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本网
会员书架
首页 >灵异恐怖 >巴图虎 > 第1047章 虎卫训锐

第1047章 虎卫训锐(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虎卫们回到各自的营帐,将虎毛用油纸包裹好,放在头盔旁;虎哨则用细麻绳系在腰间,方便随时取用。老兵合撒儿将自己的虎哨放在嘴边吹了两下,确认哨音正常,又检查了头盔上的虎毛,用手指按了按,确保牢固:“这虎毛和虎哨,是咱们夜袭的命根子,可不能出岔子。”身边的新兵脱脱,也学着他的样子,检查虎毛与虎哨,还向合撒儿请教:“合撒儿大哥,夜袭时若虎毛掉了,虎哨也坏了,该怎么办?”合撒儿从怀中掏出一块虎卫令牌:“别忘了还有这个,实在不行,就出示令牌,报出自己的编号,总能确认身份。”

营帐外,工匠们正为虎卫的头盔做最后的调整——在头盔内侧加装细铁钩,确保虎毛插得更稳固;在虎毛尾端涂荧光粉,确保夜间能识别。老阿古拉也带着工匠,逐一检查虎卫的虎哨,对有杂音的虎哨进行最后的打磨:“这哨子吹起来要顺畅,不然战斗中吹不出声,可就麻烦了。”虎卫们耐心等待,配合工匠们的调整,眼中满是对战斗的期待。

巴图额尔敦与孛鲁台走遍每一座营帐,查看虎卫们的装备整理情况,不时停下来叮嘱:“夜袭时,玄铁甲要穿紧,别松动发声;破甲箭要放在箭囊的最外侧,方便取用;战马的马蹄要裹好麻布,检查是否有松动。”走到一座营帐时,他看到一名虎卫正在擦拭玄铁刀,刀身磨得锋利,便点头道:“刀要磨利,才能一刀破敌,好好准备,三日后咱们一起,拿下阿鲁台的中军大营!”那名虎卫起身行礼:“将军放心,末将定奋勇作战!”

夜色渐深,营帐内的灯火渐渐熄灭,只有少数虎卫还在整理装备。巴图额尔敦站在营帐外,看着远处的杭爱山,月光洒在山巅,像覆盖了一层白霜。他摸了摸腰间的虎哨,又看了看头盔上的虎毛,心中默念:“祖父,父亲,孩儿定不负期望,平定阿鲁台叛乱,为元廷守住西北边疆!”夜风拂过,头盔上的虎毛轻轻晃动,仿佛在回应他的决心。

三日后的夜袭,越来越近,虎卫们已做好万全准备,只待那拉珠尔一声令下,便会像蓄势待发的猛虎,带着头盔上的黑虎尾毛,衔着骨制短哨,悄无声息地接近阿鲁台的中军大营,打响西北平叛的关键一战。###1047章:虎卫训锐(至元四十六年秋巴图额尔敦亲训虎卫备夜袭)

杭爱山北麓的元廷大军训练校场,秋阳透过稀疏的云层洒下来,将两万虎卫的玄铁甲照得泛着冷光。巴图额尔敦身着轻便皮甲,腰间悬着那柄刻“奋勇”的玄铁刀,手中捧着一个木盒,快步走向校场中央的高台——盒内铺着油纸,整齐码放着乌黑的草原黑虎尾毛,每根长约三寸,尾端带着细软的绒毛,是三日前从大军物资营调来的珍品。

“诸位虎卫将士!”巴图额尔敦站上高台,声音透过风传向四方,“三日后便要随父亲夜袭阿鲁台中军大营!咱们是大军的‘虎头’,需先破敌营正门,夜战中最怕辨不清友军、传不了指令——今日起,咱们练两样东西:头插这草原黑虎尾毛,口衔这骨制短哨!”他掀开盒盖,抓起一把虎毛高高举起,黑亮的毛发在阳光下格外醒目,“虎毛插在头盔左侧,是咱们的标识,避免误伤;虎哨衔在口中,不同节奏传指令,静音不暴露!”

