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0章 放榜(2 / 2)
他没有立刻上车,而是独自一人,站在园外的石阶上。
晚风清凉,吹拂着他宽大的衣袍,也吹散了满身的酒气。
他抬起头,望着远处金陵城那一片璀璨如星河的万家灯火,眼神深邃如海。
今夜,他以一场漂亮的“打脸”立了威,震慑了宵小,也初步凝聚起了一批志同道合的力量。
但他心中雪亮,公孙玉之流,不过是柳越抛出来试探深浅的棋子。真正的较量,那足以撼动整个大乾根基的狂风暴雨,还在后面。
翌日,清晨。
天还未亮,一抹鱼肚白刚刚出现在东方天际,整个金陵城,却早已苏醒。
无数的人流从四面八方朝着同一个方向汇聚——皇城,承天门。
今日,是三年一度的传胪大典,是决定无数读书人命运,也牵动着全城百姓心弦的重大日子。
承天门外,那足以容纳十万人的巨大广场上,此刻早已是人山人海,万头攒动。
从衣着华丽、焦急张望的世家仆役,到满脸紧张、衣衫朴素的普通百姓,再到那些从全国各地赶来观礼、翘首以盼的各地书生,无数人将整个广场堵得水泄不通。
来得晚的,根本挤不进去,只能踮着脚,伸长了脖子,徒劳地朝着中心望去。
广场周围所有的酒楼、茶肆,凡是临街的窗口、阳台,此刻都挤满了人,一个好点的位置,早已被炒到了数十两银子的高价。
空气中,弥漫着一种混杂着期待、紧张和兴奋的气氛。
人群中,有考生的家属,正双手合十,对着皇宫的方向,念念有词地烧香祈祷。
角落里,有精明的富商早已开了赌局,赌桌上人声鼎沸,赌的正是今科状元、榜眼、探花的归属。其中,“陈锋”的名字,赔率最低,却也是下注最多的。
更有那瓦子里的说书先生,不知从哪得了消息,竟在高台上,唾沫横飞地讲述着殿试当日,陈锋如何“一联惊圣驾,一诗退权臣”的传奇故事,细节描绘得活灵活现,引来周围百姓的阵阵喝彩与惊叹。
整个金陵城,仿佛都停止了运转,所有人的目光,都汇聚于此,等待着那个即将决定无数人命运的时刻。
辰时正。
“铛——铛——铛——”
厚重的钟声自皇城深处传来,连响九下。
人群的喧嚣声,戛然而止。
一百二十名新科贡士,在礼部官员的引领下,从宫城侧面的专用通道,进入了广场前方用栅栏隔开的专属区域。
他们同样紧张,一个个脸色发白,手心冒汗,但更多的是一种即将揭晓最终命运的庄严感。
陈锋站在最前方,他环顾四周,看着那一张张或期盼、或麻木、或激动的脸,听着耳边那如同潮水般的喧嚣,心中却是一片平静。
他的目光,落在了承天门城楼下,那面用黄布遮盖的巨大金榜上,心如止水。
吉时已到。
承天门城楼之上,鼓乐齐鸣。
礼部尚书李时中,身着一品朝服,亲率一众礼部、鸿胪寺官员,在数百名金甲禁卫军的护卫下,登上了早已搭建好的,足有三丈之高的唱名台。
李时中的手中,郑重地捧着一卷明黄色的圣旨。
全场瞬间安静下来,数十万道目光,汇聚于那道明黄之上。
李时中深吸一口气,缓缓展开圣旨,他身旁一位鸿胪寺的官员,往前踏出一步,此人中气十足,修炼过特殊的发声之法,声音极具穿透力。
他清了清嗓子,用一种特有的、抑扬顿挫的声调,高声唱道: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朕惟治世以文,兴邦在德。今科会试,天下英才,咸集于京。朕亲临策试,拔其尤者,以备任使。兹有点选钦定一甲三名,二甲四十七名,三甲七十名。兹按名次,唱名传胪,以昭天下!”
简短的开场白念完,所有人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
鸿胪寺官员拿起另一份名单,深吸一口气,开始高声唱名。
来了!
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
然而,唱名并没有从万众期待的状元开始,而是最后一名,也就是总名次的第一百二十名开始。
“三甲,第七十名,同进士出身——冀州,王宝!”
声音远远传开。
人群中,先是片刻的安静,随即,一个角落爆发出惊天动地的狂喜与欢呼!
“中了!中了!我中了!”
贡士队列的末尾,一个面色早已惨白的年轻士子,在听到自己名字的瞬间,身体一晃,几乎晕厥过去,随即被巨大的狂喜所淹没。
自己之前只进了会试副榜,连面见圣上的机会都没有,没想到竟然有大好人把名额省给自己,真是好人啊!
他嚎啕大哭起来,朝着皇宫的方向,拼命叩首谢恩。
而那些排在他前面,却还没被念到名字的人,脸色则愈发苍白,心情如同坠入了无底的冰窖。
“二甲,第六十九名,同进士出身——并州,孙思进!”
又一个家庭的狂喜,与无数个家庭的失望,同时上演。
这种冰与火交织的残酷场景,在接下来的一个时辰里,不断地重复着。
每念到一个名字,便是一场悲欢离合。
被念到名字的贡士,激动得涕泪横流,仿佛从地狱升入了天堂。
而那些迟迟没有被念到名字的人,则度日如年,每一息的等待,都是一种无情的煎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