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1章 出城迎战(1 / 2)
没人敢说话,连佛门都服软了,谁还敢跳出来。
就在这时,一个年轻人从人群中走出来。
二十多岁的样子,穿着儒衫,一看就是读书人。
“学生赵明,有一事不明,想请教陛下。”
李睿饶有兴趣地看着他。
“说。”
“陛下推行新政,说是为了百姓。”
赵明的声音很稳,看得出是有备而来。
“可陛下有没有想过,安南的农民大多愚昧无知。”
“给他们土地,他们也种不好,到时候反而会饿死更多人。”
这个问题很刁钻,直指新政的软肋。
农民确实不懂经营,给他们土地,未必就能过上好日子。
孔长瑞皱起眉头,这个赵明是谁,怎么这时候跳出来捣乱。
李睿却笑了:“你说农民愚昧无知,那朕问你,谁在种地。”
“自然是农民。”
“那谁更懂种地。”
赵明一愣,这还用说吗。
“当然还是农民。”
“既然农民最懂种地,怎么会种不好自己的地。”
李睿的逻辑简单直接,赵明被绕进去了。
“可是,可是他们不懂经营。”
赵明还想挣扎。
“经营?种地需要什么经营。”
李睿冷笑:“春种秋收,这就是最好的经营。”
“倒是你们这些读书人,整天琢磨怎么提高地租,怎么盘剥佃户。”
“这算哪门子经营,这叫吸血。”
赵明脸色涨红,还想反驳。
“学生的意思是,农民没有远见,容易被眼前利益蒙蔽。”
“比如为了多收一季粮食,过度使用土地,导致地力下降。”
这个观点有点道理,在场的人都看向李睿。
李睿站起身,走到赵明面前。
“你说得对,农民确实可能犯这种错误。”
赵明眼中闪过一丝得意,他以为抓住了皇帝的漏洞。
“所以朕才要推行工分制。”
李睿的话让赵明愣住了。
“集体劳动的时候,会有专人指导如何科学种地。”
“什么时候该施肥,什么时候该休耕,都有统一安排。”
“这叫技术指导,比你们收租子有用多了。”
赵明哑口无言,他没想到皇帝考虑得这么周全。
“还有,你说农民愚昧,朕偏要让他们变聪明。”
李睿的声音提高了几分。
“三年之内,朕要让安南一半的农民识字。”
“五年之内,每个村子都要有学堂。”
“十年之内,安南要出一万个农民出身的秀才。”
这个目标太疯狂了,在场的人都觉得不可能。
可看着李睿坚定的眼神,又没人敢说不可能。
赵明还想说什么,李睿摆手打断了他。
“年轻人,朕知道你是谁派来的。”
赵明脸色大变,下意识地后退一步。
“回去告诉魏征明的那些同党,老老实实认罪,朕可以从轻发落。”
“要是还想负隅顽抗,那就等着抄家灭族吧。”
原来这个赵明是魏征明的门生,被派来试探皇帝的态度。
现在被当众点破,他哪里还敢停留,灰溜溜地跑了。
李睿看着他的背影冷笑,这些人到现在还不死心。
“王守义,派人盯着这个赵明。”
“看他去见什么人,把那些人都记下来。”
“末将遵命。”
王守义立刻安排人手跟踪。
这时候大堂里已经没人敢说话了,所有人都被李睿的手段震慑住了。
分田地,搞工分,办学堂,每一样都是在挖士族的根。
最可怕的是,这些政策环环相扣,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