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5集:药材商盟,杜绝假药(1 / 2)
第一章当归劫
暮春的邯郸药市刚过卯时便已人声鼎沸。青石板路上,挑着药担的脚夫踏碎晨雾,药铺的幌子在微风中轻晃,空气中弥漫着当归的甘醇、薄荷的清冽与陈皮的陈香。素问刚将新采的柴胡分类归仓,医署外突然传来一阵急促的哭喊声,刺破了清晨的宁静。
“素问姑娘!求求您救救我家汉子!”一名荆钗布裙的妇人跌跌撞撞奔来,发髻散乱,布鞋上沾着泥点。她身后,两个半大孩子抬着一副简易门板,门板上卧着个面色蜡黄的汉子,双手紧紧按着小腹,额头上的冷汗顺着鬓角往下淌,每喘一口气都伴随着痛苦的呻吟。
素问快步上前,指尖搭上汉子的脉搏,只觉脉象细弱而急促。“何时开始腹痛?吃了什么?”她一边问,一边掀开汉子的衣襟,见其腹部微微隆起,按压时汉子痛得嘶吼出声。
妇人哭着从怀中掏出一个油纸包,里面是些切碎的褐色根茎,边缘发黑,散发着一股若有若无的霉味。“昨日在药市‘同德堂’买的当归,想给汉子补补身子,煮水喝了不到一个时辰,他就疼得满地滚……”
素问捻起一点根茎仔细端详,真正的当归断面呈黄白色,质地柔韧,带着浓郁的香气,而眼前这些根茎不仅色泽暗沉,断面还夹杂着细密的黑斑,凑近一闻,除了霉味还有淡淡的硫磺味。“这不是当归,是用独活熏硫伪造的!”她心头一沉,独活性温燥,且这伪品显然经过硫磺熏蒸,误食极易损伤肠胃,引发剧烈腹痛。
正说着,医署外又陆续来了几人,症状与那汉子大同小异,手中拿着的“当归”虽来自不同药铺,却都是同样的伪品。“前几日还买过他家的黄芪,也是朽的!”“我娘吃了假的枸杞,眼睛更花了!”百姓的抱怨声此起彼伏,素问的脸色愈发凝重。她立刻吩咐李伯带人照看患者,调配甘草绿豆汤解毒,自己则带着王二柱和两名学徒,直奔药市而去。
邯郸药市分东西两区,东区多是百年老店,西区则是流动摊贩与新开的药铺。素问一行先到同德堂,掌柜见是医署的人,眼神躲闪,支支吾吾地说药材是从外地药商处进的。素问不与他多辩,让学徒取来样品,又接连走访了西区的七八家药铺,竟有半数都在售卖伪品——用山莴苣冒充党参,以紫茉莉根伪造天麻,连最常见的金银花都掺了大量的忍冬藤。更令人愤慨的是,有药商将受潮发霉的药材暴晒后,用硫磺反复熏蒸,掩盖霉味后照常售卖。
“这些黑心商贩!”王二柱气得攥紧拳头,“就该把他们都抓起来!”
素问却摇了摇头。抓了这几个,难保不会有新的商贩顶上来,若不从根源上规范,假药只会像韭菜一样割了又长。她望着药市中往来的百姓,他们捧着钱袋小心翼翼地挑选药材,眼神里满是对健康的期盼,却不知自己可能正将毒物买回家。“光靠惩处不够,得立个规矩,建个保障。”素问的目光掠过药市入口的牌楼,一个念头渐渐清晰起来。
第二章盟会风波
回到医署时,李伯已将患者安置妥当,喝了解毒汤的汉子腹痛稍缓,正虚弱地躺着休息。素问立刻让人张贴告示,告知百姓伪品当归的辨别方法,又派出学徒在药市入口设点,免费为百姓检验药材。消息传开,药市顿时炸开了锅,买过当归的百姓纷纷涌来检验,西区几家药铺的门槛都快被愤怒的民众踏平。
当晚,素问在医署召开议事会。烛火下,竹简上写满了她白天的调查记录:“同德堂:伪当归来自魏地药商;福仁堂:掺假金银花占三成;流动摊贩:硫磺熏蒸药材共计十五种……”
“必须严惩这些商贩!”王二柱率先开口,“按秦律,售卖假药致人损伤,可杖责五十,没收家产!”
