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1章 共渡难关(1 / 1)
但麻烦还没结束。几天后,朱昭熙收到消息,说越国的商人也开始在虞元国边境活动。他们没有像宁国商人那样窃取矿产信息,但却在暗中煽动部落之间的矛盾。越国作为资本主义国家,和宁国有着共同的利益,显然是想和宁国联手,给虞元国制造混乱。
有两个相邻的部落,因为牧场边界的问题一直有矛盾。这个问题由来已久,过去都是通过部落长老协商解决,但始终没有一个明确的定论。
越国商人看准了这个机会,从中挑拨,说其中一个部落的牧场是另一个部落抢来的,还拿出伪造的证据,让两个部落的牧民大打出手,死伤了好几个人。
朱昭熙赶到时,两个部落的牧民还在对峙,手里拿着马刀和木棍,气氛十分紧张。她立刻让朱见明和刘志远分开两个部落的首领,分别进行调解。
她对首领们说:\"牧场边界的问题可以坐下来商量,制定合理的划分方案,但不能因为这点小事就互相残杀,让外人看笑话,还破坏了草原的和平。\"
同时,她让人拿出越国商人伪造证据的证明,告诉牧民们,这一切都是越国商人的阴谋,目的是让他们内斗,好趁机夺取草原的资源。牧民们得知真相后,都十分愤怒,纷纷表示不会再上当,会一起赶走那些挑拨离间的越国商人。
朱昭熙趁机组织两个部落的首领签订了和平协议,明确了牧场的边界,还成立了一个部落联合委员会,专门负责调解部落之间的矛盾。这个委员会由各部落的代表组成,遇到问题时可以通过协商解决,避免再次发生类似的冲突。
但宁国和越国的干涉并没有停止。他们又开始在虞元国的教育领域动手脚,偷偷给学堂的孩子们分发一些歪曲历史的书籍,说蒙古人的历史是被虞国篡改的,还说朱见明是虞国的傀儡,让孩子们对虞国产生抵触情绪。
朱昭熙发现后,立刻收回了这些书籍,还在学堂里开设了历史课程,让刘志远给孩子们讲真实的蒙古历史,讲草原和虞国的关系,让孩子们明白,虞国帮助虞元国实现现代化,不是要控制他们,而是要和他们一起发展。
在应对这些麻烦的同时,虞国的矿产专家也完成了初步的勘探工作,他们在草原深处发现了一处储量丰富的铁矿,还有少量的石油资源。这个发现让朱昭熙很高兴,因为这意味着虞元国可以建立自己的钢铁厂和炼油厂,不再依赖外部的工业制品。
但就在朱昭熙准备启动铁矿开采项目时,李怡发来急电,说明国政府发表声明,称虞元国的矿产资源属于\"熙洲大陆共有资源\",要求虞国和虞元国允许其他国家参与开采,否则就会联合其他资本主义国家对虞国和虞元国进行经济制裁。
朱昭熙知道,明国这是在为宁国和越国撑腰,想通过经济制裁逼迫他们让步。她立刻召开紧急会议,和朱见明、刘志远以及考察队的专家们商量对策。
\"我们不能让步,一旦让他们参与开采,我们的矿产资源就会被他们掠夺,我们的工业发展也会受制于人。\"刘志远坚定地说,\"就算他们进行经济制裁,我们也能依靠虞国的支持度过难关。\"
朱见明也表示:\"草原上的资源是我们的,我们有权利决定怎么开发,不用听外人的指手画脚。\"
朱昭熙点头表示赞同,她给李怡回电,让虞国政府坚决拒绝明国的要求,同时联合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共同应对可能到来的经济制裁。她还让朱见明组织牧民,加强对铁矿区域的保护,防止其他国家的人私自进入开采。
明国见虞国和虞元国不肯让步,果然联合宁国、越国等资本主义国家,对虞国和虞元国实施了经济制裁。他们停止了和虞国的贸易往来,禁止本国商人和虞元国进行交易,还在国际上散布谣言,说虞国和虞元国\"破坏国际秩序\"。
经济制裁给虞元国带来了不小的影响。草原上的羊毛和肉类无法销往资本主义国家,虽然有虞国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采购,但销量还是减少了不少,牧民们的收入受到了影响。一些依赖进口的工业制品也断了货,比如部分机器零件和药品。
面对这种情况,朱昭熙没有慌乱。她组织牧民扩大内需,建立了更多的农畜产品加工点,把羊毛和肉类加工成各种食品和日用品,在草原内部和虞国销售。同时,她让虞国的工厂加快研发,生产替代的机器零件和药品,尽量减少对进口的依赖。
她还鼓励牧民发展特色产业,比如用草原上的草药制作药品,用羊毛编织手工艺品,这些产品在社会主义国家很受欢迎,很快就打开了市场,弥补了部分贸易损失。
在应对经济制裁的过程中,朱昭熙发现虞元国的本土人才严重不足,尤其是懂工业技术和国际贸易的人才。
之前派去虞国学习的年轻人虽然已经回来一部分,但远远满足不了需求。她立刻和虞国协商,增加了选派留学生的名额,让更多的虞元国年轻人去虞国学习,同时邀请虞国的专家来虞元国开设培训班,培养本土人才。
在这个过程中,朱见明也成长了不少。他不再像以前那样依赖朱昭熙,而是主动承担起管理国家的责任,积极协调部落之间的资源,组织牧民应对各种困难。刘志远也放下了之前的执念,全力协助朱见明,利用自己在部落里的威望,动员牧民支持国家的决策。
虽然经济制裁带来了很多困难,但也让虞元国的牧民们更加团结。他们意识到,只有依靠自己的力量,才能保护好草原,才能实现真正的现代化。大家齐心协力,一起克服困难,草原上的现代化建设并没有因为制裁而停滞,反而在艰难中稳步推进。
几个月后,虞元国的第一座小型钢铁厂在草原腹地建成投产。虽然规模不大,但这是草原上的第一座钢铁厂,标志着虞元国开始有了自己的重工业。牧民们第一次看到钢水从高炉中流出,都兴奋不已,纷纷赶来观看这一历史性的时刻。
与此同时,炼油厂的建设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中。虽然虞元国的石油储量不多,但足以满足国内部分需求,减少对进口石油的依赖。这对草原上的交通运输发展有着重要意义,也为将来发展农业机械提供了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