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2 / 2)
因着姜纮在府衙做事,这缉拿文书一事便是宁瑶从他口中得知的。
不过她未看到全部内容,只记得姜纮说过的几点,她回忆着说:“好像是袁启打伤了其前妻,如今潜逃在外。”
说完,皱着眉头看向沈瑜:“那不就是袁启把香云打伤了吗?”
沈瑜怔然片刻,急切确认:“你确实听仔细了?”
“千真万确,”宁瑶笃定道,“只是我刚才提起香云,你又说到袁启,我才想明白这回事。”
沈瑜下意识捏了捏指尖,眉头微微蹙起。
如果香云被打伤,张全做为她的阿弟,显然不会轻易放过袁启,那张全一定会去袁家找人理论,
不过那袁家也不是好相与的,张全只怕冲动之下会与对方起冲突。
虽说两家铺子有秋霜和春燕看顾,即便张全、香云出了事也不会影响到铺子的生意运转,但两人毕竟是深得她信赖器重的雇工,遇到这种事,沈瑜心里也颇为难受。
既然缉拿文书已经发送到了济州,说明袁启早已经逃离乐安,即便陆大人与雷捕头本事再大,眼下恐怕也无计可施。
沈瑜轻叹一口气,在心中默念希望官府早日抓到袁启,替香云讨回公道。
两人又谈论几句,外面候着的丫头轻声催促:“夫人,到回府的时辰了。”
宁瑶不能待得太久,她仓促起身,眼眶蓦然有些发红,低声道:“我该回去了。”
怕她思虑太多,沈瑜忍住心中些微酸涩,扯了扯唇,做出一副打趣她的模样:“早点回去吧,你这花容月貌的,晚间在外面行走太不安全,姜老夫人才不放心她这么漂亮的儿媳妇在外面待太久。”
宁瑶闻言果然面色和缓了不少,她笑着拧了一把沈瑜的脸,直到沈瑜讨饶,才满意地转身离去。
翌日寅时,府衙的差役护送应试的学子去参加府试。
沈瑜有些紧张不安,反倒是沈睿与宁栎倒是一脸淡定得同她告别。
接下来的三日内,她闲着也是闲着,便同武安两人在济州逛了许久,把街上的各色脂粉铺子几乎逛了个遍,又买了些绸缎布匹之类的东西。
武安的腿都要逛断了,每次回来都吭哧吭哧地拎着一大包东西,他实在不明白沈姑娘看上去有些娇弱的样子,逛街的劲头怎么这样足。
好在济州应试的时间一晃而过,沈睿与宁栎参加完府试,只待一个月后公布府试名次便可。
沈瑜将行装收拾妥当,因着接下来连下了两日大雨,一行人不得不推迟了行程。
直到六月初六,几人才乘上马车一同随差役返回乐安。
返回的时候是个晴朗的天气,难得的风轻云舒,只是燥热了些。
武安知道他家公子与沈姑娘要在六月初八定亲,屈指算算行程,两日时间足够他们返回乐安。
不过他怕沈瑜着急,还是去请示了句:“沈姑娘,咱们走哪条道?听差役说,近的那条一天的时间就够了,不过有段山路难走,远的那条官道得两日。”
沈瑜想起陆琢叮嘱过的话,即便心内焦灼不已,恨不得马上飞奔回乐安,但为谨慎起见,还是柔声道:“走官道吧。”
车队缓缓启动,差役护送的几辆马车行在前头,由沈睿、宁栋和前来应试的十多位学子及其家眷乘坐。
武安驾着马车慢悠悠跟在最后。
车队出了济州城门,行了几里后直接上了官道。
官道平坦硬实,即便前两日下过雨,路面依然没有任何坑洼之处,车队的速度开始逐渐加快。
车内闷热,沈瑜掀开窗牖处的细帘通风,又时不时得欣赏外面一闪而过的夏日景色。
济州与乐安交界处群山连绵,现下举目向外望去,只见层峦叠嶂,满山青翠,是难得一见的好风光。
看得久了,沈瑜眼皮觉得沉甸甸的,不知何时睡了过去,直到武安吁停了马车才被惊醒。
睁眼一看,现下已经接近傍晚,西边的天空有些暗蓝色的浮云。
“沈姑娘,”武安在外面朗声提醒,“这里有处茶舍,我们休整一会儿再出发。”
行人需要喝口茶歇会儿,马匹也需要饮水。
车队在这里休息过后,再往前行二十里会有一家客栈,他们不必赶太久夜路,到了那家客栈后便可以投宿。
眼前的茶舍是两层竹楼,门外粗杆上飘荡着一张白底黑字的旗招,大大的“茶”字分外明显,是白日间专门做官道上来往行人生意的,天黑之后就会打烊。
片刻之后,沈瑜下了车。
即便她的马车空间宽敞,但坐车久了身体也有些乏累。
沈瑜舒展了一下胳膊,无意间回眸一看,发现有辆马车也在他们到达之后停到了茶舍外。
赶车的人戴着斗笠,笠沿压得极低,看不清那人面容。
沈瑜下意识盯着那人多看了几眼,她奇怪的是,虽然马车停下要做休整,却迟迟不见车内有人下来。
沈睿看沈瑜似在凝望什么,催促道:“阿姐,到茶舍里来吧。”
沈瑜默然收回视线,许是她多虑了,她舒展眸子,温声道:“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