李伯却皱着眉,手指敲击着桌面:“严惩固然解气,但邯郸药市养活了上百户人家,若一味重罚,怕是会引发动荡。而且不少药商是跟风而为,并非蓄意害人。”
素问点头,这正是她担忧的。她站起身,走到窗边望着外面的月色:“我想召集所有药材商,成立一个‘药材商盟’。”
“商盟?”众人皆是一愣。
“对,商盟由医署监督,所有药材商必须加入。”素问转过身,眼神坚定,“凡入市药材,无论粗细贵贱,都需先送医署检验,合格的贴上专属印记,方可售卖。一旦发现售假,立刻逐出药市,永不得再在此地经营。”
这个提议让众人陷入沉思。王二柱率先反应过来:“这样一来,有印记的药材就是‘放心药’,百姓自然愿意买,诚信的药商生意只会更好!”
“没错。”素问补充道,“商盟还可统一采购渠道,降低成本,遇到药材短缺时也能互相调配。这不是为了约束,而是为了让药市能长久活下去。”
次日清晨,医署的告示贴满了邯郸城的大街小巷。告示上写明了成立药材商盟的缘由与规则,要求所有药材商三日后到医署议事。消息传开,药商们分成了两派:老字号的药铺掌柜们大多表示支持,他们本就痛恨假药坏了行当名声;而那些惯于以次充好的小商贩则忧心忡忡,私下里聚在一起商议对策。
三日后,医署大堂挤满了人。上百个药材商或坐或站,交头接耳,气氛紧张。素问身着素色布衫,坐在主位,李伯与王二柱分立两侧。
“素问姑娘,这检验药材怕是要耽误不少功夫吧?”一个尖嘴猴腮的商贩率先发难,他是西区的“益寿斋”掌柜,昨日刚被查出售卖伪天麻,“我们小本生意,经不起折腾。”
“检验分批次进行,每日清晨集中收样,午时便可取结果,绝不耽误售卖。”素问语气平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而且检验免费,医署只负责把关,分文不取。”
另一个商贩立刻接话:“那印记要是被人仿造了怎么办?到时候我们老实做生意的,反倒要背黑锅!”
素问早有准备,她示意王二柱拿出一枚铜印和几张试纸。铜印上刻着繁复的云纹,中心是个“医”字,试纸则是用特殊的艾草汁液浸泡过的。“这枚铜印是特制的,印泥里加了松烟和朱砂,遇水不化。更重要的是,检验合格的药材除了贴印记,还会在包装纸上用艾草汁做暗记,遇火会显红色,旁人根本仿造不来。”
她拿起铜印在试纸上一按,清晰的印记立刻显现,再用火折子一燎,印记边缘果然透出淡淡的红色。众人见状,议论声小了许多。
这时,坐在前排的“回春堂”掌柜站起身,他是邯郸药市的老字号,德高望重。“素问姑娘说得在理!前些年假药少,我们回春堂每日能卖两担药材,这两年假药横行,生意差了一半还多。要是能把假药禁了,百姓信得过我们,生意自然能好起来。我举双手赞成成立商盟!”
有了回春堂掌柜带头,不少诚信经营的药商纷纷附和。那些心怀鬼胎的商贩见大势已去,也不敢再公开反对,只得跟着应承下来。
素问见众人达成共识,当即宣布药材商盟正式成立,推选回春堂掌柜为盟首,负责日常事务,医署则派专人负责药材检验与印记发放。她拿起铜印,在第一张检验合格的当归包装纸上重重一按:“从今日起,这枚铜印就是邯郸药材的信誉凭证。希望各位都能守住初心,莫要辜负百姓的信任。”
第三章印记风波
商盟成立的头几日,药市格外平静。商贩们纷纷将药材送往医署检验,合格的贴上印记,摆在铺面上最显眼的位置。百姓们起初还有些犹豫,直到有几个曾误食假药的人检验了带印记的药材,确认是真品后,大家才渐渐放下心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