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本网
会员书架
首页 >灵异恐怖 >我请历史人物上节目 > 第217章

第217章(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只一双略有些浑浊的眼睛,仔细看着手里的箩筐,将竹条上的毛刺一点一点打磨掉。

他做官的时候也没什么用。

官场复杂,不如做个纯粹的农民。

养活自己,还能养活一家老小。

若是有余力,再帮帮邻里,还能救人一命。

姜烟大概明白了宋应星的想法,搬了把小竹椅坐在宋应星身边:“您可惜过自己的书佚散吗?若是没有文字狱,或许《天工开物》还有您的其他书籍都能完整的留下,在国内传开。”

宋应星的手一顿,沉默片刻摇摇头:“我写的时候就知道了。此书此书于功名进取毫不相关。当年若非伯聚相帮,怕是刊印也难。”①

“读书人不屑于这些。他们视书上的那些是‘奇淫巧技’,是‘有辱斯文’。可农人工匠也不识字,更不会花钱买书。农人有长辈教小辈,家家相传。工匠有师徒传授。”

“可生人不能久生而五谷生之,五谷不能自生而生人生之。”①

宋应星靠在小小的竹椅上,如今外衣都有明显的补丁了也不遮掩,就这么大咧咧的缝在外面。

他道:“总要有人记住吧。以后也总会有人用得上。口口相传会出错,家家相传会有变化,只有纸笔是不会骗人,还能将别处的种植方法,传到此地来。只有这样,才能天下富足,不是吗?”

在现代的时候,他也看到过资料,乾隆一朝,《天工开物》等书,因为自己、兄长以及友人陈弘绪都是反清人士,这本书曾被禁过。

对此,宋应星也不觉得有什么好愤怒的。

自己这本书都能被禁止,无非是出现了刺到爱新觉罗家那些人心头痛处的字眼。

他不仅不气,还高兴着呢!

毕竟,皇帝也不能完全控制思想。

依然有人会看这本书。

只要有需要,就有人会看。

哪怕,它在世间流传得缓慢、匮乏。

只要存在,它就是一点光亮,谁也无法阻挡。

“我不喜大清,宁可隐居只为自在。然,我也期盼着天下人都能丰衣足食,家家安乐。”宋应星将箩筐放在旁边,待闲时儿子会来取走,送去山下售卖,取得几个铜板,凑活度日。

他背影佝偻,脚步缓慢。

幼时住的院子也不住了,年纪大了之后眼睛也愈发不好用,颤颤巍巍的走回屋子。

太阳西落,橙红的夕阳笼罩着整片竹林,西边的长庚星闪烁着。

姜烟听见屋中传出宋应星的声音:“天工人其代之。”②

“而后开物成务。”③

“是为——《天工开物》!”

——

从宋应星的幻境离开,姜烟回过神来的时候就坐在一个满满当当的马车里。

除了出行的时候需要准备的各种东西之外,目之所及能看到的都是书。

“王贞仪?”姜烟看着堆到了自己胸口的书籍,扶着面前摇摇欲坠的一堆书,小声的问。

这么点大的马车,人还能去什么地方?

结果就在姜烟面前的一堆书后面突然窜出来一个七八岁的小姑娘。

“可算是找到了!”小姑娘的发髻歪斜,上面的小蝴蝶簪子要掉不掉的仅靠着几缕发丝挂着。

年幼的王贞仪捧着一本书,轻轻吹走上面薄薄的尘土,转身坐在姜烟对面。

“入幻境后我一直在找这本书。”王贞仪晃了晃手里的书:“这是我六岁时祖父赠予的,只可惜后来路上不小心遗失了。这上头还有祖父留下的字呢!”

小心的揣在胸口,王贞仪趴在马车中间的那摞书上,马车里摇摇晃晃的,还能听见外面的马蹄声。

“我最崇敬的不是我爹,是我祖父。只可惜,天南海北的,我长这么大才见过祖父几次。姜姑娘,你知道我祖父吗?”

王贞仪叹气,他们一家到处跑。

虽说见过了许多风光,看过了很多人一生都不曾见过的风景。

王贞仪还是颇为可惜不能一家人在一起。

姜烟仔细想了想,也没有想到王贞仪的祖父是谁,有点尴尬的要摇头。

就听见王贞仪颇为自豪道:“从前有人称我祖父为‘怪尹’,后来又觉得他脾气刚直,称他为‘铁匠’。”

根据王贞仪的介绍,她的祖父王者辅,人如其名,在官场那就是个“头铁王者”。

上官瞧不惯王者辅的清廉,加上王者辅性格怪癖,连着上了六本奏折弹劾,企图给他栽赃一个私用赋税的罪名。

结果王者辅撸起袖子,把上官贪赃受贿的事情仔仔细细公布于众。

最后两人齐齐解官。

中丞受审又恰逢审他的知府生病,与王者辅当堂对质的时候被气得一病不起,最后又病又气,知府大人一命呜呼……

作者有话说:

①:《天工开物》

②:《尚书·臯陶谟》

③:《周易·系辞上》

感谢在2023-02-1823:58:19~2023-02-1918:17:58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_归鹤_10瓶;野蔓4瓶;630356763瓶;s、鸿镜、小铃铛1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