高台下的虎卫方阵中,传来细微的骚动——虎卫统领孛鲁台迈步出列,拱手道:“巴图额尔敦将军,虎卫戍守中都多年,训练皆按旧制,这虎毛虎哨虽新,却不知实战中是否合用?比如夜间视物不清,虎毛能否辨明?哨音会不会被风盖过?”巴图额尔敦跳下高台,走到孛鲁台身边,将一根虎毛递给他:“孛鲁台统领请看,这黑虎尾毛粗硬,插在头盔上能立两寸,夜间咱们会在尾端涂少量草原荧光草汁,能泛微光;虎哨用三岁牦牛骨制成,吹出来的声音浑厚,逆风也能传百丈,您且听。”说罢,他从怀中掏出一支寸许长的骨哨,衔在口中吹了一声长哨,声音果然沉实,在校场上空回荡。

此时那拉珠尔正骑马立在校场边缘,见状高声道:“巴图额尔敦此训,专为夜袭而定!虎卫既为‘虎头’,需有锋锐之姿、协同之法,这虎毛虎哨便是关键。今日起,虎卫特训由巴图额尔敦全权负责,诸位需全力配合!”虎卫们闻言,齐声应诺,方阵中的骚动平息,目光都集中在巴图额尔敦手中的虎毛与虎哨上,秋风吹过,玄铁甲的碰撞声清脆作响,却掩不住校场中渐浓的训练气息。

巴图额尔敦将木盒交给身边的亲兵,对虎卫们道:“今日特训分两步:上午备虎毛、制虎哨,下午学插毛、练哨令!现在,各队百户带十名弟兄,随我去物资营领虎毛与骨材,其余弟兄在原地整理训练场地,铺干草、设标识,咱们即刻开工!”话音落,两百名百户与亲兵跟着他向物资营驰去,马蹄扬起的尘土,在秋阳下划出一道浅黄的轨迹,剩下的虎卫们则有序地散开,开始清理校场,有的搬木架,有的铺干草,忙而不乱。

物资营的帐内,货架上堆满了各类军备,最内侧的木箱上贴着“黑虎尾毛”的标签。巴图额尔敦掀开木箱,里面的虎毛用油纸分层包裹,取出一把,手感粗硬却不扎手:“这是至元四十三年秋,阿术平章在阿尔泰山南麓猎获黑虎所得,共两千三百根,正好够两万虎卫每人一根,多的三百根留作备用。”百户们上前领取,每人捧着一小束虎毛,小心地用麻布裹好,生怕扯断。

草原黑虎尾毛的整理,需经“梳杂、清洗、晾干、捆扎”四步,每一步都要细致——虎卫们在校场旁的空地上搭起木架,将虎毛摊在细麻布上,用细齿梳一点点梳理杂毛,再放入温盐水中浸泡半柱香(按一斤水加一两盐的比例调配,既能去味又能让毛质更坚韧),捞出后用干净麻布吸干水分,挂在木架上阴凉晾干,最后在尾端捆上半寸长的细麻绳,方便插入头盔缝隙。

老兵合撒儿梳毛时,手指被一根打结的虎毛勾住,他却没用力扯,而是用梳子轻轻挑开:“这虎毛金贵,断一根少一根,得仔细些。”身边的新兵脱脱刚入伍半年,不小心将一根虎毛掉进盐水桶,合撒儿立刻伸手捞出,用麻布吸干:“没事,晾干后还能用,下次小心些,这可是咱们夜袭的标识。”脱脱红着脸点头,愈发小心地整理手中的虎毛。

木架上的虎毛渐渐挂满,乌亮的毛发随风轻晃,巴图额尔敦巡查时,看到一名虎卫将虎毛放在阳光下暴晒,立刻上前制止:“不可暴晒!会让毛质变脆,容易断,得放在阴凉处,半柱香翻一次面。”他亲自将那束虎毛移到木架内侧,又叮嘱附近的虎卫:“晾干后都要检查,有断毛、杂毛的挑出来,送到我这里换备用的。”虎卫们齐声应下,手中的动作又轻柔了几分。

午后时分,虎毛全部整理完毕,分装在二十个木盒中,每个木盒上标注着“虎卫某队”。巴图额尔敦让人将木盒搬到校场,自己则去了工匠营——那里正忙着制作骨制短哨,十名工匠围坐在木案旁,案上堆着三寸长的牦牛骨段,还有锯子、钻子、砂纸等工具。

工匠营内,为首的老工匠阿古拉正拿着一根牦牛骨,用钻子在一端钻吹孔:“牦牛骨要选中段,壁厚均匀,吹孔直径三分,音孔离吹孔一寸,直径两分,这样吹出来的声音才够沉,不会太尖被敌人听见。”巴图额尔敦走到案前,拿起一个刚钻好孔的骨哨,对着阳光看了看:“内壁要磨光滑,不然气流不通,哨音会有杂音。”阿古拉点头,拿起细砂纸打磨骨哨内壁:“将军放心,每一个哨子都会磨三遍,试音合格才会送过去。”

