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试问闲愁都几许 (3174字)(1 / 2)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面两边开。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事。
流水落花春去也。时转夏,天气慢慢热了起来,花园里已是一片翠绿,树木繁荫,百花争艳。
小镜湖中,青荷如盖,朵朵白莲玉立,摇曳生姿,几枝柳条,垂钓一泓清波,满池荷香……湖中央有一座雅致的石亭,石亭的宽栏上摆着茶壶茶杯,还有数盘点心,亭中有两人相对而坐,旁有侍女伺立。
盛夏到了,屋子里尽是暑气,热得人难受,静安王府里惟独小镜湖惠风和畅,阴凉舒爽。午后,玄昕处理完公事,便拉了明若去赏景,兴致所至,两人便于亭中对弈。书香门第
“子恒,你似乎要输了哦!”清泠泠的女声在空气中流淌,穿过恍然抵达玄昕的脑海,将他从神游中拉回。玄昕转回视线,只见面前一段月白底绣银丝浮印梨花的广袖,笼住凝脂般的藕臂,只露出纤纤皓腕和玉葱似的柔荑,素白的指尖夹住一枚黑色棋子。棋子漆黑晶莹,与冰肌玉骨交相辉映,黑的更显黑亮,白的也更显白净。
玉手的主人洒然一笑,笑意犹在唇边,手中黑子已落下,铿然有声,白子唯一的命脉也被切断,败势已定。
“呃?输了?”玄昕低头仔细看了看棋盘的形势摇摇头,果然已是回转无望,转而轻笑道:“果真是败了,到底是长江后浪推前浪。我这师父才教了你半月,如今连平局都撑不住了。若是你自小修习,肯定是天下第一的国手。真是可惜啊。”
“谬赞了。”对面的玉明若淡淡一笑,低首将棋盘上的黑白两子分开,一一放回棋盒,仿佛这是十分重要的事,令她专心致志的做着,“棋者,以正合其势,以权制其敌,计定于内,而势成于外。你心有旁骛,自然必败。”
玄昕一愣,旋即微笑起来:“当真什么都逃不过你的法眼,观棋识人,古人诚不欺我。”玄昕口中逸出一声轻浅的叹息,站起身来走至栏畔,掬一朵碧水青莲在手,“外面的烦心事太多,也只有在你这里我的心才有片刻安宁。”他放开花儿,看向明若,一双眼眸深沉似水。
闻言,明若望了他一眼,眉峰一动,放下手中的云子,挽袖,执过旁边的紫砂壶,细细的在另外的一个砂碗中注满茶水,端起,起身走到玄昕面前,递过,“这是刚采的莲子茶,养心安神,正合适你!”
看着素手中的茶碗递来,玄昕脑海中忽然闪过举案齐眉这四个字,不禁脸皮一红,有些狼狈的从明若手中接过,端起茶杯轻啜一口,借着喝茶的动作掩饰脸上的尴尬神色。
“嗯,不错,清新甘爽。”
玉明若倒也未有所觉,转过头,她与玄昕并肩而立,共看这一池青莲,“我早说过,世间烦恼,皆因自寻,平安喜乐,无处不在。只因为你心中装了太多的俗事,做不到无我无心罢了。”
话,说的极轻,带着一丝漫不经心的随意和不易察觉的暖意,如同一道清泉微转,划过他的心扉,使人心旷神怡,愁郁一扫而光。
玄昕莞尔一笑,想起当日他听到此言之时,无名肝火涌动,误以为是明若故意挑衅,却原来是性情所致。
自从那日早膳之后,他就常常来找她,先是隔三差五,后来几乎是天天。玄昕因着半月前的病假,在府中倒是好好清闲了许多,有时是与她手谈一局,有时则是与她说说话,天南地北的闲聊。
他们之间,没有尊卑,没有怨怼,卸去一切礼教束缚,只是两个寂寞太久的人,终于找到了伴,若说是知音也不为过。
和她在一起,让人觉得自在、安心,理所当然,仿佛一切只是尘土,无须烦恼。
想来那天他也是气得冤枉。明若这样通透的人,又岂会将衣食外物放在心上。
“你就不问问,我有什么事烦心?”
风拂过,满湖青莲袅袅起舞,淡淡莲香随风散开,清新怡人。
“你想说,自然会开口;不愿多谈,我也不强求。”明若温婉一笑,淡淡容颜晕着丝浅绯,“这一生啊,若是能坐看飞霜满,凋此红芳年,亦是一大幸事。有心忧扰,只是人心不足罢了。”
“早知道你会这么回答,偏我自己不死心罢了。”玄昕哂然一笑,颇有自嘲的意味。
善解人意的女子固然是可爱的,也是以往自己所欣赏的。但是明若的通达却是让他又爱又恨。她就像是冰川里的一朵解语花,美好却又凉薄——你来,她笑颜以对,使君忘忧;不至,她仍安之若素,不为所动。
玄昕是真的希望明若放下矜持,哪怕只此一次,问自己到底有什么心事,就算是放肆也无所谓。
他不会恼她的。
至少,证明在她心里,他不是个陌生人。
可是,明若永远不曾失了分寸。
“你喜欢莲花?”玄昕顺着她方才的那句诗问道。
“自然是喜欢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花之君子当如是者也!”玉明若答得有规有矩,极是中肯,但是心里却是飘过那句——惟心素淡,虽苦犹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