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本网
会员书架
首页 >玄幻奇幻 >调教太平洋 > 分节阅读 269

分节阅读 269(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当这些照片被记者们带过欧州后,整个世界都被这幅场景烫伤了,冰冷的舰炮,庞大的身躯和屈服的日本,构成了一幅凝固的油画,人们全都沉浸在了巨舰大炮带来的荣光之下

德国皇帝威廉二世甚至宣布,将考虑继续采购更多的战列舰,再次引发了欧洲的军备热潮。

7月10日,日本大本营被撤销,十几位包括北白川能久在内不甘心受审的军官自杀,在找不到合适人选的情况下,英美等国同意了李默提出由西乡从道负责组建新日本政府,保证各国利益的建议。

作为务实,又见识过太平洋舰队手段的西乡从道,比所有人都清楚意识到遥远的英美等国并不可靠,不是说他承认李默的统治,而是因为日本距离中国太近,李默又非常有可能成为未来远东的统治者,所以选择和新华政务院合作更利于日本。

当李默三天后拿到投降书原件后,真正的长出口气,这个困扰了他很久,被视为绊脚石的岛国终于被扳开了,至少在未来三十年内,日本将无法恢复

是时候把眼光从日本移开了,这里已经耽误了他太多时间

s:哈哈,出了个洋相,一夫一妻是婚姻法,不好意思,写糊涂了

道歉,真挚道歉

另外谢谢诸位书友的留言和捧场,建议都很好

舰船篇二八一打算怎么处理朝鲜和大清

二八一打算怎么处理朝鲜和大清

七月的大连湾,早已是蝉鸣虫唱最热闹的季节,炎炎烈日下,无数人影点缀其间,喧闹而繁忙。

经过近一年的扩建后,这座后世北方重要的港口已经初现规模,同时依靠着港口而生的小城,也在日益繁忙的航运中一点点壮大。

随着一家家加工作坊的出现,本就兴盛的捕鱼和海产品加工业更加壮大了,各类小型家工厂更是层不出穷,但这都不是李默悄悄来这里视察的主要原因。

码头上,一支从檀香山经小笠原群岛抵达的船队正在缓缓靠岸,数以百计荷枪实弹的士兵见状立刻冲了上去保护,这是一支由十二艘大型货轮组成的,装载了各类飞艇建造机械和资料的庞大船队,他们将在大连湾对面的金州湾落户。

在飞艇投入战争暴露于所有人眼中后,它的机密程度已经被降低不少,所以早在李默决定出售赚钱后,政务院就已经在大连给它们找好了新家,并且还利用这次出售的利润,将建造规模扩大了一些。

虽然未来是飞机的天下,但即便是飞机立即研制出来,也需要很长时间投才能入实用,所以飞艇的大载重和较长航程,在短时间内还是非常有价值的,连海军都下了多达二十四艘小型侦察型飞艇的订单,准备用于舰队侦查,和密克罗尼西亚和马绍尔群岛的交通和巡逻。

李恩富听闻飞艇可以改装为专门运输人员后,也已政府的名义采购了五艘载人型号,准备用于东北三省内的人员往来,暂时缓解道路带来的交通问题。

除了新飞艇制造工厂外,蒸汽轮机厂,锅炉厂,钢铁厂,发电厂,水泥厂,还有更大的汽车厂等等数百家工厂正在三省各地落户和加速兴建中,而且营口还将首次建造一家大型炼油厂。

除了各色各样的工厂外,唐晓的装备部和兵工厂也在加速转移,比如枪械和子弹工厂已经率先在海城投入试生产,而位于琉球的舰炮和弹药工厂也已经选好了地址,只要等厂房建好,就可以立即把机械和设备转移过来投入生产。

超过五万好不容易培养起来的产业工厂也随着这股热潮转移了过来,还有更多刚刚从黄土地中走出来的年轻人正在接受各种各样的培训,他们将在未来几年内逐步走上工作岗位。

虽然全新的流水线生产方式已经普及,使得工厂效率大为提高,也使培训工人更加简单,但很多特殊岗位,依然需要专业人士。

所以目前最大的限制已经不是资源和人口,而是教育

但教育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办到的,那需要多达几代人的努力,虽然李默已经准备出资以私人名义在大连、奉天和长春同时兴建三座大学,但大学可不光光是有书桌课本那么简单,师资力量的匮乏使得大学构想非常缓慢。

所以在目前,技术岗位上还有数以千计的外籍雇工,他们已经走入了各地,享受比一般工人更高的待遇同时,也在为这场与时间竞赛的开发中贡献自己的力量。当然,在他们身后还有着一双双无声的眼睛在默默注视着。

庞大的东北资源正在一点点转化为各种物资,从加拿大,澳大利亚,智利,还有美国运来的黄金,钨,泪等高价值有些金属矿石,还有数额吓人的铁料,铜锭和石油,甚至刚刚获得的吕宋资源也正在一点点汇聚到这里,哪怕是之前打仗的那几个月都没有任何停歇。

李默深深地吸了口气,这里将和后世一样,成为他手中最主要的重工业基地,也将成为他将来投身于那场洪流中的最大依仗

谁也不知道,因为自己的到来,世界会出现何种剧烈的变化,也不知道当十几年后那声枪响之后,战争规模会不会更大,此刻他能做的只有储备储备再储备,为将来打好基础。

当然,这些东西中,最重要的依然是位于大连湾西侧,仍在建设中的造船厂。

很多人都会奇怪,李默为何如此热衷造船业,初到瓦胡岛就冤大头般砸下近百万英镑,后来又抢了日本的造船设备搞起了更大琉球造船厂,再加关岛和台湾两地,至今已经有了四座船厂,花费无数订购机械设备不说,光是向国外派遣学习和招揽的工人就不下三万。

除了培养工人外,这些年他还不断通过各种手段,向欧美国家派遣留学生,学习先进技术的同时,还不断挥舞支票购买专利,招揽人才。

这种大把撒钱,甚至被人看成花花大少作风,曾今被很多知晓的人嘲笑,但随着日本在公爵级的炮口下投降,已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