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本网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重生 >逆流韶华 > 第377章 谁都不是第一个想到的

第377章 谁都不是第一个想到的(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傍晚的炊烟裹着煤炉味飘进巷子时,林夏抱着一摞书推开图书角的门。

暖黄的灯光里,她一眼就看见木箱里那本蓝布笔记——边角的卷痕,封皮上熟悉的字迹,是沈星河二十年前总夹在自行车后座的那本。

她没有翻开,只是伸手理了理笔记的位置,让它和旁边的《民间工匠手册》《老巷子修缮记录》挨得更近些。

转身时,她从怀里抽出本新书,书脊上印着《城市应急工程中的民间智慧》。

书是新的,扉页却夹着张便签:“赠给爱翻老资料的小同志——未来的工程师。”

她把书轻轻放在木箱最上面,指尖在“民间智慧”四个字上停了停。

三个月后,当小浩翻到“临时固定系统”那章时,会在页脚看见行小字:“参考98年防汛手抄本。”

“星河。”

沈星河正蹲在院门口给张婶修瓦檐,王主任的声音从背后传来。

她没像往常那样咋呼,倒背着手,脚尖踢着地上的碎冰:“那法子……你是不是早就知道?”

沈星河把最后一块铁皮敲严实,站起来拍了拍手套上的灰:“王主任记性差了?九八年防汛会上,我可没画过电杆的图。”

“少跟我打马虎眼。”王主任眯起眼笑,手指点了点他胸口,“小浩说在档案室看见的手抄本,封皮是蓝布的,边角卷着——和你当年总揣在怀里的那本,像一个模子刻的。”

沈星河望着巷口摇晃的老电线杆,想起二十年前自己站在同样的位置,攥着图纸对王主任说:“这法子要是行,您就说是大家伙一块儿想的。”

“您说,要是我站出来说‘这是我想的’,和小浩说‘我看了老资料’,哪个更好?”他反问。

王主任望着远处蹦跳着往家跑的小浩,忽然笑出了声:“你小子啊……”她搓了搓冻红的手,“行,我就当回糊涂主任。反正只要电线杆稳了当,谁开的头重要吗?”

一周后验收那天,巷子里飘着糖炒栗子的香。

十根电线杆的底座都压着米黄色沙袋,铰链在阳光下闪着银光。

小浩举着水平尺来回量,鼻尖沾着粉笔灰:“看!偏差不超过半厘米!”

“妈妈妈妈!”扎红绒球的小孙女拽着沈建国的衣角,“这是谁发明的呀?”

沈建国蹲下来,摸了摸孙女的红绒球:“不知道嘞。反正咱们巷子啊,一直就这么干。”

风忽然大了些,沙袋纹丝不动。

沈星河抬头时,阳光正把他的影子投在墙上——斜斜的一道,和二十年前他在防汛会黑板上演算的受力图,分毫不差。

“林夏!”王主任举着一摞油印册从居委会跑出来,“新版《居民应急手册》印好了,你帮着校对校对!”

林夏接过册子,翻到最后一页时顿了顿。

那里空着半页,只印了行小字:“如果遇到难题,不妨去图书角的‘无名者之角’看看——有些办法,早就藏在老物件里了。”

她抬头望向图书角的窗户,暮色里,那扇窗透出暖黄的光。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