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2 / 2)
“不拥戴朝廷早不栖居大衡地了,大可越过关去北漠,最有可能不喜欢这位皇帝。”
“那……”文正大人转向一直一言不发的战将军,“依将军大人的意思……”
战将军威严一笑,“我早先派岩修前往司域宫谒见其宫主,先探虚实,等消息吧,司域宫自有军队呢。这两年面上是转投商事,实为扩展势力,北漠、东括、南疆多少都有涉及,时机一到,得司域宫,得天下。”
林侃尧知道战将军走这一步意味着之前一切念想都将成定局,自己也将无法回头,这些,林侃尧早顾虑到,然而谁愿意做亏本的买卖。林侃尧并非趋炎附势的等闲之辈。
岩修亲自送文正大人到车驾前,说:“府上公子新差事做得非常好,将军很赞赏一番。”
文正大人讪讪笑,没有说话,岩修压低声音道:“将军只说,朝中唯大人是明白人。”
文正大人心领神会,便放下一句话:“现在朝廷可不比以前,就连筷子也未必成双成对了,老夫心里想的和战将军无二罢?”
岩修爽朗大笑,点头称是,目送其走了。
这一年年底,南疆再犯边境,短短半个月,即长驱直入,夺了两个重城。朝廷对是否出兵分成两派,不出兵的顾虑到北漠,出兵的心忧南边,如此在朝堂上争论几日。后元统帝召重臣御前商议。苏渐东同其岳父一同进了昌华殿,康平王、战将军、司尉大臣、司刑大臣已经在座,文正大人半个月前即递折子请病不入朝,故没进宫。互相见礼寒暄,宫侍人将茶摆上来,安常大人正好踏进殿门。
“我说你们,一直养尊处优,所以战战兢兢,胆子小得跟芝麻似的,哪里不把江山拱手让人?”战将军冷哼,无人应答,元统帝的声音突然响起:“大衡江山决不可能拱手让人!”
众人都跪下行礼。
昌华殿一议两个时辰,最终议定由战将军带兵出征南疆。战将军不得不防,其狼子野心,在元统帝那儿罪大恶极,帝王魄力在此时刻乃江山的风向标,依元统帝的性子,决不会让战将军之辈得逞,也不会打没把握的战,所以战将军出兵,无论其反或不反,都在元统帝范畴内。
故而了解元统帝的安常大人私下说过这样的话:“陛下,北漠之乱借东括之力可以压一压,南疆却是燃眉之急,战将军是极度希望出兵的,他善战,何乐不为呢?至于怕他起兵谋反,臣认为,不安分之人早有反心,先攘外再安内。”
安常大人对元统帝的真心在某些人眼里是值得怀疑的,这个人城府极深,多年来没人能看明白他的真心和假意。如果真假难分,人们是选择不信任这个人的。至于元统帝和安常大人之间微妙、亲疏的关系,恐怕只有他们自己分得清。
元统帝突然对安常大人说道:“你从离开司域宫,还有与那边联系么?”
安常大人摇头,“没有。”
“朕听闻,司域宫这几年发展做商会,却建立了自己的军队。朕当年应允司域宫宫主,保司域宫取僻北漠,不干涉其任何事务,只要他们守本分,朕会守诺言。你出自那里,你认为,司域宫会怎么做?”
“司域宫再大,也只是个练武场,若转投经商,天下安定才是司域宫最需要的,建立自己的军队大概出于此动机,但是不能排除有其他可能性,还须注意,不能在这个时候和南边混上。”
元统帝赞同地笑着,“你和朕想的无差。你若心内无他,这事儿交你罢,朕的意思是——”元统帝顿了顿,吃下两口茶,继续道,“最好将司域宫收降了,方是道理。”
“臣遵旨。”
战将军很快带领大衡三分之二的军队赴南边战场去了,寿阳公主与陈旭留在阳京城。天下因战事而肃严苛刻,阳京更是茶饭间议论,人心惶惶,朝廷内的人说话间异常小心,行举比平时要小半步,而闺阁也禁乐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