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本网
会员书架
首页 >玄幻奇幻 >遇良缘 > 第101章

第101章(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没有了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沈瑜霍然起身,目光扫过自己房内堆叠的账册,低声道:“镖局但凡运送货物,必定会计入将运货计入运册,把所得运银计入账册,如果郑镖师运送的那趟镖有问题,只要能找到以往镖局里的运册或者账册,一定能查出些东西。”

昌运镖局是赵升的祖父所创。

后来镖局解散,账册早已经尽数销毁,但那些每趟运镖的记录运册却留在了赵府空置的院子中。

赵升率人查了一天一夜,终于从繁杂的运册中查到了那笔记录。

在官银被劫走的前一日,阕益托镖局运送了十箱贵重香料,且要求镖局保密运输,中途不得开箱查验。

根据运册所记载,箱重与香料本身重量相去甚远,他估算了下,这记载重量却恰与官银重量相符,而京都收取阙益这笔运货的铺子,赫然正在刘景名下。

赵升拿着运册去问过祖父与伯父,得到的是两人语焉不详的回答,但镖局当初之所以解散,想必与这事分不开干系。

甚至可以这样推测,正是阕益叮嘱郑镖师小心运送货物,又以自己随身携带的一枚玉佩相赠,才引起了郑镖师的注意。

在运送途中他发现了些许端倪,并在回来以后,将这事隐约透露给赵家。

为防东窗事发后这事对赵家有影响,赵升的祖父不惜解散了镖局,又将祖产分家。

不过这些都是事情真相大白以后赵升的推测。

拿到运册后,赵升立刻转交给了陆琢。

有了这关键有力的物证,赈灾官银丢失案件终于拨开云雾,露出些许真相。

沈瑜将洪运所犯之案告诉了郑巧,又告诉了她真正为兄长减罪的方法。

郑巧思量几日,终于鼓起勇气敲响了府衙的登闻鼓。

她托人写了状纸,举报义兄洪运曾参与劫走赈灾官银一事,请求府衙彻查。

郑巧此举并非莽撞行事,她这样的举动,恰可以在官府审判洪运罪责时,酌情减轻他应受的刑罚。

至此,陆琢以济州通判之职,开始正式着手审理此案。

阕益与刘景均被关在狱中,两人养尊处优惯了,根本受不了监房的苦闷难熬,不过略加些刑罚,他们便承认了自己的罪行。

因为涉及此案官吏众多,在陆琢的奏折抵达龙案后,便在朝中引起轩然大波。

此后不久,案件便转交刑部审理。

不过,济州官场倒是很快清肃一空,知府、同知连同姜纮等人都下了狱。

~~~~~~

将近冬月,济州迎来了第一场落雪。

城外长亭,沈瑜与陈月莹目送陆琢的马车渐行渐远。

就在前一日,京都突然下了调令,命陆琢提前结束外放,即刻返回京都授职。

这事究其原因也不难推测。

赈灾官银一案牵涉甚广,刑部审理进程缓慢,皇上登基未满一年,掣肘众多,急需年轻正直的官员分忧。

落雪飘落在乌发上,沈瑜的眼睫上亦挂上了雪珠。

“表嫂,”陈月莹轻声提醒,“我们回去吧。”

沈瑜轻嗯一声。

她立在那里许久,擡眸看向落雪纷纷的远方。

直到远行的马车变成一个黑点,消失于视线中,她才登上了返程的马车。

