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2章 我这环环相扣的套路,你顶得住吗(1 / 2)
“嘟嘟嘟…”
一阵忙音,汪书记那头电话挂断后,刘丰喜表情讷讷的握着话筒,抬眼看向天花板,感觉就像天塌了似的,心中一片黯然。
“完了,这下全完了,东江机械厂…要拱手让人了。”
半晌之后,刘丰喜无奈的长叹一口气。
胳膊拧不过大腿。
一边是冉冉升起的政坛新星,另一边是正在走下坡路,工资都快发不出的东江机械厂。
孰轻孰重,领导心里有数。
刘丰喜也不傻,他急得不是东江机械厂更名改姓,送给陈俊生做政绩,而是担心保不住自己的铁饭碗。
可惜,领导不急,他再怎么急,都没用。
陈俊生做事不讲规矩,是因为他有强大的背景和过人的实力支撑,尤其在东江地区,能跟他掰一掰手腕的人,屈指可数!地委书记汪翰林算一个,云山县委一把手张玉栋只能算半个。
“俊生同志莅任云山县第一天,先对惠民煤站动手,紧接着又去视察铜川煤矿,查封六个矿井,随后带人跑到地区来,试图强行接管东江机械厂,动静越闹越大。”
东江地委书记办公室里,汪翰林同志先是提笔在云山县铜川煤矿所在的地图上画了个圈,再抬头看向自己的老搭档:“光宗同志,你怎么看?”
徐光宗不急不躁地从口袋里掏出烟来,给汪书记递了一支,顺手再帮他点上:“依我看,那小兔崽子应该是想在云山县建火力发电厂。”
“翰林书记,你觉得呢?”徐光宗说完自己的见解后,又不动声色地把皮球踢回到汪翰林脚下。
“年轻人有想法,有冲劲,固然很好。”
汪翰林语气不咸不淡,吸了口烟,接着说道:“不过俊生同志还是太年轻了,这火力发电厂,哪是他想建就能建的?把云山县那点财政底子掏干净,也只是杯水车薪。他刚上任,很多基本情况都还不了解,急什么?”
“就是,年轻人,太急躁了。”
徐光宗点点头,顺着汪书记的话音展开说道:“主持经济工作,最忌讳急于求成,盲目追求政绩。小陈这孩子,虽然在搞经济这方面颇有心得,但作风过于激进,不够沉稳。需要再历练历练。”
“但不管怎么说,年轻干部渴望为老百姓办实事的迫切心情,值得肯定。”
徐光宗话到最后,轻描淡写地表明了自己的立场。
汪翰林挑了挑眉毛,老徐这一口一个“小兔崽子”,“小陈这孩子”的,简直就是毫不避讳地护犊子,而且他的立场十分明确:我家孩子犯了错,做家长的批评几句,合情合理。外人,当着我的面,说话最好注意点。
“俊生同志搞经济这方面,确实有两把刷子。”
汪翰林也是个八面玲珑的人,微微一笑,态度缓和道:“全粮液酒厂和饶城兵工厂都是他一手带起来的,要是能再接再厉,把东江机械厂盘活的话,对咱们来说,也是实打实的政绩。”
“至于东江机械厂整体搬迁到云山县这件事,我想应该不是陈俊生的主意。”汪翰林弹了弹烟灰,眼里精芒闪烁。
“呵呵。”徐光宗笑了笑,不予置评。
其实他心里很清楚,把东江机械厂整体搬迁到云山县,大概率是机械厂某个干部打小报告时,故意煽风点火,添油加醋的一面之词。
别的不说,单论云山县现有的电力供应,保障基本民生尚且吃力,哪还有余力去维持机械厂的日常运转?
陈俊生又不傻,他目地要在云山县新建火力发电厂,只需搞定煤炭资源、发电设备、技术人才和建设资金就行了,根本没必要拿下整个东江机械厂。
这其中,最难最难搞定的一项,无疑是,建设资金。
“光宗同志,我听说,俊生同志跟港城的某个大资本家,私交甚笃?有这回事吗?”汪翰林掐灭了手中的烟,随口一问。
“具体是什么情况,我也不清楚。”
徐光宗笑着摇摇头,随后话锋一转:“不过我听说,港城那边有几位爱国商人,跟燕京宋家,关系匪浅。”
“哦?”汪翰林眼睛眯起,随即恍然地点点头:“原来是这样,这样啊。”
汪翰林还不知道,此时陈俊生已经走进东江邮电局,给远在莞城的林佳慧打了通长途电话,盛情邀请她和李家四小姐来东江游山玩水,品尝山珍野味。
“俊生,我不是驳你面子哦,主要是公司这边的事情太忙了,实在脱不开身。”
林佳慧一边接电话,一边看文件:“婉君那边最近应该比较闲,我打电话帮你问问她有没有空,好不好?”
“好。”
陈俊生点头一笑:“辛苦你了,堂姐。”
“你都叫我堂姐了,还这么客气干嘛?”
林佳慧跟陈俊生见面打交道的次数不多,对他的印象却是极好的,一贯把他当自家弟弟看待:“对了,婉君前几天还跟我说起你了。”
“她说我什么了?”
陈俊生有些好奇。
“她说…”
林佳慧故意停顿一下,然后用粤语开玩笑道:“几时同我执翻剂啊,益下你啦。”
陈俊生愣了愣。
“哎呀,差点忘了,你懂白话的。”
林佳慧掩唇而笑。
“咳咳。”陈俊生咳嗽两声,不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