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3章 论猫毛的N种艺术价值(1 / 2)
王导的纪录片计划被一碗红烧肉哲学成功劝退,陆子昂的生活再次沉淀下来,像一杯被轻轻放回桌面的水,晃悠两下,最终归于彻底的平静。
他越发享受这种近乎“隐形”的状态。
每天最大的决策是中午吃红烧肉还是粉蒸排骨,最大的运动量是从老槐树下溜达到食堂窗口,最大的脑力消耗是琢磨怎么在自弈象棋时,让自己输得没那么明显。
他甚至开发出了一套“公寓生存哲学”:耳朵要灵,能提前预判张大妈拉人参加活动的路线;
脚步要轻,能在李大爷抓住人点评棋局前悄然遁走;
眼神要空,面对任何关于“艺术”、“创作”、“当年勇”的话题,都要流露出一种“我是谁我在哪”的茫然。
这套哲学运用得当,效果显着。他成功地在一次“老年交谊舞速成班”的招募中全身而退,并避开了三次“回忆峥嵘岁月”主题茶话会。
然而,他忘了计算一个变量:猫。或者说,猫毛。
事情源于一个阳光很好的午后。陆子昂窝在老藤椅里,第N次尝试给“总裁”画肖像,试图捕捉它那标志性的、混合着嫌弃与慈悲的眼神。画纸撕了一张又一张,废纸团丢了一地。
“总裁”本尊则窝在他脚边,舔毛舔得十分忘我,空气中飞舞着细软的猫毛,在阳光照射下,如同微型的光尘瀑布。
一阵过堂风吹来,几根猫毛和几张画废的纸团被卷起,飘飘悠悠,不偏不倚,正好粘在了活动室那幅备受瞩目的“后现代杰作”《归墟·新生》上!
那团浓黑的墨迹边缘,粘上了几根金色的猫毛,旁边还有一张画着扭曲猫头的废纸,恰好盖住了原本刘奶奶写的一个抖动的“静”字。
远远看去,竟有种奇异的、混乱又和谐的感觉。
刚巧这时,王导又来“汲取生活灵感”了。一进门,目光就被那幅“新作”吸引。
他凑近了,扶了扶并不存在的眼镜,眉头紧锁,表情严肃得像在鉴定出土文物。
“嘶……这……”他倒吸一口凉气,“这肌理!这偶然性!这物种跨界的对话!”
他指着那几根猫毛:“看!这柔软的、生命的痕迹,与浓墨的沉重、纸张的脆弱形成多么强烈的对比!”又指向那歪扭的猫头涂鸦:“这无意识的、稚拙的笔触,对原有‘静’字的覆盖和解构,简直是神来之笔!充满了野性的生命力!”
张大妈、李大爷等人闻声围过来,听得一愣一愣。
“原、原来是这样?”张大妈恍然大悟,“我就说看着好像更顺眼了!”
李大爷猛点头:“有道理!这猫毛加得好!有动感!”
刘奶奶甚至有点惭愧:“看来我那个‘静’字,还是太拘谨了……”
王导激动地转向闻讯赶来的陆子昂:“子昂!这是不是你新的艺术尝试?利用环境因素和偶然性进行即兴创作?太绝了!这种对材料的运用,对空间的介入……”
陆子昂看着那纯粹是被风吹上去的猫毛和废纸,张了张嘴,一时不知从何解释。
难道说这是“总裁”舔毛和风婆婆的共同杰作?
他这片刻的沉默,在王导看来分明就是默认,就是高手不屑于解释的淡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