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9章 去与留都有理由(1 / 2)
天佑四年,二月初五,凌晨,汴梁皇城,皇帝寝宫。
夜色如墨,寒意刺骨。寝宫内的气氛,却比这冬夜更加凝重。赵小五带来的突围方案,如同一块巨石投入死水,激起了千层浪。
“什么?用飞雷索从宫墙上将陛下、娘娘吊下去?!”岳雷第一个失声惊呼,虎目圆睁,“这……这太冒险了!宫墙高达三丈,陛下龙体欠安,娘娘凤体金贵,万一有个闪失……”
“岳都尉!没有万一!”赵小五打断他,语气斩钉截铁,眼中是久经沙场磨砺出的决绝,“叛军主力正被我们佯攻吸引在慈宁宫方向,这是唯一的机会!再拖下去,等他们反应过来,合围寝宫,便是插翅难飞!飞雷索是张猛教头亲传,我等演练过无数次,绝对可靠!卑职愿以项上人头担保!”
龙榻之上,赵桓脸色苍白,剧烈地咳嗽了几声,挣扎着撑起身体,朱琏连忙扶住他。赵桓的目光扫过眼前这些忠心耿耿的臣子将领,最终落在赵小五那坚毅的面庞上,虚弱却清晰地说道:“岳卿……不必再劝了。非常之时,行非常之事。朕……信得过赵指挥使,信得过……秦王留下的后手。”他握住朱琏冰凉的手,“皇后,怕吗?”
朱琏泪眼婆娑,却坚定地摇头:“臣妾……不怕!只要能跟在陛下身边,刀山火海,臣妾也去!”
“好!”赵桓眼中闪过一丝欣慰,随即看向岳雷,“岳雷听旨!”
“臣在!”
“朕与皇后先行撤离。太子……就托付给你了!”赵桓的声音带着无尽的沉重与托付,“东宫墙高池深,储君在此,叛军必不敢过分相逼,反而能牵制其兵力。你……要替朕,守住国本!待朕……待朕与秦王会合,必率王师归来!”
岳雷浑身一震,虎目含泪,重重叩首:“陛下!臣……臣岳雷对天发誓!只要一息尚存,绝不让逆贼踏入东宫半步!太子在,臣在!太子若有差池,臣提头来见!”
“朕……信你。”赵桓疲惫地闭上眼,挥了挥手,“事不宜迟……行动吧。”
抉择,在瞬间完成。
并非不想救更多人,而是形势比人强。
枢密院地牢方向传来消息,张叔夜因受刑过重,已无法移动,他让带话给赵小五:“告诉陛下,老臣……就在这汴梁城里,等着看这群乱臣贼子,如何收场!”语气决绝,已存死志。
秦王府方向,陈紫玉自退回府中后便如石沉大海,府邸被叛军重重围困,数次试探性进攻皆被府内亲卫击退,但想在不惊动大军的情况下将她救出,无异于天方夜谭。赵小五只能记下位置,期待日后。
而赵德安、赵明诚等人,则明确表示不愿离去。赵德安甚至慨然道:“我辈读书人,骨头还是有几两重的!太初推行新政,乃为国为民,我等虽力薄,亦要在此,以笔墨为刀,以风骨为甲,与这些国之蛀虫周旋到底!看他们能猖獗几时!”其志凛然,令人动容。
最终确定的撤离名单,只剩下皇帝赵桓、皇后朱琏以及必须随行策应的何栗。这已是目前条件下,能够安全转移的极限。
行动,迅如闪电。
在赵小五的指挥下,几名精锐亲卫用特制的软兜和锦被,将虚弱不堪的赵桓小心包裹固定。朱琏也换上了一身利落的深色宫装。岳雷则亲自率一队死士,向慈宁宫方向发起了一次决死的佯攻,成功吸引了大量叛军注意力。
寝宫北墙之下,阴影之中。
“嗖!嗖!”几声轻微的机括响动,数道带着倒钩的飞虎爪精准地扣住了宫墙垛口。赵小五亲自检查绳索,确认牢固后,对何栗及几名负责护卫的精锐点了点头。
“陛下,娘娘,得罪了!”赵小五低喝一声,与两名力士一起,小心翼翼地拉动绳索。软兜缓缓离地,沿着冰冷的宫墙,向上攀升。朱琏紧紧抱住赵桓,紧闭双眼,强忍着眩晕与恐惧。何栗则紧随其后,由另一组人护送上升。
整个过程,不过短短数十息,却仿佛漫长如一个世纪。墙下众人屏息凝神,心脏几乎要跳出胸腔。终于,三人的身影安全抵达墙头,被等候在那里的接应小组迅速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