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1章 殿试出新题(2 / 2)
没想到柳越他们误打误撞,还真猜对了一半。郑玄之母,还真是他间接帮助的。
他将纸条凑近烛火,看着它卷曲、焦黑,最终化为一点灰烬。
……
殿试之日,卯时。
天色尚未完全破晓,一抹淡淡的青灰色笼罩着沉睡的金陵城。紫禁城的轮廓在晨曦中若隐若现,如同蛰伏的巨兽,庄严而肃穆。
承天门外,巨大的汉白玉广场上,一百二十名新科贡士,已经沐浴更衣,换上了由礼部统一发放的、崭新的青色襕衫,头戴乌纱帽,在礼部官员的引领下,按照名次,整齐地列队等候。
没有人说话,气氛安静得可怕。只能听到众人因紧张而略显急促的呼吸声,以及晨风吹过衣袂摩擦的细微声响。
随着宫门开启的沉重“嘎吱”声,众人跟随着鸿胪寺的官员,踏上了那条无数读书人梦寐以求的通天之路。
脚下是光滑平整的汉白玉御道,道路两旁,是手持金瓜钺斧、身披黄金铠甲的御林军。他们如同冰冷的雕塑般纹丝不动,冷漠的眼神不带一丝情感,却散发着无形的、令人心悸的威压。
远处,悠远而庄重的钟鼓之声,一下,又一下,不疾不徐地响起,仿佛每一下,都精准地敲击在贡士们的心脏上。
穿过一道道巍峨的宫门,走过一座座华美的宫殿,皇权的浩瀚与自身的渺小,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压得每一个人都几乎喘不过气来。
陈锋站在队伍的最前列,这是会元的荣耀,也是众矢之的的位置。
他目不斜视,步伐沉稳,呼吸平缓,将所有的心神都内敛于胸中,整个人如同一口深不见底的古井。
他能清晰地感受到,背后无数道目光,如同针刺般落在自己身上,有嫉妒,有好奇,有审视,有敌意。
赵景行站在他身后,微微低着头,努力平复着胸中激荡的心情。他不断告诫自己,要沉着,要冷静,但心脏依旧不争气地狂跳。
裴宽则紧张得手心都在冒汗。他出身寒微,从未想过,自己一个农家子弟,有朝一日能站在这象征着帝国权力之巅的地方。他感觉自己像是在做梦,每一步都踩得不甚真实。
而卢子瑜、薛文瀚等人,则脸色阴沉地跟在后面。他们看向陈锋那挺拔的背影,充满了怨毒与不甘。
今日的殿试,是他们挽回颜面的最后机会,必须在陛耻,挽回世家颜面。
终于,集英殿到了。
当踏入殿门的那一刻,所有人都下意识地屏住了呼吸。
大殿之内,空间宏伟得令人窒息。数十根需要数人合抱的巨大盘龙金柱,直撑穹顶,上面雕刻的龙纹栩栩如生,仿佛随时都会破柱而出,翱翔九天。
殿中央,那高高的丹陛之上,巨大的鎏金宝座上铺着明黄色的坐褥,宝座后是雕龙的紫檀木屏风。
而宝座之上,乾帝萧景贞,身着十二章纹的繁复龙袍,头戴通天冠,正安静地高坐其上。
他并未刻意地释放威严,只是平静地坐在那里,但那份与生俱来、浸润在骨子里的九五之尊的气度,却如同一座无形的大山,沉甸甸地压在每一个人的心头。
他的目光,平静地扫过阶下的百官与贡士,仿佛能洞穿所有人的内心,看透他们所有的紧张、期盼与算计。
丹陛两侧,文武百官,按照品级,分列站立,鸦雀无声。
左侧以右相柳越为首的文官集团,一个个身着绯色或紫色的官袍,神情肃穆,眼观鼻,鼻观心。
右侧以武安侯秦元为首的武将,则个个身着铠甲或锦袍,身姿笔挺,气势彪悍。
两派人马,泾渭分明,目光不时地在最前列的陈锋身上交汇,各怀心思。
柳越站在班首,仿佛入定,但袖中微微颤动的手指,却显示出他内心的不平静。
秦元则目光灼灼地看着陈锋,充满了期待与鼓励。陆明轩站在文官队列中,神色平静,但眼神深处,也藏着一丝担忧。
吉时到,司礼太监尖细而高亢的声音穿透大殿:
“宣——新科贡士觐见——!”
陈锋率领一百二十名贡士,整齐划一地跪倒在地,行三跪九叩大礼,山呼万岁。
“诸位,平身。”
礼毕,众人垂首起身,屏息以待,准备迎接惯例的策问题目。
然而,龙椅上的皇帝却并未立刻颁题。
他身体微微前倾,目光缓缓扫过阶下每一张年轻而紧张的面孔声音平和,却清晰地回响在空旷的大殿之中:
“朕知道,你们十年寒窗,饱读诗书,今日能站在这里,皆是我大乾的栋梁之才。朕心甚慰。”
他话锋一转,语气变得耐人寻味:“然,今日殿试,朕不想考诸位早已倒背如流的经义文章,也不想听那些辞藻华丽的诗赋。那些,郑玄、张柬之两位爱卿,已经替朕考过了。”
此言一出,不仅众贡士愣住,连两侧的文武百官也纷纷露出诧异之色。不考经义诗赋?那考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