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本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女生言情 >不第河山 > 第473章 茶马疑账

第473章 茶马疑账(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晚膳后,陈砚秋回到书房,立刻将今日记录的符号整理成更清晰的笔记。他需要尽快将茶马司账目的疑点传递给赵明烛。

然而,上次相国寺的联络方式已用过一次,不宜频繁使用。他需要另寻他法。

正在思索间,书房门被轻轻叩响。

“姑爷,少夫人命小的送来一碗安神汤。”是林窈娘身边那个沉默寡言的丫鬟小环的声音。

陈砚秋开门,接过托盘,上面放着一只青瓷碗。小环低眉顺眼,并不多言,递过托盘时,手指却极快地在托盘底部某处轻轻敲击了三下,然后便躬身退下。

陈砚秋关上门,心中疑惑。他仔细检查托盘,在底部发现了一处极细微的、新刻上去的划痕,形状像是一个箭头,指向托盘边缘。他顺着方向摸索,在托盘边缘的包铜处,发现了一道几乎看不见的缝隙。他用指甲小心撬开,里面竟藏着一卷细如发丝的纸条。

展开纸条,上面只有一行蝇头小楷:“三日后,西角楼街,李记裱画铺。”

没有落款,但陈砚秋认得,那是林窈娘的笔迹。她再次为他提供了联络的渠道,而且似乎比相国寺更为隐秘。这李记裱画铺,想必也是她安排的、值得信任的地点。

三日后,陈砚秋再次以购书为由出门,谨慎地绕行后,来到了西角楼街。这条街相对僻静,多是一些经营古籍、字画、文房四宝的店铺。李记裱画铺门面不大,看起来有些年头。

陈砚秋走进店内,一股浆糊和陈旧纸张的气味传来。店主是个戴着水晶眼镜、精神矍铄的老者,正伏在案上仔细地裱糊一幅古画。

“老先生,请问可有前朝《宣和画谱》的仿本?”陈砚秋按照纸条背面的提示问道。

老者抬起头,透过镜片打量了他一下,慢悠悠地道:“《宣和画谱》仿本难得,店里倒是有一卷《历代名画记》的宋摹本,客官可要看看?”

“可是张彦远所着?”

“正是。”

暗号对上。老者放下手中的活计,起身道:“在后间,客官请随我来。”

陈砚秋跟随老者穿过一道布帘,来到后面一间狭小的内室。内室里堆满了卷轴和册页,赵明烛早已等在那里。

“时间紧迫,长话短说。”赵明烛见到陈砚秋,直接切入正题,“你上次提供的消息极为重要,皇城司已加派人手盯住真定府那边。你这次约见,可是又有发现?”

陈砚秋点头,将茶马司账目中发现“损耗”核销异常,以及其金额与当年川蜀科举案失踪官银的关联,快速说了一遍,并提到了对那位赵监事的怀疑。

赵明烛听完,神色凝重:“赵监事…可是赵允升?”

“账册上的签押确是赵姓,具体名讳未能看清。”

“十有八九便是他。”赵明烛肯定道,“此人是寒门出身,皇佑元年的进士,当年名次不高,但钻营有术,尤其擅长钱谷之事,不过数年便升至茶马司监事之位,升迁之快,异于常人。皇城司早有关注,怀疑其与‘清河’有关,只是苦无实证。”

他顿了顿,继续道:“若真如你所疑,他们竟将当年贪腐的赃银,通过茶马司的账目洗白…这手段确实隐蔽且大胆。如此一来,茶马司便不仅是他们牟利的工具,更成了他们消化非法所得、转移资金的通道!”

“不仅如此,”陈砚秋补充道,“我怀疑,这些以‘损耗’名义核销的款项,只是冰山一角。茶马司掌控着与西北、西南部族的大量贸易,其中可操作的空间极大。那些最终流向西北边境的异常资金,或许有很大一部分,便是通过茶马贸易的渠道流出去的。”

赵明烛眼中寒光一闪:“若真如此,那便是窃国之蠹!他们贪墨科举赈灾银两,盘剥寒门士子,已属罪大恶极;若再利用茶马贸易资敌通外,更是罪不容诛!”他深吸一口气,“此事我必须立刻禀报上官,加大调查力度。茶马司的账目,皇城司会设法进行更深入的核查。你自己务必小心,林振元老奸巨猾,切莫让他看出端倪。”

陈砚秋郑重应下。两人又简短交流了几句,便先后离开了裱画铺。

走在回林府的路上,秋日的阳光照在身上,陈砚秋却感觉不到丝毫暖意。茶马司账目上的疑点,如同又一块拼图,嵌入了那幅越来越清晰的、黑暗的图景之中。

从科举舞弊,到交子汇兑,再到漕粮改道,如今又是茶马贸易的账目疑云……这个组织的触角,几乎无处不在。他们不仅操控着文官的晋升之阶,更深入地渗透到国家的金融、漕运、边贸等核心命脉之中,贪婪地吮吸着帝国的血液,甚至可能将致命的资源,输送给潜在的敌人。

而那位出身寒门、最终却成为利益集团扞卫者的赵监事,其经历本身,就是对科举取士制度的一种讽刺和背叛。

陈砚秋握紧了袖中的拳头。他知道,自己正在挖掘的,是一个足以震动朝野、甚至引发腥风血雨的巨大秘密。前路凶险,但他已没有回头路。

他抬头望向汴京城巍峨的宫墙方向,目光坚定。

无论这茶马疑账背后隐藏着多么惊人的真相,他都要一查到底。为了公道,也为了这个看似繁盛、实则内里已被蛀空的国家,他必须将这脓疮彻底揭开,哪怕过程会伴随着巨大的痛苦和风险。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