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本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女生言情 >唐末,开局就被软禁 > 四百二十九章 蜀地豪强

四百二十九章 蜀地豪强(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邓元明面色不变,心中却是一凛,知道正题来了。他放下茶盏,淡淡道:“老夫一介乡野鄙夫,只知经营家业,安分守己。朝廷大事,实不敢妄议。”

“邓公过谦了。”李振笑容不变,“若邓公都是鄙夫,那蜀中还有几人可称俊杰?如今局势,邓公心如明镜。陈敬瑄、田令孜倒行逆施,对抗天兵,如今困守孤城,覆灭只在旦夕之间。大王奉诏讨逆,大军所向披靡,西川平定,已无悬念。”

他顿了顿,观察着邓元明的神色,继续道:“然大王仁德,非好战嗜杀之人。用兵乃为止戈,讨逆只为安民。大王常言,西川之乱,罪在陈、田寥寥数贼,与蜀中士庶豪强无涉。只要心向朝廷,过往一切,皆可既往不咎。”

邓元明静静地听着,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茶杯,不置可否:“睦王宽宏,天下皆知。只是……这‘心向朝廷’,不知如何才算?又如长史所言,‘过往一切’……又具体指哪些?老夫愚钝,还望长史明示。”他这话问得极其刁钻,既试探底线,又将自己撇清。

李振心中暗笑,知道对方已然心动,只是顾虑极深。他身体微微前倾,声音压低,显得更加推心置腹:“邓公是明白人,振便直言了。所谓‘心向朝廷’,于当下而言,便是支持大王平定西川。

或出钱粮助军,或提供城内情报,或……”他意味深长地看了一眼厅外那些精锐的庄丁,“或率众襄助王师,共围成都。但凡有所贡献,皆是功劳簿上一笔。”

“至于‘过往’,”李振语气愈发诚恳,“无论是否曾与陈、田有过来往,是否曾供给过钱粮,只要如今幡然醒悟,助大王平乱,非但概不追究,反而以其功劳大小,论功行赏!大王欲安定西川,非仅靠刀兵,更需倚仗邓公这等深孚众望、熟悉地方的多贤鼎力相助啊!”

邓元明眼中闪过一丝精光,但依旧谨慎:“睦王美意,邓某感激不尽。只是……空口无凭,这……”

李振知道火候已到,抛出了最终的诱饵:“邓公所虑,大王早已想到。大王有言,若邓公愿为西川表率,率先投效。

大王可即刻表奏朝廷,授邓公实职官衔!如今围城大军,正需得力臂助。以邓公之能,麾下乡兵之精锐,大王意欲新设一‘忠勇都’,便由邓公统领,授‘忠勇都兵马使’之职!日后西川平定,邓公便是朝廷命官,光宗耀祖,保家业平安,岂不远胜于此间惶惶不可终日?”

“忠勇都兵马使?”邓元明呼吸微微一窒。

这可是各方藩镇中直属的重要军事官职!在军事体系中只在都知兵马使之下,虽然并无职级,但后续可通过试官、检校官等勋赏制度实现职级迁转,且由睦王表奏,朝廷大概率会认可。

这意味着他从一个地方豪强,一跃成为了有官方身份的将领!这不仅能彻底洗刷“附逆”的潜在风险,更能极大地提升家族的地位和保障!

财富,他已不缺。缺的就是这层护身符和更高的社会地位!

李振看着他变幻的神色,再加了最后一把火:“邓公,锦上添花易,雪中送炭难。如今大王大军合围,破城只在早晚。

此时投效,是为功臣,大王必厚待之。若待城破之后……呵呵,那时蜀中豪强争相讨好,邓公虽富,又能显出多少分量?机会,可只有这一次啊。”

良久,邓元明猛地站起身,脸上再无犹豫之色,对着李振深深一揖:“长史金玉良言,如拨云见日,令老夫茅塞顿开!请长史回复大王,邓元明愿倾尽家资,率本部乡兵,效忠大王,共讨国贼!”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