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3章 木筏试水(2 / 2)
“看来,光靠捆绑和树脂,长期的海上颠簸还是不够牢靠。”王谦眉头紧锁,对围过来的众人说道。
就在这时,一直留意着海面变化的李老大突然指着远处,声音带着一丝紧张:“老王,你看那边!”
众人顺着他指的方向望去,只见原本晴朗的天边,不知何时积聚起了一团灰白色的云雾,海面的颜色也变得深暗了一些,风似乎也比刚才急了少许。虽然远谈不上是风暴,但对于初次下水、已经暴露出一些问题的“希望号”来说,任何一点风浪的加剧都是严峻的考验。
“要起风了。”杜勇军经验老到,面色凝重地说,“咱们得赶紧回去!”
“升起船帆试试!”王谦却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正好试试借风力,也看看这桅杆吃不受得住力!”
王冉立刻动手,和杜勇军一起,费力地将那面厚重的山羊皮船帆拉上了桅杆。船帆在逐渐加强的海风中鼓荡起来,发出“噗啦啦”的声响。
帆一张开,“希望号”仿佛被注入了一股新的力量,速度明显加快,向着海岸的方向驶去。起初,一切顺利,借助风势,比单纯划桨省力了不少。
然而,好景不长。当一阵稍强的侧风吹来时,问题再次暴露。由于木筏自身阻力大,转向困难,很难及时调整角度迎风。侧风推着船帆,产生了一个强大的侧向力,整个木筏开始不受控制地向一侧倾斜、横移!
“不好!要偏!”李老大惊叫。
筏身倾斜的角度瞬间加大,甲板上的淡水竹筒滚落,差点掉进海里。王晴和王冉惊呼一声,险些摔倒。二嘎子拼命用船桨试图抵住水面,矫正方向,却收效甚微。
“降帆!快降帆!”王谦当机立断,大吼道。
王冉和杜勇军手忙脚乱地松开系着船帆的藤蔓,厚重的山羊皮帆“哗啦”一声落下,堆积在桅杆下。失去了风力推动,木筏的倾斜终于停止,但依旧在海面上打着转,难以控制。
就这么一会儿功夫,风浪似乎又大了一点,白色的浪头开始出现,一下下地拍打着筏身,发出“砰砰”的闷响,溅起的水花打湿了众人的裤脚。原本平静的试水,骤然间变得惊险起来。
“划桨!全力划回去!”王谦抄起一支备用船桨,加入到划水的行列中。
所有人都不敢怠慢,奋力划动船桨,与逐渐加强的风浪抗争。木筏像一头倔强的老牛,在波涛中艰难地、歪歪扭扭地向着不远处的海岸挪动。每一次浪头的拍击,都让筏身剧烈晃动,那“吱嘎”声似乎也更响了一些。
岸上的杜小荷等人看得心惊肉跳,双手紧紧握在胸前,连大气都不敢出。
短短几百米的距离,此刻却显得如此漫长。当“希望号”终于被海浪推搡着,踉踉跄跄地冲上熟悉的沙滩时,筏上的六个人几乎同时脱力地瘫坐在湿漉漉的甲板上,大口大口地喘着粗气,脸上分不清是汗水还是海水。
成功了,他们安全返回了。但试水的结果,却像一盆冷水,浇在了每个人心头。
王谦第一个站起身,不顾疲惫,立刻开始仔细检查木筏。情况比他预想的还要糟糕一些。多处捆绑的藤蔓明显松驰了,需要重新紧固;有几块甲板因为剧烈的晃动,与基座,在承受了风帆的拉力后,出现了轻微的松动和裂纹;而那面山羊皮船帆,在刚才的慌乱降帆中,被扯破了一个不小的口子。
现场一片沉默。只有海浪不知疲倦地拍打着沙滩,仿佛在嘲笑着他们的努力。
二嘎子一拳砸在甲板上,懊恼地说:“怎么会这样!咱们费了这么大劲……”
王晴和王冉看着破损的船帆和松动的桅杆,眼圈都红了。
李老大叹了口气:“唉,还是想得太简单了。海上行船,没那么容易啊。”
杜勇军则蹲在桅杆基座旁,用手摸着那裂纹,眉头紧锁:“这木头还是不够结实,或者咱们固定得法子不对。”
王谦没有说话,他沿着木筏走了一圈,将所有的缺陷和问题一一记在心里。他的脸色虽然凝重,却并没有绝望。试水,本就是为了发现问题。现在问题暴露出来了,总比在真正出海远航时才发现要好。
他抬起头,看着垂头丧气的家人,声音沉稳而有力:“都耷拉着脑袋干啥?试水试水,不试怎么知道哪里不行?咱们这‘希望号’,没散架,没沉没,还把咱们全须全尾地带回来了,这说明咱们的大方向没错!基础是牢靠的!”
他的话让众人一愣,随即抬起头看向他。
“现在,咱们知道了它转向不灵,知道了它怕侧风,知道了捆绑会松,知道了桅杆不够稳,知道了船帆不行!”王谦的目光扫过每一个人,语气越来越坚定,“知道了问题在哪儿,咱们就能想办法解决它!捆绑松了,咱们就研究更结实的绑法,或者想办法加楔子卡死!转向不灵,咱们就试着做个简易的舵!桅杆不稳,咱们就加固基座,或者换更粗壮的材料!船帆破了,咱们就补,或者想办法找更好的材料替代!”
他的话语中充满了不容置疑的信心和解决问题的决心。
“这次试水,不是失败,是成功!它让咱们看清了下一步该往哪儿使劲!”王谦最后总结道,声音在海风中传得很远,“都打起精神来!咱们离真正回家,又近了一步!现在,先把筏子拖到安全地方,然后,咱们一起商量,怎么把这些毛病,一样一样给它治了!”
看着王谦坚毅的眼神和充满斗志的话语,众人心中的阴霾渐渐被驱散。是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不正是他们一直在做的事情吗?从登岛一无所有,到建立营地,到储备粮食,再到造出这庞大的木筏,哪一步不是克服了无数困难?
希望,从未远离,它只是需要更多的汗水、智慧和坚韧去雕琢。
二嘎子第一个跳起来:“对!谦哥说得对!有啥大不了的!咱们能把它造出来,就一定能把它修好、改好!”
王晴和王冉也抹了抹眼角,重新振作起来。
杜勇军和李老大相视一笑,点了点头。
当王谦和家人一起,再次用力将“希望号”拖离潮水线,固定在更高更安全的沙滩上时,夕阳正将最后的余晖洒满海面。那艘经历了初次考验、暴露出诸多缺陷的木筏,在金色的光芒中,仿佛被镀上了一圈光边,它静静地卧在那里,不再完美,却更加真实,更加触手可及。
回家的路,注定不会平坦。但有了这次试水的经验教训,他们前进的脚步,必将更加稳健,更加有力。夜晚的篝火旁,注定又将是一场关于如何改进“希望号”的热烈讨论。而明天,太阳照常升起,他们改进木筏、奔向希望的新一轮奋斗,也将随之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