骨制短哨的制作,需经“截骨、钻孔、打磨、试音”四步,每一步都有严格标准——先将牦牛骨截成三寸长的段,确保两端平整;再用钻子钻两个孔,吹孔在一端,音孔在侧面;然后用粗砂纸磨去表面毛刺,细砂纸打磨内壁,最后用细布擦出光泽;试音时,需吹长哨三十息、短哨五息、连续短哨十息,确保每一种节奏都清晰。

年轻工匠帖木儿第一次做骨哨,钻孔时把音孔钻偏了,阿古拉见状,接过骨段:“别急,先在骨段上用墨笔画好标记,钻的时候盯着标记,手别抖。”他手把手教帖木儿钻孔,直到钻好一个规整的音孔。巴图额尔敦看着两人,拿起一个试音合格的哨子,衔在口中吹了三声短哨,声音短促有力:“很好,就按这个标准做,明日午时前需做两万支,辛苦各位师傅。”阿古拉道:“将军放心,我们连夜赶制,定不耽误训练。”

下午的训练,从“头插虎毛”开始——校场上搭起高台,巴图额尔敦拿着一顶玄铁头盔,站在台上示范:“头盔左侧有一道半寸宽的缝隙,是专门用来固定饰物的,咱们把虎毛尾端的麻绳结塞进缝隙,再用头盔内侧的细铁钩勾住麻绳,这样骑马奔驰、挥刀作战,虎毛也不会掉。”说罢,他将虎毛塞进缝隙,伸手从内侧勾住麻绳,再戴上头盔,转身让四方的虎卫看清:“大家看,虎毛从左侧伸出两寸,不挡视线,也不影响拉弓。”

虎卫们分成两百组,每组一百人,由百户带领练习。一组中的百户博罗,先自己插好虎毛,再走到新兵身边指导:“麻绳结要塞紧,铁钩要勾牢,不然打仗时掉了,同袍可能会误伤你。”新兵也速该试了两次,虎毛还是容易掉,博罗接过他的头盔,用钳子将内侧的铁钩掰弯少许:“你这铁钩太直,勾不紧麻绳,这样掰一下就好了。”也速该再插虎毛,果然稳固多了。

巴图额尔敦在方阵中巡查,不时停下来纠正动作——有的虎卫将虎毛插在右侧,影响拉弓;有的虎卫塞麻绳时太用力,扯断了虎毛;还有的虎卫忘了勾铁钩,虎毛一甩就掉。他对插在右侧的虎卫道:“咱们都是右手拉弓,插在右侧会勾到弓弦,必须插在左侧!”对扯断虎毛的,他从备用盒中取一根补上:“小心些,备用虎毛不多。”对忘了勾铁钩的,他亲自示范:“这铁钩是关键,勾住了才不会掉,别嫌麻烦。”

练习半个时辰后,巴图额尔敦下令:“全体上马,绕校场奔驰一圈!”虎卫们翻身上马,排成整齐的队列,马蹄声整齐划一,头盔上的黑虎尾毛随风轻晃,却没有一根脱落。奔驰完毕,虎卫们翻身下马,巴图额尔敦高声道:“很好!接下来学虎哨指令,大家仔细听!”他从怀中掏出骨哨,校场上顿时安静下来,只有秋风拂过干草的“沙沙”声。

巴图额尔敦举起虎哨,对虎卫们道:“虎哨有三个指令:长哨三十息,是‘集结’,听到后无论在哪,都要向哨音方向聚拢;短哨三声,每声五息,是‘进攻’,听到后按预定路线冲锋;连续短哨十声,每声一息,是‘撤退’,听到后有序后退,不可慌乱。”说罢,他衔住哨子,先吹了一声长哨,浑厚的声音在校场上空回荡;再吹三声短哨,节奏清晰;最后吹十声连续短哨,急促却不杂乱。虎卫们屏息倾听,有的还在手心比划着节奏,生怕记混。

接下来是“听哨辨指令”训练——巴图额尔敦随机吹哨音,虎卫们需在听到后大声喊出指令。他先吹长哨,前排虎卫齐声喊“集结”;再吹连续短哨,虎卫们喊“撤退”;又故意吹了四声短哨,虎卫们愣了一下,有人喊“进攻”,有人喊“错了”。巴图额尔敦停下道:“进攻是三声短哨,多一声少一声都不行,夜战中指令错了,会死人的!”他重新吹了三声短哨,虎卫们齐声喊“进攻”,声音比之前更响亮。

