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本网
会员书架
首页 >灵异恐怖 >穿越异世界的林小姐 > 第612章 朴实

第612章 朴实(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假山“山顶”其实是块丈许宽的平台,石桌被月光洗得发白。阿石掀开坛口的红布,酒香混着桂花香漫出来,他给两只青瓷碗斟上酒,酒液晃出细碎的光,像把星星揉碎了放进去。“尝尝?”他递过一碗,“这坛加了蜜渍的桂花,没那么烈。”

小弹抿了一口,甜香从舌尖漫到喉咙,带着点温热的暖意。山下忽然传来一阵哄笑,是女眷们在偏厅行酒令。穿藕荷衫的三夫人正念:“‘采菊东篱下’,接!”立刻有个穿月白裙的小姐接:“‘悠然见南山’——该罚你,这是陶公的诗,得用自己的!”接着便是一阵银铃似的笑,惊得菊丛里的蟋蟀停了鸣。

“听见没?”阿石碰了碰她的碗沿,“她们在考诗呢,咱也来一个?就以这‘墨麒麟’为题。”他清了清嗓子,刚要开口,却被小弹捂住嘴——她听见假山后有脚步声,是相爷带着李学士上来了。

“这两个孩子,倒会找地方。”相爷的笑声传过来,手里的折扇敲着掌心,“阿石的《壶公醉菊图》题完了?昨儿见你画壶公的壶,壶嘴歪歪扭扭,该罚酒三盏。”李学士跟着笑:“我刚看了那画,壶里藏的小丫头倒画得灵动,是照着小弹姑娘画的吧?”

阿石的脸腾地红透,忙给两位长辈斟酒。小弹却不怕,举着碗笑道:“李学士谬赞了,他画的壶公才传神呢,胡子上还沾着朵小菊,活像偷喝了酒的老神仙。”

相爷接过酒碗,指着山下的灯火:“你们看那片灯笼,像不像散落的星子?”远处的戏台还在唱《陶渊明赏菊》,伶人的唱腔裹着晚风飘上来,“……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尾音拖得长长的,和菊丛里的虫鸣缠在一起。

李学士忽然指着天边:“看那月亮!”一轮满月刚爬过东边的墙,清辉泼在菊园里,把“雪团儿”的白瓣照得像落了层霜,“墨麒麟”倒成了剪影,像幅浓墨重彩的画。“该题诗了。”他从袖里摸出张素笺,“阿石先来。”

阿石接过笔,手腕悬在笺上,余光瞥见小弹鬓边的银簪,忽然有了主意。笔锋落处,先画了朵小小的墨菊,接着题道:“月浸菊香里,簪头藏晚星。”小弹看得眼亮,从发间拔下银簪,蘸了点酒,在“星”字旁边点了个小圈,墨晕开,倒真像颗星子。

相爷抚掌大笑:“好个‘簪头藏晚星’!该小弹姑娘了。”小弹却把银簪递给阿石:“他刻的‘石’字太浅,得让他再刻深些,不然明年怎么认得出?”阿石接过簪子,借着月光在刻痕上细细描,指尖被针尖似的簪尖扎了下,血珠滴在簪头,倒像给珐琅菊添了点胭脂色。

山下忽然放起了烟火,“嘭”的一声,金红的光炸开在夜空,把假山的影子投在菊丛里,忽大忽小。女眷们的欢呼从风里钻上来,三夫人的声音最亮:“小弹!阿石!快下来吃重阳糕——新蒸的,夹了枣泥!”

阿石把银簪还给小弹,顺手替她别回发间,指腹蹭过她的耳垂:“明年,我在山后种一片墨麒麟,搭个竹架,比这假山高十倍。”他往她手里塞了个小布包,“刚从厨娘那讨的,枣泥糕,你爱吃的。”

小弹捏着布包往山下走,布包里的糕还温着,热气透过粗布渗出来,混着银簪上的茱萸香。灯笼的光在地上织成网,她踩着那些晃动的光斑,忽然回头看——阿石还站在山顶,手里举着那盏琉璃灯,灯壁上的“登高望秋”四个字,在烟火的余光里明明灭灭。

走到偏厅时,女眷们正围着新端来的重阳糕说笑。穿水红裙的小姐举着块糕,上面的“福”字沾着桂花碎:“小弹你看,这是我让厨娘特意做的,比你那银簪上的菊还俏。”三夫人却拉着她的手往绣架走:“刚赢了斗草,该你教我绣那茱萸纹了,你看这针脚,是不是得再密些?”

小弹坐下时,指尖触到袖里的布包,忽然想起阿石扎破的手指。她偷偷把银簪拔下来,在烛火上烤了烤,又蘸了点菊花酒,往簪头的刻痕里抹——血珠混着酒液渗进去,那“石”字便像生了根,再也褪不掉了。

夜深时,宴席散了。阿石帮着小厮们收拾酒坛,听见相爷对李学士说:“明年该给孩子们办正事了,那丫头的绣活好,阿石的画也能拿得出手,倒是般配。”他手里的酒坛“当”地撞在石桌上,酒液溅出来,在月光里闪了闪,像串没来得及接住的星子。

小弹回房时,把银簪插在妆奁的最高层,旁边摆着那盏琉璃灯。灯里的烛火还没灭,把“登高望秋”四个字投在帐上,像幅会动的画。她摸出那块枣泥糕,咬了一口,甜香里混着点酒香——想来是阿石偷偷往布包里撒了点菊花酒,这小子,倒比陶公还懂藏趣。

窗外的菊丛里,蟋蟀又开始鸣唱,和远处戏台的余音应和着。小弹把锦盒盖好,忽然在盒底发现张纸条,是阿石的字迹:“后山的土松,明年开春就种墨麒麟,约好了,你教我绣菊,我教你画壶。”

她把纸条折成小鹤,塞进银簪的刻痕里,忽然觉得这重阳的暖,原是藏在这些细碎的盼头里——是簪头的刻字,是酒里的桂花,是山顶那盏等着人的灯,更是那句“约好了”,把往后的日子,都熏得香香甜甜的。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