~~~~~~

时光荏苒,转眼已到了来年的秋月。

沈瑜在济州新开的脂粉铺生意红火,几乎日进斗金。

宁瑶离开姜家后,在济州开了家药堂,她与苏羽感情颇好,已经计划年底成亲。

陈月莹与赵升按照原定的日子成婚,她现在已经有了三个月的身孕。

但她不愿在府里久呆,抽空还会到沈瑜的铺子里闲逛。

只是再出行时,如果赵升不能陪同,便必定会让护院、丫头一路相伴。

不过七里街没有了阙氏脂粉铺,也不必再有安全方面的担忧。

春燕与秋霜都搬到了济州,两人打理两家铺子,还陪同沈瑜一起住在陆宅。

夜色渐深,月色皎洁。

三人在厅内聊天。

郑巧新做了桂花糕,她如今跟着春燕学习打理食铺,手艺也突飞猛进。

杏儿悄悄看了眼厅内聊天的几人,想要插嘴说几句话,却被沈瑜命令认真描字,不许偷懒。

“咱们小公子来信中说了,他与宁栋率领国子监一众士子在长乐大街发放何家贪腐的证据,引得群情激愤,何尚书脸上挂不住,自请停职,朝内以何家马首是瞻的官员,不少都被圣上处置了……”

秋霜与春燕说起这事,满脸都是自豪感。

不过这些事传到济州,其实已经晚了许久。

陆琢调回京都后,先授刑部侍郎,但不久后弹劾他的折子便如雪片一样飞来。

所言最多者莫过于他要娶因官银案被流放的罪臣之女,一心想要翻案,有诸多私心等,更甚者还疑心他证据造假,刘景等人是被屈打成招。

而刘景被押到京都后,立刻翻改口供,拒不承认自己之前的罪行。

新帝未掌朝权,又迫于外界压力,只得要求陆琢暂且停职在府内自省。

沈瑜因为自己罪臣之女的身份,生怕再为他招致祸端,两人在济州一别后再未见面。

所有的相思都诉诸于笔墨之中。

不过春月一过,时机渐熟,新帝力排众议,又擢升陆琢为都察院左佥都御史,命他统领查清官银赈灾一案。

陆琢顺着线索深挖下去,才发现这赈灾官银最终的流向并非是刘景的府邸,而竟然是何家二公子何厘在京郊所建的名泉庄。

其中还有一些令人触目惊心的真相,比如山阳县涣河决堤频繁并非天灾而是人为,但当地官员联合朝廷要员,以此做为向国库申请赈灾银两的契机,他们要么私吞巨款,要么贿赂上首,简直成为了升官敛财的一条青云路。

而何家参与的显然不止这一桩事项。

甘州疫情、东海匪寇,细查下去,几乎都有何氏党羽的插手。

况且仅是贪墨银两的案子并不能撼动何尚书在朝中的地位。

于是,陆琢招来沈睿与宁栋,几人商议过后,才有了国子监众士子为民请命一事。

所幸沈睿与宁栋不负重任,完成得极好。

“这案子结了,老爷被冤枉流放,圣上赦免,不久便能返回乐安了.....”

沈瑜闻言,眉眼弯起好看的弧度。

父亲快要从蜀地回来了,娘亲近些日子高兴得不得了,还来信让她尽早返回乐安,等待迎接爹爹。

“听说东海匪寇越来越猖獗,武安听从陆大人的吩咐,随同戚将军去除匪寇了......”

这些消息是李昭写给秋霜的信里提到的,武安心心念念要去做将军,说不定以后真能如他所愿。

“萧姑娘当初选秀进宫,不知怎么得罪了何皇后,被贬入冷宫。不过现在不一样了,听说她已经被圣上晋为贵妃,掌管六宫,先前她还打发人到咱们脂粉铺来选购脂粉。那宫人说了,要是贵妃娘娘满意,这颜如玉的脂粉以后可是皇家专用了......”

几人聊天的话题天马行空,转眼便聊到了宫闱秘事。

萧韫的事情她们并不清楚,多数是道听途说。

她此前喜欢颜如玉的脂粉,不过进宫后便鲜少再有音信,倒是沈瑜记挂着她的喜好和恩情,每出了新品,必定着人送到萧家府中一份。

“山阳县的涣河又决堤了,不过这次咱们铺子捐了不少银子,张全近些日子一直在施粥呢......”

