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2章(1 / 2)
◎*姜烟心中的另外一只靴子,随着赵桓的出现……落地了!◎
姜烟不否认大宋商业发展,却也必须正视在这些税务之下,真的会有小富即安的日子吗?
只怕是少之又少。
更多的,是交不起税,被折腾得家破人亡的百姓。
还有那些面对酷吏只能伸出一双沾满黄泥满是皱纹的手苦苦哀求。
赵佶看不到这些。
他的眼里是风花雪月,是数次的黄河水清,是天降彩霞的吉兆。
甚至因为黄河水清,还能因此立碑记载传言“黄河水清,则明君出”的事迹。
却又因为彗星当空,文德殿东墙的元祐一朝臣子留下的石碑被雷击而断,惊惧得惶惶不安,以为这是上天的惩罚。
不仅将此碑毁去,他这个爱好书画的皇帝却又不保留碑上的诗文。
此碑上,不知有多少人的诗篇因此轶失。
赵佶是任性的小孩,散漫的艺术家,唯独不是一个皇帝。
而他,却悲哀的成为了一个皇帝。
这份悲哀,不是给赵佶。
而是给生活在北宋的那些百姓。
“我……我。”赵佶看着眼前的一家,那个家里的孩子脚上没有鞋子,缩在宽大不合身又满是补丁的衣服里。
露出来的脚踝细得仿佛轻轻就能折断。
他孩子那么多,除了刚出生的孩子,他就没有见过长大了的小孩能有这么瘦弱的脚踝。
“赵佶,你承认吧。不管你再怎么挽尊,你的确没有做好这个皇帝。”姜烟深深吸气,因为如蔡京、朱勔、童贯这类的六贼危害民间。
民间活不下去的百姓纷纷起义。
一个王朝的灭亡,它们的落日余晖,很多时候都是相似的。
面对姜烟的话,赵佶只沉默了会儿,又连忙站起身,两眼放光的仿佛抓住了希望:“辽国!我让辽国不再是威胁。”
那个令大宋束手无策的辽国,是在他的手中终结的。
“你?”姜烟都气笑了:“是,没了辽国来了金国。”
“大宋、辽国、金国和西夏。西夏有前朝抵抗,虽不是将西夏打服气的,却也暂时构不成威胁。当年的澶渊之盟,宋辽都沉浸在岁币带来的‘和平’里,结果金国做大。这样的情况下,辽国虽狼子野心,可因为有了金国,总要和宋朝联手。而大宋的态度呢?在最初的连金失败后又期盼能与辽人接触,首鼠两端。面对与金联盟,态度之低微,可见一斑!”
姜烟或许不懂军事,也不懂政治。
可她明白唇亡齿寒的道理。
尽管能理解燕云十六州是大宋皇帝心头的一根刺,希望可以早日收回。
只是,不论是赞成还是反对,真正为国考虑的又有几人?
反对的,这其中也不乏有只是为了抨击蔡京和童贯的人。
“弱辽和强金,究竟谁为邻。”姜烟望着赵佶:“我想,这或许是个现代小学生都能做出来的选择题。”
“可燕云十六州!”赵佶还是想强调,他是想做个好皇帝的。
姜烟摇头,已经不想跟赵佶争了。
“你是为了自己的政绩,还是为了以后的百姓,你心里清楚。”
赵佶继位,除了前面两年还有些贤明的样子,之后便是骄奢淫逸,大兴土木。
熙宁变法留下的资本都被他消耗得差不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