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本网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重生 >未来我必将站在世界之巅 > 第663章 红树林

第663章 红树林(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林业部门的陈工看着孩子们的成果,连连赞叹:“这两个孩子的专业度,比很多本科生都强!”他接过萧凡递来的方案,“菖蒲缓冲带+天敌防治,既不破坏红树林生态,又能解决作物问题,真是完美的解决方案。”

方案落地阶段,萧汀和叶澜成了技术指导小帮手。萧汀带着农户们用他设计的简易测距仪确定株距,那是他用硬纸板和吸管做的,上面标着精准的刻度:“李叔叔,这个点到那个点是10厘米,刚好种一株,记住要梅花形排列,这样吸附效果最好。”

叶澜则负责天敌昆虫的投放指导,她制作了图文并茂的操作手册,上面画着卡通瓢虫:“投放的时候要选早上7点到9点,这时候温度低,瓢虫不容易飞走,每10㎡放5只,要均匀撒在菖蒲丛里,不能扎堆。”她还教农户们用手机APP记录投放数量和时间,方便后续监测。

种植后的第五天,萧汀和叶澜开始系统监测。萧汀用便携式检测仪测量土壤中的化感物质浓度:“妈妈,浓度降到0.12g/L了,已经低于阈值,根系长度现在有5.8,比之前长了3.5。”他将数据上传到云端数据库,“我设置了预警阈值,一旦浓度超过0.2g/L,APP会自动提醒。”

叶澜则在统计稻飞虱数量和天敌昆虫的活动情况:“稻飞虱密度从50只/㎡降到了12只/㎡,瓢虫的数量增加到了8只/株,它们正在积极捕食。”她用相机拍下作物叶片的变化,“叶片含水量从65%升到了82%,叶绿素含量也恢复到了2.9g/g,快接近正常水平了。”

萧凡和叶之澜在一旁看着孩子们忙碌的身影,眼神里满是骄傲。萧凡感慨道:“我们做科研,有时候会陷入固定思维,孩子们的视角反而能带来新的突破。”叶之澜点点头:“他们的逻辑思维和动手能力超出想象,这次的方案,他们的贡献一点不比我们少。”

半个月后,老周的农田彻底变了样。翠绿的油麦菜挺拔茁壮,水芹郁郁葱葱,叶片上挂着晶莹的露珠,充满生机。老周拉着萧汀和叶澜的手,笑得合不拢嘴:“多亏了你们这两个小研究员,我的菜又长得这么好,今年肯定是个丰收年!”

萧汀从背包里掏出一份监测报告,递给老周:“周爷爷,这是最近半个月的监测数据,化感物质浓度稳定在0.1g/L以下,稻飞虱数量控制在10只/㎡以内,作物生长指标全部达标,你可以放心采收了。”

叶澜补充道:“我们还在缓冲带里种了一些开花植物,能吸引更多天敌昆虫,以后不用频繁投放了。”她指着菖蒲丛里的小野花,“这些花是本土品种,不会破坏生态,还能让缓冲带更漂亮。”

省农科院和林业部门联合举办的方案推广会上,萧汀和叶澜作为核心参与者上台分享。萧汀拿着激光笔,对着大屏幕上的数据模型讲解:“我们通过回归分析确定了化感物质的危害阈值,利用菖蒲的吸附特性和天敌昆虫的生物防治作用,构建了‘生态缓冲+生物调控’的协同体系,实现了红树林保护与农业生产的双赢。”

叶澜则展示了自己制作的实验过程手账,里面不仅有数据记录,还有她画的实验示意图和植物图鉴:“我们在实验中发现,本土植物的适应性更强,吸附效果更稳定,而且能为天敌昆虫提供栖息环境,比人工合成的吸附剂更环保、更可持续。”

台下的专家们纷纷点头称赞,有专家提问:“你们在计算种植密度的时候,有没有考虑到季节变化对菖蒲吸附能力的影响?”萧汀立刻回答:“我们查了近五年的气候数据,建立了季节修正模型,夏季高温时吸附率会下降15%,我们会将种植密度提高到12株/㎡,冬季则降低到8株/㎡,确保全年效果稳定。”

叶澜补充道:“我们还在APP里设置了季节调整模块,农户可以根据当地的气温和降水数据,自动获取最佳种植密度和天敌投放量,非常方便。”

推广会结束后,“菖蒲缓冲带+天敌防治”方案在全省红树林保护区周边全面推广。萧汀和叶澜跟着父母一起,走访了各个试点村庄,收集反馈数据,不断优化方案。他们还在科研中心建立了“少儿科研实验室”,吸引了更多志同道合的小朋友加入,一起探索生态农业的奥秘。

这天,一家人再次来到老周的农田。夕阳下,红树林的翠绿、菖蒲缓冲带的葱郁、作物田的金黄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生态画卷。萧汀拿着检测仪,最后一次测量数据:“爸爸,妈妈,化感物质浓度0.08g/L,稻飞虱密度8只/㎡,作物产量比去年提高了35%,方案完全成功!”

叶澜抱着自己的手账,笑得眼睛弯弯:“我们又解开了一个生态谜题,以后还要去更多地方,帮助更多农户!”

叶之澜牵着孩子们的手,感受着晚风带来的草木清香:“生态保护和农业生产从来都不是对立的,只要我们用科学的方法去探索,用心去发现,就能找到共生的密码。”

萧凡看着眼前充满生机的景象,补充道:“而孩子们的智慧和热情,往往能给我们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这场科研之旅,我们一家人并肩前行,未来还有更多谜题等着我们一起破解。”

萧汀和叶澜对视一眼,同时举起手中的科研工具,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他们知道,这只是开始,在守护生态、助力丰收的道路上,他们会一直走下去,用自己的智慧和努力,书写更多关于共生与希望的故事。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