山阳县又遭水灾,食来香在山阳县有分铺,张全听沈瑜吩咐,不仅捐了大笔银子,还将食铺每日的粥点施舍给因涣河决堤无家可归的村民。

不过,据说刘知县这次下定决心要彻除涣河弊端,朝廷拨下来的赈灾银两,已经切实用于改建河道与灾民安置之上。

几人就着糕点茶水,在明晃晃的烛火下聊了很久的天。

眼看着沈瑜有些倦意,秋霜使了个眼色,几人才起身离开。

原因无它,最近小姐脸上的忧郁之色渐重,她们忖度着这些自然与陆大人分不开。

按照常理来说,两人每月都有信笺往返。

但不知怎么回事,最近一个月来,陆大人竟然一封信也没有写来。

若不是父亲快要从流放地回来,沈瑜已经打算收拾好行囊去京都了。

毕竟大案已经尘埃落定,陆琢总该回来看一眼了。

秋夜已经有了些寒凉之意,晶莹的玉盘高悬在空中。

沈瑜站在月色里,目光下意识落在紧闭的宅门处,片刻之后又默默收回视线。

秋风悄然拂过,窗旁的翠竹随风飒飒作响。

沈瑜正欲返回卧房的脚步一顿。

她似乎听到了渐近的马蹄声。

少顷后,秋风渐止,院内重归于寂静。

她扯唇自嘲地笑了笑,一定是整日胡乱思量想得太多,才会神思有些恍惚。

宅门吱呀一声被人推开,沈瑜蓦然愣在原地。

她紧抿着唇,心跳霎时加快,许是怕听错了,她一点点缓缓转过身去。

朦胧月色下,陆琢一身月白长袍立在宅门处。

他玉冠锦带,身姿挺拔,气度卓然。

看到沈瑜微怔的眼神,他唇角弯起,轻笑道:“怎么,分开这么久,不认得我了吗?”

沈瑜眉眼弯起弧度。

“即便是在万千人群中,我也能一眼认出你来。”

她提起裙角,像一只翩然的轻蝶,飞快地奔向他张开的双臂。

秋夜圆月,佳人相聚。

--------------------

作者有话要说:

谢谢各位,这本书写到这里就完结啦。

预收《指挥使大人的娇弱妻》,文名待改,感兴趣的话可以收藏一下.......

文案如下:

姜念汐是安定侯府千金,身娇体弱但姿容绝美.

一日赴宴饮酒时被人下了药,惊慌失措之际,

姜念汐跌跌撞撞跑出了偏殿,不承想差点撞到一人怀里。

双目相对,姜念汐认出对方正是那位外界传闻狠戾冷漠的新任皇城司指挥使。

抱着一点渺茫希望,姜念汐艰难开口相求:“大人。。。能否出手相助?”

裴铎面无表情地看着她,冷冷吐出两个字:“为何?”

侍从搜寻的声音近在咫尺,姜念汐咬唇:“我一定重金相酬!”

裴铎挑了挑眉,转身欲走。

亮光迫近,侍从马上踏入这一方僻静之地,姜念汐压低声音:“若是让那人发现裴大人与我在一起,会是什么反应?”

一夕之后,姜念汐与裴铎私下相会的流言飞遍了京都,安定侯无奈请皇上做主下旨赐婚,两人只得被迫成亲。

某一日,府里来了位花容月貌的女子,裴铎对其万分上心,精心呵护。

略一打听才知道,这位正是裴大人年少时的白月光,于是,最初成亲时的冷淡疏离都有了解释。

姜念汐眼眸含泪,万分委屈,不过仔细想来,从头至尾似乎都是自己的错,她不能再耽误裴大人追求毕生所爱。

第二天,卧房内的桌案上多了一封和离书,姜念汐悄悄离开。

只是,离开不过几日,裴大人便堵在她出行的路口,清冷凤眸微红,语调压抑又委屈地问:“汐汐,为何要和离?”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