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105(2 / 2)
“居然有如此秘辛那剩下一枚呢”黄帝三人大惊,此事他们却根本未曾听过。
“五庄观一战过于残酷,大多族人即使知晓也不愿提起,何况此等秘密。四粒混沌丹最后一粒,却是被圣父亲自指定许给了黄帝你啊。”皇天望着黄帝似是感叹地说道,“师尊皇天之所以收你为徒,却是因为圣父早有言语,今日也该把混沌丹交给你了。”说完拿出一个玉匣子递给黄帝。
“这此等至宝我如何敢要,还是给圣女您服用,以便早日得成大道。”黄帝跪下说道。
“我修为已至大罗金仙初期,此宝已无大用。而且前日圣父临走之时留下了言语,已经有了安排。”金玲摆了摆手说道。“敢问圣女,圣父有何吩咐”黄帝三人一起跪下,虔诚地问道。
“圣父有言:吉伯死,神农去,人族当立新主黄帝,不日便有圣父封敕降下。”金玲向着三仙岛方向拜了一下说道。
“这,这如何当得。黄帝不要当什么新主,还是圣女当比较合适。”黄帝也不管仓颉二人在一旁道喜,一脸诚恳地说道。
“休得多言,下去准备吧,三年后,在人族圣地女娲殿附近的祭祖殿举行继位大典。”金玲说完,一拂袖却是把三人送出了殿外。三年后,人族祭祖殿。金玲与黄帝,仓颉等人带着全体人族跪在祭祖殿外,殿内供奉的却是紫莲和女娲二人的金身塑像。金玲着凤凰长袍,以示圣女之尊;黄帝着八爪金龙袍。以示王者之风;仓颉却是身着阴阳道袍,以表祭祀之责。
“人族圣女金玲率族人祭拜紫莲圣父与女娲圣母,还望圣父圣母现身。”金玲带头说道。
须臾,殿前半空一阵悸动,随即显出二个人来,却是三仙岛紫莲门下应龙与娲皇宫女娲门下孔宣。
“紫莲老师有旨”应龙和孔宣相识一笑,看了看下面无边无际地人海,镇定地说道。
“恭迎圣父旨意”众人族恭敬的说道。
“自混沌开辟女娲造人后,人族历经劫难无数,多有灭族之祸。五庄观前。人族大势逆转,历经巫妖大战与涿鹿之战,人族之势已然无所改,当为天地主角。此后亿万年便为人族盛世。紫莲忝为人族圣父,此番便降下旨意:封敕神农为地皇,岁岁年年受人族祭拜;赐号黄帝为轩辕黄帝,掌管人族;仓颉为人族大长老。”
“谢圣父慈悲。为何只有地皇一人”金玲有些疑惑地问道。
应龙也不意外,径直道:“圣父尚且有话,人族当兴,故有三皇五帝一说,日后机缘一到,鸿钧道祖便会赐下法旨。不过,此次立下地皇却是老师所能之极限。日后天皇与人皇之位当另有其人。此事一了,日后人族圣人不伤,巫妖不害,永无灭族大难,还需自立,凡事休得再来三仙岛请旨,紫莲圣父当为圣人。”说完,应龙便再次隐入虚空不见,却是紫莲施法所为,而孔宣却待女娲宣读了一下人族的章程和法制,却也降下来许多的法术丹药,也转身隐入了虚空。应龙和孔宣一走,金玲等人起身对望了一眼。随即命令族人回转部落。与一脸高兴地族人不同。金玲久久地向着三仙岛跪不动。“圣父”
蓬莱峰竹屋。紫莲叹息一声睁开道眼,挥手便让回来交旨的应龙下去了。人族之事。日后虽然坦途,但他紫莲却是也帮不了太多了。所谓三皇五帝一说,却不是戏言。人族日后永为天地主角,当有八位尊位,日后火云洞便是众人归宿。此次顺便赐下了地皇,只是顺天而行。人族为天地主角后,几位圣人便不会再出手太多了,毕竟伤了人族气运,对圣人无半分好处,还会受天道责罚。一个全新地时代,就要到来了。
一千年后,人族果然展越来越快,社会生产力也得到了极大展。只见无数深山大泽被开垦出来种植上了粮食,车路舟桥也是展得越来越完善,交通方便了,城市也兴旺了。不少城市开始出现了护城墙与护城河,军队的训练也更加正规。
正文第二百二十八章
二千年后,鸿钧道祖降下旨意,地皇神农,人皇轩辕黄帝归位,以九龙马辇车把二人接到三十三天外开辟地火云洞。随即道祖再次下旨,令伏羲转世投身人族。伏羲转世后不久,不周山北部部落的炎帝接任轩辕离去后的人族皇帝之位。又有四百年,炎帝亦被接去火云洞,传位伏羲。从此人族三人齐聚火云洞,非人族有灭族之祸而不得出,永世享有人圣之名,受万事香火供奉。伏羲在位六百年,其间大肆宣扬道教地同时却也不阻止西方教在一些东西方接壤的边缘处传教。此时的人族,因为没了有威胁的敌人,便不再约束那些难以管辖地有道之士,这些人不是去了仙界任职,就是隐居深山大泽不再出世,日日长诵黄庭参悟天道。
以前随处可见的道人腾云驾雾的景像越来越少,神仙居然在这两千年的时间慢慢地变成传说中地事,凡人终身难得一见。为了让普通族人也有知晓天命因果的本领,伏羲专门去五庄观借来河图洛书,在人族所有祭祀面前以鸿钧所授之法,河图洛书合璧大演先天八卦十日,经过祭祀领悟便传了开去,史称伏羲演八卦。其后,鸿钧下旨封伏羲为天皇,随即接去火云洞,天地人三皇齐聚。
又九百年后,人族却是完全变样了,再也不是三千年前那种茹毛饮血的生活,城市大量地出现了,生产力也得到极大提高,人口更是大量繁衍,整个神州不下几十亿。自三皇一帝被接去火云洞后,又有三位王者被接去火云洞,却是那颛顼,帝喾与尧,加上留在三仙岛的皇天至此三皇五帝之数已满。
人族的帝王之位由舜接任。舜继位后,大肆分封诸侯的同时,也在削弱禅让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