然后是“持哨练习”——工匠营送来第一批五千支虎哨,虎卫们每人领取一支,衔在口中练习吹气。有的虎卫第一次衔骨哨,不习惯,吹气时漏气,哨音微弱;有的用力过猛,哨音尖锐刺耳。巴图额尔敦走到一名漏气的虎卫身边,示范道:“嘴唇贴紧哨身,别留缝隙,用腹部发力吹气,不是用喉咙。”他让那名虎卫跟着练,几次后,哨音终于变得清晰。

分组考核时,两百组虎卫轮流上场,巴图额尔敦站在百米外吹哨,组内虎卫需根据哨音做出动作——长哨则集结,短哨则举刀,连续短哨则后退。一组考核时,听到连续短哨,有两名虎卫退得太快,撞到了身后的人。巴图额尔敦让他们停下:“撤退要按队列,前排先退,后排再退,乱冲只会自乱阵脚。”那组虎卫重新练习,直到动作整齐。

夕阳西下时,五千支虎哨的练习全部完成,巴图额尔敦对虎卫们道:“明日咱们练‘静音行动’——白天练脚步,夜间练配合,要做到走不发声、哨不传远,为夜袭做准备!”虎卫们齐声应诺,有序地将虎毛和虎哨收好,头盔上的黑虎尾毛在夕阳下泛着光泽,像一群蓄势待发的猛虎。

次日清晨,校场上铺了一层两寸厚的干草,模拟草原的草地——“静音脚步”训练要教虎卫“草上踏”的步法,这种步法从蒙古故地马倌那里学来,讲究“脚尖先落地,脚掌后跟进,重心放低”,走在草地上几乎没有声响。

巴图额尔敦站在高台上示范:“双脚分开与肩同宽,左脚先抬,脚尖轻轻点在干草上,再把脚掌慢慢放下,重心移到左脚,然后抬右脚,动作要慢,要轻。”他边说边走,脚下的干草只发出微弱的“沙沙”声。虎卫们分成两百组,在干草上练习,有的习惯了大步走,动作太快,干草声刺耳;有的重心太高,走路摇晃。

巴图额尔敦走到一组前,让一名动作快的虎卫停下:“别急,慢下来,想象脚下是鸡蛋,不能踩碎。”他陪着那名虎卫走了十步,手把手调整他的姿势,十步后,那名虎卫的步法终于变得轻柔。其他虎卫跟着模仿,校场上的干草声渐渐变小,最后几乎听不到。

上午练“静音走”,下午练“静音跑”——奔跑时需保持“草上踏”的节奏,步幅稍大,频率稍快。老兵合撒儿跑得又快又轻,干草只发出极淡的声响,巴图额尔敦让他到高台上示范:“大家看他的脚,脚尖落地,脚掌跟进,手臂自然摆,别晃太大。”虎卫们跟着练习,有的跑得太急,差点摔倒,身边的战友伸手扶住,两人相视一笑,又继续练起来。

傍晚时,工匠营送来了剩余的一万五千支虎哨,巴图额尔敦让虎卫们领取后,带着他们去了校场西侧的树林——这里的地形与阿鲁台大营外围相似,要练“静音传哨”。他让虎卫们分散在树林中,相距五十步,一人吹哨,下一人接力吹,确保哨音只在虎卫间传递,树林外听不到。

“吹哨时要控制力度,”巴图额尔敦对一名虎卫道,“能让五十步外的弟兄听清就行,别吹太响,被敌人听见就完了。”那名虎卫试着吹了一声短哨,五十步外的虎卫刚好听清,树林外的亲兵回报“听不到”。巴图额尔敦点头:“就按这个力度,大家反复练,确保夜间传哨不暴露。”树林中,浑厚的哨音此起彼伏,却始终没传出树林,只有风吹树叶的声音相伴。

夜间训练是“虎毛识别与哨音配合”——月色昏暗,树林中几乎看不清人脸,虎卫们需靠头盔上的虎毛(尾端涂了荧光草汁,泛着微弱绿光)识别友军,靠虎哨传递指令。巴图额尔敦将虎卫分成两队,一队扮“进攻方”,一队扮“防御方”,模拟夜袭场景。

