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本网
会员书架
首页 >灵异恐怖 >我请历史人物上节目 > 第276章

第276章(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姜烟不知道周围这些百姓在一片歌舞升平中混沌的生活下去是什么滋味。

却很清楚,辛弃疾往后的许多年里,都犹如在凌迟一般。

清醒的看着世间一切。

姜烟快步追上辛弃疾,却好似穿过了重重彩灯,跟着辛弃疾到了滁州。

滁州经过这么多年的战乱,各地都是一片贫困混乱的样子。

可辛弃疾就是能以铁血手段将滁州治理得井井有条。

闲暇时候就提着一壶酒去郊外转转,累了便直接在附近坐下休息。

看起来更为闲云野鹤,而不是一个兢兢业业的地方官。

“您就没有不甘心吗?”姜烟上学时候,很喜欢辛弃疾的词,还特地写了一个摘抄本。

“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①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②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③

……

他该是南宋豪放词中的支柱,也本该是可以挽救南宋于水火间的人。

一篇《美芹十论》,写尽南宋弊端,道尽金国短处。

只可惜,这篇策论就如同他所题目那样。

“美芹”而已,只他觉得好,上位者却不喜欢。

尽管赵构禅让,宋孝宗继位。

可因为继位之初,赵眘组织北伐,却没有赶上完颜亮身死的那一点机会,北伐失败。

在赵构的支持下,主和派迅速复起,积极议和,张浚告老还乡。

此后,金国与大宋以叔侄相称,赵眘只得转为内政治理,不再北伐。

辛弃疾同年上表的《美芹十论》,能够被赵眘等人注意到的,便只有他针对大宋内部的弊端政策,而忽视了他为北伐争取的条件和金国内部存在的问题。

辛弃疾坐在大石头边,手里还拿着一根简陋的竹竿钓鱼。

姜烟顺着鱼竿看去,眼睛一抽。

姜太公钓鱼还有一根直钩呢!辛弃疾连钓鱼的线都没有,就一根光秃秃的竹竿。

等着鱼自己蹦上来吗?

他懒洋洋的靠在石头上,对姜烟说:“要说从前,我定然是不甘心的。辛家三代在金国这么多年,足够我们了解更多有关北方的事情了。如今的金人,在我看来早已有祸端种下,迟早会分崩离析。如今的完颜雍的确是中兴之主的模样,可他也改变不了金国内部的混乱。”

辛弃疾说这话的时候闭着眼,语气里始终带着嘲讽。

这嘲讽之意不是针对姜烟。

而是告诉那些不知在何处,但肯定竖着耳朵偷听的南宋皇帝们。

“姜姑娘可知,金人都分为多少族人吗?”

姜烟努力的想了想说:“女真、因为靖康耻而流落当地的汉人、之前的辽国人。”

“不错。但还有草原上的很多部族。否则,只一个女真,如何拥有那么多的马匹?”辛弃疾颔首,细细算着:“更何况,如今的女真其实也掺杂了不少其他部落的人,属于女真本部的,并不多。”

也就是说,最初建立金国的女真人反而数量少。

更多的是草原各部族。

古代社会又没有什么多民族统一和平等的概念?

金国内部摩擦不断,但到现在他们也只认为是一些小问题罢了。

“不仅如此,女真本部也是争端不断。前几年不就有一个兵乱而死的完颜亮吗?”

姜烟认真的点头。

上层争权,甚至到了互相残杀的地步。

虽然政治斗争上都是你死我活的结局,可金国并没有稳定下来,从完颜宗弼到完颜亮,这么频繁的斗争,只会加剧内部分裂。

“更别说他们内部制度混乱了。我祖父和父亲都在金国为官,按照他们描述的情况,金国官员一样有冗官的现象。”

说着,辛弃疾换了一个姿势,让自己躺下来更舒服一些:“所以,金国根本不需要畏惧,只要官家有铁血手段整治内部,休养生息,要将金国灭了,指日可待。”

辛弃疾伸出一只手,比了一个“六”的手势:“金国,六十年必亡。”

姜烟进入幻境前也背过大致年份,重要事件还是要知道的。

坐在旁边拨着手指头算。

然后猛地擡头,盯着辛弃疾那只比着“六”的手,认真的问:“这么准吗?”

按照辛弃疾的计算,如今是1173年。

历史上,金国被灭是在1234年。

这太好记了,姜烟对这件事情印象深刻。

距今刚好六十一年。

“不是我准,而是金人□□。北方汉人不满,草原上自然有更多人不满。”辛弃疾见姜烟还没有反应过来,轻笑道:“铁木真如今也有十一岁了。”

辛弃疾当年注意到的当然不可能是铁木真。毕竟,铁木真九岁时父亲去世后,与母亲在部落里的日子并不好过。谁也想不到,这个备受排挤和欺凌的少年日后会成为“成吉思汗”。

他注意到的,是蒙古族。

金国对草原各部的统治一样残暴,蒙古族却几次反抗,虽都被镇压,但金国也并非毫发无伤。

“那片黑山白水能养出一个女真,自然也会有别的。”

辛弃疾说完便沉默下来。

蒙古族尚能不断反抗,大宋为什么就不可以?

一昧的认为宋人难敌金兵?

姜烟脑子这才转过来。

成吉思汗也生活在这个时代。

她虽然知道宋亡后是元,却没有想到,成吉思汗的生活时间横跨了三分之二的南宋时期?

辛弃疾当然不会那么笃定的认为,北方再崛起的一定是蒙古族。

他也期盼着大宋可以在金国颓势的时候,积攒力量再打回去。

辛家三代期盼的,不仅仅是靖康年间丢失的故土,还有丢了几百年的燕云十六州。

只是,这一切就像是辛弃疾的鱼竿,他能钓上鱼是幻想。

宋朝灭金,收回故土,重返燕云十六州,也是幻想。

虽然宋朝朝廷始终对辛弃疾北归人的身份心存芥蒂,却又明白这人是能打仗的。

一旦国内有什么内乱,什么地方棘手,就把辛弃疾调任过去。

滁州之后,因赖文政领导茶商起义,还颇具气候,从湖北一路打到了江西。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