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9章(2 / 2)
澶渊之盟真的没错吗?
“岁币呢?”姜烟反倒是不生气了。
没看赵恒自己都引以为傲吗?
大宋是她的历史,却不是她的国。
崽卖爷田不心疼。
赵恒都不心疼,姜烟这个外人激动什么?
她坐在一旁,甚至学着之前在现代的时候,晏殊展示流程泡茶。
只是宋朝文人淑女都是规规矩矩的在桌前制茶,姜烟直接把茶盏抱在怀里慢慢弄。
“岁币把大宋包装成了一只肥羊。而你在澶渊之盟后并没有趁着你口中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发展,反倒是沉湎在假象的和平里。”
姜烟的话,犹如一把把尖刀,稳准狠的扎在赵恒的心头。
“泰山封禅,山西祭祀,劳民伤财。你没错?”
赵恒怔愣的看着前方,张了张嘴,却发不出任何声音。
“不思进取,养兵之法造成的冗兵,你真的没错?”
“宋朝从赵匡胤开始改五代十国留下的弊端,一直到你手中,虽文道昌隆,可武将却愈发寥落。”
“战事休止时,黄老学说并非不可。”姜烟低着头,压根不去看赵恒苍白的脸色和额间冒出的汗珠。
推行黄老学说的皇帝并不是只有赵恒。
当初汉朝建立之初推行的也是黄老。
可赵恒也不看看两方的差别。
汉朝周围虽有匈奴为患,但匈奴那时并没有染指中原的想法,大汉要做的就是以和亲纳贡,得一口喘息。
事实证明,这是对的。
几朝积累,到汉武帝刘彻打得匈奴四处逃窜。
可宋朝的情况是什么?
“辽国、西夏诸国虎视眈眈,你却在国内大兴黄老。主和主战,一目了然。”
赵恒快听不下去了。
咬着牙只说:“朕在位期间,百姓安居乐业……”
“你只看到了开封吗?开封之外呢?真的是安居乐业?”姜烟已经制茶完成,正双手捧着茶盏慢慢喝着。
盏中浅绿色的泡沫渐渐消去,香浓的茶汤在口齿之间蔓延开来。
她擡起头:“宋朝可从未阻止过土地兼并。”
耕田越多,底层越惨。
更不要说北宋初年可是有不少民间反抗势力的。
“你……我……朕……”赵恒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在现代的时候,他一直都觉得自己做得挺好的。
尤其是对比那三个不肖子孙,他简直是有道明君。
所以进入幻境的时候,赵恒并没有什么值得担心的地方。
甚至还觉得自己说不定会受到夸奖。
可没想到,他的一切,竟然在姜烟口中一文不值。
“凭什么?”赵恒忿忿:“我做很好……很好!”
“皇帝眼中的好。”姜烟不动如山,语气都没有变过。
越是这样平淡的语气,就越刺痛赵恒的自尊心。
他不相信自己在后世的评价如此之低。
姜烟看着这样的赵恒,可悲的抖了抖肩。
就是这样的宋真宗,在宋朝历代帝王中,还真算是明君。
“你胡说!胡说!”
所想与所遇到的相差太大,赵恒也难以控制的情绪暴涨起来,说话间就要朝着姜烟走去。
只是才走了两步,就被通过系统准许再次出现的赵匡胤抓住了衣领。
“你小子狂什么?”赵匡胤单手轻松的提起赵恒,伸手虚虚的点着赵恒:“姜姑娘说的有错?在现代看的那些纪录片里老教授们说的有错?既然得一口喘息,自当更为勤勉,锐意进取。你干什么?泰山封禅?老子都没脸去的地方,你倒是巴巴的跑去了!”
赵匡胤还真的没有想去泰山封禅。
燕云十六州不在,还有那么多地方不曾收回来,他有什么脸面去泰山?
赵恒却有那个脸皮去,甚至还有佞臣为了迎合他的心思,四处争相上报祥瑞,赵恒甚至伪造天书,以证明宋朝正统。
赵匡胤在后面看得都心虚。
“我……我……”赵恒想说自己去泰山,那也是为了证明他们赵家是受命于天。
可面对赵匡胤那双气得要吃人的眼睛,却什么也说不出来了。
作者有话说:
本来想加更的,但是我好困啊……
我争取明天加更!
给我自己打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