“进攻方”从树林东侧出发,马蹄裹着麻布,脚步轻得像猫。一名新兵不小心踩断枯枝,发出“咔嚓”声,巴图额尔敦立刻吹了一声连续短哨(局部撤退),附近的虎卫迅速退到树后,待“防御方”的岗哨走过,才继续前进。他对那名新兵道:“夜间走路,要踩树根或草地,别踩枯枝,每一步都要看好。”新兵红着脸点头,后续动作愈发谨慎。

“进攻方”行至树林中部,遇到“防御方”的岗哨,岗哨看到绿光,却不确定是友是敌,正想喝问,巴图额尔敦吹了一声短哨(询问),岗哨回吹一声长哨(友军),双方才放下戒备。巴图额尔敦道:“看到绿光先吹询问哨,回长哨就是自己人,回别的就是敌人,记住这个规矩。”岗哨与“进攻方”的虎卫都点头记下。

接近“防御方”阵地时,巴图额尔敦吹了三声短哨(进攻),“进攻方”的虎卫们立刻分散,有的绕到两侧,有的正面冲锋,用木棍(模拟刀矛)与“防御方”“交战”。战斗中,一名“进攻方”虎卫的虎毛被扯掉,另一名虎卫误以为是敌人,举棍要打,巴图额尔敦及时制止:“没虎毛别慌,先看他腰间的虎卫令牌!”那名虎卫出示令牌,才避免了误伤。

训练结束后,巴图额尔敦召集虎卫们在树林中总结:“今夜大家做得不错,但也有不足——踩枯枝、误认友军,这些在实战中都是致命的。明日咱们练协同,和虎身、虎尾的弟兄配合,确保夜袭时万无一失。”虎卫们齐声应诺,月光透过树叶洒在他们的虎毛上,绿光微弱却坚定,像夜空中的星星。

协同训练当日,校场上除了两万虎卫,还有一万五千中都卫戍军(虎身)、一万岭北行省驻军(虎尾),帖木格与博罗帖木儿也亲自到场。巴图额尔敦站在三方阵中间,手中举着虎毛:“今日要让虎身、虎尾的弟兄们认咱们的标识——虎卫头盔左侧插黑虎尾毛,夜间泛绿光;长哨是集结,短哨是进攻,连续短哨是撤退。战斗中,看到虎毛、听到哨音,就按预定计划配合。”

帖木格带着中都卫戍军的将士们走到虎卫方阵前,近距离查看虎毛:“这毛在夜间能看清吗?”巴图额尔敦拿出一支涂了荧光草汁的虎毛,在阴影处展示:“您看,能泛微光,虽不亮,却能辨轮廓。”中都卫戍军的将士们纷纷点头,有的还伸手摸了摸虎毛,感受它的粗硬。

博罗帖木儿则关注哨音配合:“若虎卫吹进攻哨,我虎尾该做什么?”巴图额尔敦道:“虎卫攻正门,虎尾就从后方断敌军退路,听到进攻哨,便按路线行动;若吹撤退哨,虎尾要掩护咱们撤退。”说罢,他让虎卫吹了三声短哨,虎尾的将士们立刻做出“断退路”的动作;又吹了连续短哨,虎尾将士们摆出“掩护”姿态,配合默契。

实战模拟时,三方部队按“虎形战术”行动——虎卫攻正面,中都卫戍军包两侧,岭北行省驻军断后路。巴图额尔敦吹长哨,三方集结;吹短哨,三方进攻;吹连续短哨,三方撤退。过程中,一名中都卫戍军将士误将没插虎毛的虎卫新兵当成敌人,举刀要砍,帖木格及时制止:“没虎毛可能是掉了,先看令牌!”巴图额尔敦道:“后续每名虎卫都会带令牌,正面刻‘虎卫’二字,作为备用标识。”

训练结束后,帖木格对巴图额尔敦道:“特训很有用,咱们三方现在配合得很顺,夜袭时不会出岔子。”巴图额尔敦道:“明日是最后验收,验收过了,咱们就能准备夜袭了。”博罗帖木儿也道:“虎卫有这虎毛虎哨,定能先破敌营,咱们等着配合就是。”三人相视一笑,校场上的阳光正好,照在三方将士的甲胄上,一片金光。

特训验收由那拉珠尔亲自主持,校场上旌旗招展,两万虎卫列成整齐的方阵,头盔上的黑虎尾毛随风轻晃,手中的虎哨衔在口中,气势如虹。那拉珠尔骑马立于高台上,高声道:“今日验收四项:虎毛插设、哨音指令、静音行动、协同配合,有一项不达标,就重新训练!”虎卫们齐声应诺,声音响彻校场。

