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412(2 / 2)
随着舰队缓慢的完成组编,罗杰斯特温斯特消失了已久的信心终于回来,就连各舰上的俄国水兵都开始为雄壮而庞大的舰队自豪的时候,一艘小巧的驱逐舰却如幽灵般陡然钻出了海平线。
“敌舰”
凄厉的警报声和忽然直冲而来的驱逐舰让俄军刚刚松弛下来的神经陡然紧绷起来,望着天际边的小家伙,每个人心头都升起了一丝阴霾。
驱逐他
罗杰斯特温斯特想了想后,令人奇怪的并没有下令巡洋舰出动,甚至没有改变航向,而是命令加速通行。
他的这个命令,让一直伴随在俄国舰队外航行的多内加尔号上的费舍尔和西摩尔都皱起眉头,很显然,那位俄国中将阁下犯了和当年日本人同样的错误,并未意识到新华海军拥有一种可以远距离联络的神秘手段。
二十分钟后,又有两艘驱逐舰以闪电般的速度出现在了舰队北侧,这才引起了罗杰斯特温斯特的注意,就在他继续犹豫是不是要派二级巡洋舰去驱逐时,英法美三艘观摩舰带着各国的观察员开始加速,率先脱离了俄国舰队。
十一点三十分,当敌人的驱逐舰增加到七艘时,罗杰斯特温斯特终于意识到了不妙,心脏不断地往下沉,认为那六艘一直没有出现的公爵级可能就在前面,立刻下令各舰抛弃甲板上的煤包。
随着一包包沉重的燃煤被抛下大海,舰队的速度从原来的12节增加到了14节,尤其是个主力舰在摆脱了束缚后,不用再受低干舷涌浪之苦。
十一点四十五分,当最后一包燃煤被抛下大海,罗杰斯特温斯特忽然做出了一个令所有人瞠目结舌的举动。
下令右转
这个命令别说观战的费舍尔等人,就连涅博加托夫等俄军指挥官也没有搞懂,只有后来的一些研究学者认为,罗杰斯特温斯特意识到了即将遭遇敌人主力,所以他害怕了。
是真的吗没有人知道。
无论是经验还是能力,罗杰斯特温斯特都不认为是掌握这支庞大舰队的最佳人选,他之前学习的都是风帆海战经验,对铁甲舰根本不熟悉,所以这道命令才越发的扑朔迷离起来。
根据后来费舍尔的回忆录说,他并不认为罗杰斯特温斯特是害怕了,而是他想利用机动甩开迎面冲来的敌人,但问题是,这位缺乏经验的指挥官忘记了一件最重要的事情。
速度
经历了一万五千海里环球航行,俄国舰队的平均速度已经下降到了令人难以忍受的14节,一些后勤和老军舰更是不到12节,或许他的动机是好的,避其锋芒是对的,但问题是他忘记了如此一支航速不平均,且机动能力低下的庞大舰队要转弯是多么困难。
最终罗杰斯特温斯特花了二十分钟才让整支舰队完成转向并重新编好队,但这时已经太晚了,天边已经出现了乌云般的浓烟。
。
。
。
舰船篇四二四大海战二,帝国在等待
四二四大海战二,帝国在等待
桅盘上,希佩尔轻轻推了一下身边这位既不懂德语,英语也是半生不熟的新华观测手,指了指远处突然出现在十海里外的一支小舰队,希望能提醒一下这位正在报告的伙伴。
观测手迅速的扭过头,将望远镜对准了希佩尔手指的方向仔细观察了一会后,忽然一笑摆了摆手,大概是怕对方不理解,又用蹩脚的英语说了个单词:“伙伴”
伙伴
希佩尔点点头示意明白了的同时,心头却不知为何忽然升起一种奇怪的感觉,那支不在序列中的舰队虽然是由一艘四千多吨的轻巡和两艘驱逐舰组成,但总给他一种奇怪的感觉,仿佛那上面有什么很重要的东西。
其实希佩尔没有猜错,那艘巡洋舰正是檀香山号试验舰,而且李默和陈平也都在上面。
对于一位穿越来的狂热bb党徒来说,错过这样一场大海战简直就是罪过,日德兰李大皇上自认是没希望了,但自己的舰队和别人打总该看看吧,所以他安排了数十位战地记者带着摄影机随舰出征,记录下这一重要时刻,同时还固执的要求陈平让他去“御驾亲征”。
可今时不同往日,新华还很脆弱,虽然李默和皇室的威望在不断地宣传中开始深入人心,但毕竟时日尚短,一旦李默有个三长两短,天知道会发生什么,所以别说“御驾亲征”了,就连吉林号都没让李大皇帝爬上去。
但最后他实在是绕不过李默,只得安排正在关岛进行蒸汽轮机测试的檀香山号和两艘驱逐舰,学习外国观摩舰的办法,远远地伴随着主力舰,而且还约法三章,要李默登舰后必须全部听他的。
陈平之所以敢最后答应,除了李大皇上的承诺外,更因为檀香山号恰好在测试新的蒸汽轮机和锅炉,拥有高达34节的超人航速,一旦发生问题完全可以拍拍屁股跑路。
只要能看两眼就好
抱着这个想法,李大皇帝登上了被他戏称为逃跑之王的檀香山号,在两艘驱逐舰的保护下终于在开战前一刻赶到了交战海域。
但还没打响,他就傻眼了,因为罗杰斯特温斯特居然下令右转
海图桌上,摆放着几艘代表了双方态势的小木船模型,望着忽然右转指向了澳大利亚方向的俄国远征舰队,陈平也是满头雾水。
如果说俄国舰队拥有速度,那么罗杰斯特温斯特这手倒不失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