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0章(2 / 2)
儿科诊室里,王小石头扒着视力测试仪钢框架,鼻尖快贴镜片,睫毛投下小影子:“先生,这镜比我家的铜鉴清楚多了!铜鉴照东西发虚,这镜一看,笔画都根根分明——我娘总说我看字眯眼,先生也说‘再眯眼就得罚抄书’,原来不是我故意的。”
李时针转测试仪旋钮,镜片“咔嗒”换一片:“你表哥去年摔了一跤,木框眼镜断了,镜片碎了划着手,这钢框架,咋摔都没事,上次邻村小虎子摔进泥里,镜片都没花。”
旁边小吏翻纸病历册,钢笔“沙沙”划:“这册记着眼轴数据,跟眼镜度数对得上,下次来不用再测,直接按这数配。以前记在布上,洗了回,数据全没了,王书生的儿子重测三回才配准,哭了好几回。”
暮色漫过医馆,两个兵卒扶着断腿伤员进来,伤员裤腿空荡荡的,钢义肢用布包着,金属关节“咔嗒”轻响。
陈阿娇蹲下身,轻轻解布,关节纹路像膝盖:“李医官说,能跟着神经动,你试试握拳?”
伤员咬着牙,慢慢蜷起左手,钢义肢的钢指竟跟着蜷起,他红了眼,声音发颤:“能……能摸着点劲儿!像我以前的手攥着麦秆似的!”他碰了碰药箱,“还能觉出凉!”
王虎提着药包进来,见这情景,放下包走过去,摸义肢钢纹,眼眶也红:“这钢,跟我甲上的一模一样……上次突围,就是这钢甲替我挡了一箭,现在又成了兄弟的腿。”
伤员拍他胳膊:“虎子,我试着站站?”
兵卒扶他慢慢起身,钢义肢稳稳撑住身体,他笑:“等好了,我还能跟你一起练枪,再不济,也能回荒田种稻子!”
长乐宫灯亮时,刘妧把钢手术刀样本压在“科技惠民诏”上,朱砂印泥落在义肢关节纹间,红得像熬浓的药汁:“从兵器坊炼的钢,到医馆的刀、义肢的骨,这钢不光在边关护命,还在医馆救命,比啥都实在。”
陈阿娇展开“医道图”,纸上钢线连着火炉、药碾、手术刀,像张网罩着医馆,封面“钢骨仁心”用钢针绣的,针脚嵌着点药末:“这图发各医馆,让各县的医官都瞧瞧。”
她想起下午的事:“张婆刚来说,她孙子咳嗽,用听诊器一听就知是风寒,三服药就好,比以前熬到发烧才对症下药,省了多少罪——她说‘这铁疙瘩比菩萨还灵,不用求神拜佛了’。”
卫子夫捧着《医业册》进来,册页贴钢听诊器图样,墨迹带点药香:“今日钢听诊器普及了百馆,李医官说,‘诊错的病少了三成,光咳嗽就少误了二十多例’。”
她翻到“义肢”页,红笔写“安装十例,成活率增五成”,旁画个小笑脸:“伤员们说,‘有这义肢,回村能种粮,回营能扛枪,不比以前差啥’。”
王小石头举着新配的眼镜跑进来,镜片亮闪闪的,指着宫墙匾额:“陛下!我能看清那三个字了!是‘长乐宫’,对不?”
他凑近:“先生说我以后读书不用眯眼了,还能帮爹算田亩数——以前算错了总挨骂,现在戴着镜算,准得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