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一日心期千劫在 (2385字)(1 / 2)
辰时,群龙行雨
慈云静斋正殿,受戒仪式即将开始。
“你当真想清楚了?”手持剃刀的镜明师太宝相庄严,凝神注视着跪在蒲团上的玉明若,见其面色如水,无波无纹,目中坚定之色俨然,遂又道:“我佛照见五蕴皆空,能度一切苦厄,却从不纳不诚之心,亦不收无意之人。”
玉明若静跪于佛前,双手合十,墨发未束,发丝一片散落,微微披于两肩,佛祖座下,如水妙目清明通澈,无尘无诟。“阿弥陀佛!浊世耽溺,动辄八苦三灾,十劫九难,怎如极乐净土,与菩萨为邻。弟子一心向佛,诚意天可怜见。”眼睑低垂,神情虔诚而又肃穆。
唉!镜明师太长叹一声,慈悲之心更盛,世人只道红尘苦,岂知烦恼自寻之……
沉郁的钟声再度敲响,那一柄剃刀眼瞅着就要落下……
“且慢!”一个声音忽然从门外穿来,清越悠扬,不禁令人想起夜月下的钟鸣,冷冷清辉下,钟声在山间中娓娓荡漾。
众弟子同时一惊,什么人胆敢阻止受戒仪式?本派弟子定然不会枉顾戒规,若是外人……
镜明师太却只是神色自若的将剃刀轻轻放入小沙弥手中的托盘之上,双手合十,道了一声“阿弥陀佛”,眼中一片平和,丝毫没有被人打断仪式的不悦,反而像是意料之中的事。然后对着殿外朗声道:“施主何不进殿说话?”
众弟子闻声去看,只见那人背光而立,仿佛从万丈玄光走来,整个人沐浴在淡金阳光之中,被天光映得几乎透明。
待他逐渐走进,眉目神情方显露出来。他,乌丝束金冠,藕色长衣,腰间系明黄蟒带,配一只碧玉貔貅,晶莹剔透,圆润天成,似古书中走出的兰陵王。
有一刻,明若怔愕得忘了呼吸,目光不自觉地被那双黑黝的眸子掳获。那双未曾相识的眸子,带给她一种莫名的不安,惊起一阑春水,带来了阵阵强烈不安的感觉。
只见他星目含笑,玉扇轻合,挥退欲进门的侍从,意味深长的看了背对于他的玉明若一眼,随即朝向镜明师太双手合十,恭敬道:“弟子玄昕,今日叨扰宝刹,失礼于佛祖,望请师太海涵,日后定当多添香油以作补偿。”
玄昕?
玉明若面露狐疑,她久居深山,并不曾听过这个名字,可是,那种不祥的预感却越来越强烈,似乎有什么要呼之欲出。
镜明师太貌似无意的看了眼玄昕,淡然应道,“我佛慈悲,香油钱不过是个形式而已,只要静安王爷心存善念,与人为善就是了。”处变不惊,稳如泰山,端得是一派宗师风范。
原来是天皇贵胄,怪不得有如此气势。
静安王玄昕,早就听师兄提过,端正自持,雍容无双,游刃官场,是个深藏不露之人。
“呵呵,师太果然是慧眼如炬,令人叹服。”玄昕轻笑:“师太的教训本王一定会谨记。不过,今日情非得已,恐怕要跟佛祖抢人了!”谈笑间谦雅有度,似乎只是在与友人品茗闲聊,而不是要与佛祖抢人。
“哦?”果然是不可小觑啊。
“这个人,本王要带她走!”他根本不看玉明若,手指却又分毫不差的指过去,那一指简单至极,可他做来,却是淡雅如风,仿若蔽月之轻云、或流风间的回旋飘雪,任谁也不会再怀疑他此行的来意。
大家顺着他的手看去,玉明若再一次处于众目睽睽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