第一项验收“虎毛插设”——虎卫们同时将虎毛插在头盔上,那拉珠尔派十名亲兵随机检查,查看是否插在左侧、麻绳是否牢固。亲兵检查后回报:“所有虎卫的虎毛均插在左侧,麻绳结塞紧,铁钩勾牢,无一根松动。”那拉珠尔点头:“第一项合格。”

第二项验收“哨音指令”——那拉珠尔随机喊指令,“集结”“进攻”“撤退”,巴图额尔敦吹对应哨音,虎卫们做出动作。喊“集结”时,虎卫们快速向高台聚拢,队列整齐;喊“进攻”时,举刀向前,动作一致;喊“撤退”时,有序后退,无一人混乱。那拉珠尔道:“哨音清,动作齐,第二项合格。”

第三项验收“静音行动”——虎卫们用“草上踏”的步法,在干草上走、跑,那拉珠尔派亲兵在路侧倾听,几乎听不到声响;又让虎卫们在树林中传哨,树林外的亲兵只能听到微弱的声音。那拉珠尔道:“静音效果好,第三项合格。”

第四项验收“协同配合”——三方部队再次模拟夜袭,那拉珠尔亲自下令,虎卫破正面,中都卫戍军包两侧,岭北行省驻军断后路,无一次误伤,无一次配合失误。那拉珠尔满意道:“第四项合格!特训通过!”

验收通过的消息传来,虎卫们齐声呐喊:“破敌营!平叛乱!”那拉珠尔对巴图额尔敦道:“三日后的夜袭,虎卫就按特训的来,定能一举破营!”巴图额尔敦躬身道:“父亲放心,孩儿定不负期望!”秋风吹过校场,虎卫们头盔上的黑虎尾毛轻轻晃动,骨制短哨在阳光下泛着温润的光泽,一场关键的夜袭,已万事俱备。

特训结束后,虎卫们回到营帐,开始整理夜袭的装备——将虎毛用油纸包好,放在头盔旁;虎哨系在腰间,方便随时取用;玄铁甲检查一遍,有破损的立刻找工匠修补;角弓与破甲箭放在箭囊最外侧,确保伸手就能拿到。

老兵合撒儿将虎哨放在口中吹了两下,确认哨音正常,又检查了头盔上的虎毛,用手指按了按:“这两样东西,是咱们的命,可不能出岔子。”新兵脱脱也学着他的样子,检查完装备,又向合撒儿请教:“大哥,夜袭时若虎毛掉了、虎哨坏了,该怎么办?”合撒儿掏出一块青铜令牌,正面刻着“虎卫”二字,背面刻着编号:“还有这个,实在不行就出示令牌,报编号,总能认出来。”

营帐外,工匠们正为虎卫的头盔加装细铁钩,确保虎毛插得更牢;老阿古拉带着工匠,逐一检查虎哨,对有杂音的进行最后打磨:“这哨子要吹得顺,不然打仗时急死人。”虎卫们耐心配合,有的递工具,有的帮忙递虎哨,营帐外一片忙碌却有序的景象。

巴图额尔敦与孛鲁台走遍每一座营帐,查看装备整理情况,不时叮嘱:“夜袭时甲胄要穿紧,别松动发声;马蹄的麻布要绑牢,检查有没有磨破;破甲箭要够数,别到时候不够用。”走到一座营帐时,他看到一名虎卫在擦拭玄铁刀,刀身磨得锋利,便点头道:“刀要磨利,一刀破敌,好好准备,三日后咱们一起拿下阿鲁台的大营!”那名虎卫起身行礼:“将军放心,末将定奋勇作战!”

夜色渐深,营帐内的灯火渐渐熄灭,只有少数虎卫还在借着月光检查装备。巴图额尔敦站在营帐外,望着远处的杭爱山,月光洒在山巅,像覆了一层白霜。他摸了摸腰间的虎哨,又看了看手中的虎毛,心中默念:“三日后,定要破了阿鲁台的大营,为元廷平定叛乱!”夜风拂过,带着草原的凉意,却吹不散他眼中的坚定,也吹不动虎卫们早已准备好的锐势。

三日后的夜袭,越来越近,两万虎卫已做好万全准备——头盔上的黑虎尾毛待插,口中的骨制短哨待吹,玄铁甲泛着冷光,破甲箭蓄势待发,只待那拉珠尔一声令下,便会像猛虎般扑向阿鲁台的中军大营,打响西北平叛的关键一战。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