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本网
会员书架
首页 >科幻次元 >汉宫娇华:帝女传奇 > 第357章

第357章(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工科院的木槌声敲得震天响。鲁直蹲在铁砧旁,手里的火浣锦往铁板上一按,红得像团没熄的火。

“咚”地一槌下去,锦面颤了颤,愣是没破。炭渣从铁板缝里漏下来,锦面照样鲜亮。

“这是刘寄那小子竞业后送来的。”他抹了把汗,铁砧上的火星子溅到锦面,“他说‘好东西藏着没用,得让官署定成规矩,不然王伯村的柴房还得烧’。”

“上回藩王竞业,他跟刘康争得脸红脖子粗,”他往藩王竞业会的方向偏了偏头,“转头就把秘方交来了,说‘争赢了不算啥,让百姓用上才叫赢’。”

王伯蹲在旁边看,手里还攥着半截烧黑的柴房梁木,炭末蹭得手心发黑:“鲁直师傅,您给瞅瞅。”

他把梁木往锦面上比,木头上的焦痕压在锦的红纹上:“这梁要是裹了这锦,能撑到俺们把粮食搬完不?上回走火,俺家二丫抱着粮袋跑,鞋都跑掉了。”

他声音低了点:“要是早有这规矩,她也不用吓哭,现在见了火星子还躲。”

陈阿娇翻着“防火规范册”,册上画着王伯村柴房的样子,歪歪扭扭的房梁旁,用红笔写着“缠三寸锦”:“王伯您看这图。”

她指着画,笔尖点在房梁上:“按这尺寸裹,保准够搬三回粮。昨儿骆越他阿爹来看,说他们部落的吊脚楼柱子细,得缠两圈,还让俺在册上画了越式图样。”

“他说,”她学着越人阿爹的卷舌口音,“‘汉人的规矩细,连缠几圈都写得明明白白,比俺们结绳记事清楚’。”

农商数据坊的竹架上,新犁排成了队,犁辕缠着炭纤维,黑得发亮,像裹了层墨。李木匠蹲在最前头那犁旁,用砂纸打磨接头,纤维茬子“沙沙”往下掉,落在他的粗布裤上:“黄月英姑娘,你摸摸这辕。”

他把黄月英的手往犁辕上按,掌心的老茧蹭过纤维面:“炭纤维混了刘康送的速生木浆,耕石头地跟挠痒痒似的。三个月了,俺这手糙,摸上去还光溜。”

他往王伯村的方向瞥:“王伯村的三柱他婆娘,前儿扶这犁,说‘比抱娃还轻’,耕得比三柱还快,把三柱气的,说‘回头要跟她学扶犁’。”

黄月英往“农具改良册”上记,笔尖顿了顿,在纸上戳出个小坑:“李师傅,您再说细点,这辕子抗住过多少斤的石头?”

册页上已经画了个歪歪扭扭的石头,旁边写着“五十斤”。

“何止五十斤!”三柱他婆娘拎着送饭的篮子进来,粗布裙沾着泥,像块没洗干净的土布,“前儿耕到石礓地,犁尖撞上块碗大的石头。”

她往地上比划,手张得像个碗:“俺以为辕子准断,结果‘咚’地一声,石头飞了,辕子愣是直挺挺的。俺家三柱说,‘这哪是犁辕,是铁打的腰杆子’!”

桑小娥数着册上的红手印,指腹蹭过“王伯村”三个字,纸页被蹭得发毛:“陛下您看,这手印都快叠成山了。”

她把册子往刘妧面前递:“张村的说‘省下修犁的功夫,能多割半亩麦’;李村的盼着赶紧给锄头也缠上纤维,说‘挖地能省劲,婆娘孩子都能搭把手,不用指望男人’。”

吏礼创新站的竹杆上,朝服样衣挂在那儿,风一吹,下摆扫过地面,带起点尘土。秀儿正蹲在案前,给太傅的小厮量尺寸,尺子在样衣上“咔嗒”响。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