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148(2 / 2)
“怀疑,是怀疑出现了消息走漏的情况。”林建华一本正经的提醒道:“而且,吴剑峰同志是获得李部长授权的”
“我明白了。”倪小峰简短的回答了一句后,站起身来:“我马上去组织抓捕那名涉嫌叛变的外派特工,并且在捕获他之后,带他回北京向李志勇部长汇报情况。上海的事情,我将按照组织程序交派给吴剑峰同志处理,相信他能够处理好。”
“嗯,”林建华满意的点点头:“回到北京后,跟李志勇部长打交道,一定得按照组织程序进行。至于那些政治传闻”
“我没听说过。”倪小峰笑起来:“我做好本职工作就可以了。我得马上去做事了,爸爸再见”
这次林建华没再说什么,只是当倪小峰已经快走到舱房门口时,他突然问了句:“小峰,我想问你一个问题”
倪小峰转回身,大步走到办公桌前:“爸爸,您说吧。”
疲倦跟衰老突然布满了林建华的面容上,他看着信心抖擞的女婿,目光好像回避什么似的转到一旁,嘴里用低低的声音问道:“小峰,你告诉我,按照你们的想法,咱们这个国家真的能行吗”
沉默,稍顷之后,倪小峰双手扶在桌面上,身体前倾着,以真诚的目光看着面前的老人,用充满信心的语气坚定有力而又深沉的说道:“相信我们,老一辈打下的革命江山,绝不会断送在我们这一代手中。”
这句话仿佛没有起什么作用,他面前这位老人的目光还是看着别处,喃喃的,如同自语般的说道:“一个政党,一个领袖,一个声音有一天,要是这些想法真的实现了这个国家真的能靠你们所认定的这一套解决所有的问题,成为未来世界的霸主”问到最后这句时,他的目光已经重新投向面前的年轻人,甚至带着一种哀伤般的神情。
如同金属般质地的嗓音再一次想起:“爸爸,你看看这个国家已经被那些政客和商人们搞成了什么样子革命的理想正在丧失,民众在底层苦苦的挣扎,而在太平洋对面,那个比英国人更具备潜在实力的国家正一步步的买向世界霸主。我们的分析您也认为有道理,关于中国,按照目前的路走下去最乐观的预测也只不过是在将来某一天扮演一个地区大国,并且是以丧失自己的文化特色为代价而世界将会被那个国家所控制,这将意味着我们的子孙丧失更多的资源控制跟发展机会。中美迟早有一战为了赢得将来那场不可避免的战争,我们必须得走自己的道路,更适合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
林建华突然抬起双手揉搓布满皱纹的面孔,嘴里好像含着什么东西似的说道:“好吧,我会继续给你们的将来创造机会的很多问题,其实我看连两位国父身前也不是很有办法去解决,希望你们能够成功”他突然抬起脸来,眼中隐隐闪动着泪花:“可是你要答应我,真的到了你们获得机会的那一天,你们要善待这个国家,善待那些人民”他哽噎的说不下去了。
“会的,到了那一天,我会带着这个国家的人民去获得荣耀和幸福”倪小峰目光如炽的说道:“您将会看到,一个崭新的,真正为这个伟大的国家服务的党会领导着这个国家去征服世界,中华民族文化在下一个千年中,将成为全世界的文化”
看着面前这个在自己培养下成长起来的年轻人,林建华终于下定决心般的说道:“好吧,你回到北京后,史军主席会单独接见你一次,我会安排的。”
1917年2月13日,上午10点42分,上海
在1890年以前,上海所拥有的各城区市民图书馆以及对公众开放的大学图书馆共有21个,遗憾的是,挂着上海市市立图书馆的那个图书馆,和这些理论上要比它“低一级”的图书馆们相比影响力,最多也就排在第5、6位,尽管它的藏书量是第一。原因很简单:市立图书馆是建国后上海市政建设中的第一批建筑,而主导这个时期的上海市市长,正好就是以豪气冲干而著名的开国名将王得贵,所以,这个倒霉的上海市市立图书馆也就被建在了王将军所钟爱的浦东。当时是1870年年底,浦东人口为5万
于是,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按照道理应该上是上海知识文化象征的市立图书馆因为选址的问题,虽然可以通过市政预算的支持在藏书量上雄踞上海图书馆界,可再多的藏书量也很难让大部分住在浦西的读者们经常跨江而来。尴尬的流量,使得上海市立图书馆空顶着一个公立大图书馆的衔头却无法和那些大点的城区图书馆或大学图书馆相比。
为什么不搬个地方,或者,干脆另外择址再建一座公众图书馆呢市议会中对此的标准回答是:按照现代城市的普遍惯例,市立的公众图书馆理论上只能建这么一座,并且这一座从来没出现过读者流量超出服务能力的情况,所以没有足够的理由对图书馆划拨重建预算至于换址问题么嫉恶如仇的王将军在1900年逝世前,最见不得的就是这种打着所谓“科学决策”的旗号,借口所谓“科学调整”之名,对一些老同志们当年的心血进行否定的事情。谁愿意在这种事上别苗头,去惹他不高兴再说了,1870年建立的那座仿中国古典宫廷风格的上海市市立图书馆的招牌,那可是杨国父的墨宝
这种尴尬的情形,使得众多有识之士为此想尽各种折衷的办法,终于在1904年,大上海终于有了一座影响力与其城市地位匹配的大型公众图书馆:此前3年,即1901年,由世界首富史泽方先生于1891年首倡发起的“上海大都会慈善读书会”,经过长期的奔走斡旋,终于以微弱的优势获得了在徐家汇修建“上海大都会图书馆”的权力。这一直是该慈善机构自成立以来所追求的,为获得这个慈善捐款的权力,各位会员奋斗了整整10年。经过2年零9个月的紧张施工,1904年秋天,上海大都会图书馆的场馆设施建设终于完成。世界为此而轰动,这座图书馆建成3年后即被英国报纸誉为“从多瑙河往东到阿巴拉契亚山脉之间最杰出的图书馆”。
本来,按照某些人的提议这个主要由史泽方个人捐款的图书馆可以用他的名字来命名,然而史泽方却拒绝了这个建议,他的捐款要求很简单:大都会慈善读书基金会是公益组织,同样,大都会图书馆也必须是对全民开放的,不可以出现自己或者任何个人的名字,不应该带有任何商业目的。本来,史泽方本人在1891年由他发起成了的“上海大都会慈善读书基金会”中就没有担任任何职务,这个基金会完全是由众多图书馆专家、社会教育专家,公共财务专家、和法律专家义务组成的理事会自行决定相关事宜。史泽方说的很清楚:发起这个基金会的目的,就是为了让自己和别人有更多的机会去为社会文明的进步尽一些力。
有一种说法很流行:上海市议会在1905年通过巨额预算,借1908年世界博览会为名,扩建上海市立图书馆就是受了大都会图书馆在规模、设施、藏书,服务等方面都大大超越了市政投资的市立图书馆刺激的缘故。当然,上海市政府的官员跟市议会议员对这种说法是不屑一顾的:一座图书馆在使用了35年后进行扩建,这难道不是最正常的事情吗可部分媒体却不这么看,有的媒体记者在当时就利用扩建后的市立图书馆地面建筑面积恰好比大都会图书馆大500平方米,扩建后增加的藏书量也正好比当时新建立的大都会图书馆多5000本,扩建后新做的招牌比大都会图书馆的招牌大5倍等等数据,向读者暗示:其实,上海市立图书馆就是比照大都会图书馆扩建的。
新的上海市立图书馆的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