赏赐给了这个叛逃的家奴!不仅如此,还授予了他“仪同三司”的崇高虚衔,这意味着他可以享受与三公同等的礼仪待遇!
于是,建康城外出现了一幅极具讽刺意味的画面:这位昔日匍匐在地的家奴,如今身着华服,得意扬扬地骑着一匹神骏的高头大马,在亲兵簇拥下,来到台城之下,对着城头方向,运足中气大声呼喊,声音里充满了扬眉吐气的炫耀与报复的快感:
“朱异!朱公!你看看我!你看看我是谁?!”他挥舞着马鞭,指向城头,“你辛辛苦苦,钻营了五十年,巴结皇帝,讨好权贵,也不过才混到一个三品的侍中!可我呢?我刚投奔侯王,立下微末功劳,侯王便赐我万金家财,封我为从一品的仪同三司!哈哈哈!朱异,你羞愧不羞愧?!”
他越说越激动,声音愈发高亢,充满了对旧秩序的控诉与对新主子的感恩戴德:“过去!在你们这些王侯公卿眼里,我们这些奴仆,就是地上的王八!只能趴着,永远别想抬头!我们的命,还不如你们养的一条狗!但在侯王这里!我们奴仆,是自己的主人!侯王给了我们做人的尊严!只要我们有力气,有胆量,有忠心,我们无所不能!甚至……甚至可以做到你们这些王侯!”
这番声情并茂、极具蛊惑性的演讲,通过无数双耳朵,迅速在台城内那些备受压迫、生活在最底层的奴仆、杂役、部曲中传播开来。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尤其是这种一步登天、颠覆阶级的“榜样”。对自由的渴望、对财富的贪婪、对旧主人的怨恨,如同野火般在底层蔓延。仅仅三天时间,台城的几处侧门、水门,甚至在深夜用绳索缒城而下者,竟有数千名奴仆争先恐后地逃出,如同决堤的洪水,投奔了侯景的阵营!
侯景来者不拒,将这些投诚者打散分配到各军之中,并当场分发金银布帛,给予极其丰厚的赏赐。这些刚刚摆脱奴籍、获得“新生”的人,对侯景感恩戴德,将其视为再生父母,纷纷表示愿效死力。他们的加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侯景军的攻城兵力消耗,也进一步搅乱了台城的人心。
为了进一步增强叛军的“合法性”和凝聚力,给自己这身反贼皮披上一层“匡扶社稷”的外衣,侯景决定玩一把更大的——他强行拥立被囚禁的皇太子萧纲为帝,改元“大宝”!他自己则担任丞相,总揽朝政。
被迫坐上龙椅的萧纲,内心如同吃了一万只苍蝇般恶心和操蛋。他没有任何实权,只是一个被架在火炉上烤的傀儡。
他无力反抗,只能采取非暴力不合作的态度,继续每天浑浑噩噩,装聋作哑,如同行尸走肉。
这让侯景也很不爽,他本想通过联姻进一步绑定自己和“新朝”的关系,结果一打听,他妈的萧纲两个的女儿,早就跑到江北的汉国去了!
侯景气得差点吐血,只好退而求其次,在掳掠来的军妓和宫女中搜寻萧氏宗室女子。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总算找到了那个死鬼临贺王萧正德的女儿。
侯景无奈,只好让萧纲下诏,封此女为“朔方公主”,然后他自己名正言顺地成了这大梁朝的驸马都尉。这桩婚事,怎么看都透着一股山寨和憋屈的味道。
随后,为了打击台城守军的士气,侯景又使出了造谣的伎俩,派人四处散播消息,说老皇帝梁武帝萧衍已经在台城内驾崩了!
然而,对付谣言最有力的武器,就是事实本身。
就在城内人心惶惶之际,台城城门楼上,出现了让所有人安心的一幕。时年七十六岁,虽显老迈但眼神依旧清亮的梁武帝萧衍,在皇孙萧确等人的陪同下,精神抖擞地出现在了城头!他扶着女墙,目光扫过城下叛军,更望向城内坚守的将士。
“将士们!辛苦了!”萧衍的声音虽然苍老,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威严和镇定。
城上守军看到皇帝安然无恙,顿时爆发出雷鸣般的欢呼和回应:“陛下来了!誓死守卫台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