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石头首映(2 / 2)
“道哥团伙太逗了!尤其是那个小军,偷面包被抓那段,我笑到肚子痛!”
“麦克的重庆话太魔性了!‘龟儿偷儿’,笑死我了,这配音是谁找的?”
“晨哥是不是重庆人啊?这方言味儿太正了!”
电影的节奏快而不乱,黑色幽默与市井气息交织,每个角色都鲜活立体,没有一个多余的镜头。当最后那个红色可乐罐划破天际,精准地砸中宝马车顶,车主气急败坏地咒骂,包世宏等人在一旁目瞪口呆时,影院(虽然是线上)里仿佛能听到无数观众拍桌大笑的声音。
“这个结局绝了!神来之笔!”
“可乐罐成了最大赢家!”
“笑死我了,又有点感动,小人物的无奈和荒诞,被晨哥拍出来了!”
电影结束,屏幕上滚动着演职员表,背景音乐是那首带着川渝风味的片尾曲。但观众们没有立刻离开,评论区和弹幕区彻底爆了:
“我宣布,这是我今年看过的最牛逼的喜剧!没有之一!”
“笑中带泪,笑完了又有点心酸,这才是高级的喜剧!”
“晨哥太全能了吧?会写诗会唱歌会写小说,现在连电影都拍得这么好!”
“求二刷!求花絮!求晨哥出来聊聊创作思路!”
龙视频的后台数据还在持续飙升:
-首映48小时付费观看量:1200万+
-分账金额:根据平台与片方的分成比例,清韵文化和晨光文化(杨晨新成立的公司)收到的款项超过5000万,是制作成本的五倍还多!
-豆瓣(蓝星版)评分:9.2分,好评率98%,短评区被“神作”、“颠覆认知”、“喜剧新标杆”等关键词刷屏。
张伟立刻召开紧急会议:“全体注意!马上调整首页推荐策略,《疯狂的石头》独家版权我们必须拿下!加大推广力度,做专题,做采访,一定要把这波热度炒起来!”
他拿起手机,给杨晨打去电话,声音因激动而颤抖:“晨哥!大获成功!彻底爆了!付费量破千万了!分账已经到五千万了!”
电话那头,杨晨的声音很平静,却带着一丝笑意:“意料之中。张总,后续的推广就拜托你们了。对了,记得给观众们发点福利,比如……放出几个拍摄花絮?”
挂了电话,杨晨站在新落成的晨光文化办公室窗前,看着城市的夜景。桌上放着《疯狂的石头》的首映数据报表,那一连串惊人的数字,像一块真正的“石头”,不仅砸醒了观众的笑神经,也砸开了蓝星电影市场的新大门。
他知道,这部电影的成功,不仅仅是票房和分账数字那么简单。它证明了小成本、好剧本、接地气的电影同样可以获得巨大成功,它让蓝星的观众看到了喜剧的另一种可能,更重要的是,它为他刚刚成立的晨光文化,打响了第一炮。
手机提示音响起,是王磊发来的消息,附带一张照片:剧组人员在庆功宴上举着“神水”啤酒,每个人都笑得合不拢嘴,照片配文:“晨哥,谢谢你让我们知道,拍电影可以这么爽!”
杨晨看着照片,嘴角扬起一抹微笑。他回复:“是你们拍得好。下一部,我们拍点更‘疯狂’的?”
夜色渐深,龙视频平台上,《疯狂的石头》的播放量还在持续增长,评论区的笑声与掌声,仿佛穿透了屏幕,回荡在蓝星的夜空里。而属于杨晨和晨光文化的电影征途,才刚刚拉开序幕。
《疯狂的石头》在龙视频平台的爆火,像一场突如其来的风暴,席卷了整个蓝星电影圈。
三天后,龙国电影家协会紧急召开了一场内部研讨会。圆形会议桌旁,坐着业内最资深的导演、制片人、影评人,烟雾缭绕中,每个人的脸色都很凝重。
“我先来说几句。”一位头发花白的老牌导演敲了敲桌子,“《疯狂的石头》,我看了。说实话,一开始我是带着批判的眼光去看的,一个写歌写诗的‘晨哥’,能拍出什么好电影?但看完之后,我沉默了很久。”
他顿了顿,语气沉重:“这部电影,成本不到一千万,演员全是新人或者二线,没有流量明星,没有大制作特效,就在网上播,结果付费量破千万,分账五千万!更重要的是,口碑炸裂,年轻人都在讨论。这说明了什么?”
会场一片寂静。
“这说明我们这些年,都拍了些什么玩意儿!”另一位中年导演猛地把烟头按灭在烟灰缸里,“我们天天想着请流量,搞大IP,砸几个亿做特效,结果呢?票房扑街,口碑崩盘!人家晨哥用一个好剧本,几个好演员,一堆生活里的小细节,就把观众给征服了!”
资深影评人李雪推了推眼镜,打开面前的笔记本:“我做了个统计,蓝星过去五年的喜剧电影,评分超过7分的不到10%,大多数都是低俗闹剧,靠屎尿屁笑话和刻意煽情博眼球。而《疯狂的石头》,评分9.2,它的喜剧效果来自于人物的荒诞处境和黑色幽默,来自于对现实的精准捕捉,这是一种‘聪明的喜剧’,是我们很久没有看到过的了。”
她翻到另一页:“更值得注意的是,晨哥在这部电影里展现出的导演思维和细节把控能力,完全不像一个新手。比如那个‘神水’啤酒标签,比如道哥的台词处理,比如可乐罐砸车顶的结尾,这些细节的设计,充满了电影感,这不得不让人思考——晨哥的才华,到底有多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