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本网
会员书架
首页 >灵异恐怖 >我请历史人物上节目 > 第101章

第101章(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姜姑娘,千年后的还会有人记得我们吗?”看着柳宗元的灵位,刘禹锡悲哀的问:“我们没有经韬纬略之才,有的只是满腔不能抒发的哀痛和生活的磋磨,也能被铭记千古吗?”

刘禹锡靠着柱子,缓缓坐下。

母亲和挚友的离世,让他开始怀疑自己。

“会的。”姜烟用力的点头:“会有人记得。”

姜烟学着刘禹锡坐在地上,一字一句道:“文字,是中华文明传承的载体。为什么中华文化在世界文化中如此的独树一帜,不仅仅是因为我们有源远流长的历史。更因为向您这样的诗人们的存在。你们让一个个方块字变得绚烂梦幻。可以是世上最锋利的刀剑,也可以是最温暖的百转千回。”

“这是所有中国人最宝贵的财富。是您创造的!为什么不能被千古铭记呢?”

“你们在诗词中蕴含的人生道理,是年轻人迷途的指向。你们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人,以后还会这么继续下去!”

刘禹锡擡头,看着姜烟,笑中带泪:“真的吗?”

他乐天知命,可人总有脆弱的时候。

再次经历这些,纵然是年过五旬的他,也怀疑着自己的价值。

离开柳州的时候,刘禹锡带走了柳宗元遗稿,编纂了《柳河东集》。

刘禹锡评价柳宗元的文采:粲焉如繁星丽天,而芒寒色正。

只是,一代文豪柳宗元去世之后,家中人根本没有能力带他的灵柩回到原籍下葬。

最后还是友人裴行立出资帮扶,这才让柳宗元的灵柩回到家乡。

而柳宗元的儿子,则是由刘禹锡抚养长大。

到这一刻,姜烟眼前的幻境突然变化。

满是哭声的灵堂,化作喧闹的长安城。

那一年,刘禹锡二十一岁,进士及第,鲜衣怒马。穿着官服第一次见到了与自己同科的另外一个青年。

那一年,柳宗元二十岁,意气风发,眼底都是对仕途的野心。

刘禹锡的视线与柳宗元对上,两人一怔,继而相视一笑。无人知晓他们此刻心中在想什么。

只是从这一笑开始,便是他们一生的友谊开端。

与他们一道相识的,还有二十五岁的韩愈。

他们年岁正好,志同道合。

在长安城内饮酒作乐,赏花看水,日子好像春光一样明媚。

是那段压抑政局下,唯一的欢喜。

贬谪后,他们也曾与韩愈有过矛盾隔阂。

比起因为积极参与革新的刘禹锡和柳宗元,韩愈更像是被拖累的那个。

哪怕到了柳宗元逝世,韩愈心中也一直存在这个疙瘩。

三人就这么渐行渐远,哪怕后来刘禹锡的剖白,也难以抚平韩愈心中早就存在的裂痕。

姜烟眼前的一切,像幻灯片般迅速走过。

刘禹锡悲痛挚友的离去,却还打起精神,收集柳宗元的遗稿,用了三年时间将它们编撰成册。

因为他始终记得当年柳宗元的来信:我不幸,卒以谪死,以遗草累故人。

这是他生前所期盼的。

他要完成!

这山河妩媚多娇,人间灿烂浪漫。

与这人间山河一道光辉灿烂的,是永远鲜活的刘梦得和柳子厚。

姜烟吸了吸鼻子。

这一次,她没有哭。

比起流泪。她想,刘禹锡和柳宗元在现代肯定是开心的吧!

柳宗元的文稿传世,一代代的人读着《江雪》启蒙,感受天地寂寥下的悲壮。

刘禹锡的乐观渡人,一篇《陋室铭》,是多少人苦中作乐的激励。

他们值得如此。

哪怕之后与白居易结交,刘禹锡在他与白居易初识的诗中都不忘怀念柳宗元。

“怀旧空吟闻笛赋。”④

后来,韩愈在柳州听闻当地传说柳宗元死后成神,还将这个传说细细写下。

可刘禹锡始终不曾在柳宗元的书稿中记录这个传说。

他一直都很懂柳子厚,他们有相同的抱负,相同的思想。

一如当初柳宗元回信韩愈的《天说》。

终我此生,无相见矣。⑤

作者有话说:

①:《元和十年自郎州承召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刘禹锡

②:《衡阳与梦得分路赠别》柳宗元

③:《答刘连州邦字》柳宗元

④:《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

⑤:《祭柳员外文》刘禹锡

——

刘禹锡和柳宗元的感情是真的非常好。刘禹锡给他写的《祭柳员外文》里可以看到那种文字中透出来的悲伤。

之所以不在柳宗元的书稿中记录这个传说,是因为柳宗元和刘禹锡其实都是无神论者,他们更相信自然规律。

《天说》是柳宗元为了反驳韩愈才写的,刘禹锡知道之后,连着写了三篇《天论》

有三更,但是大家可以晚点来看啦~

感谢在2023-01-0118:08:34~2023-01-0122:52:59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A.P10瓶;房子、193110525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