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8章 地道作战(2 / 2)
大岛中尉也反应过来,气急败坏地命令:
“找到射击孔!用手榴弹炸!用火烧!”
几个鬼子兵朝着刚才机枪响起的土堆方向扔出手榴弹。“轰隆”几声,土堆被炸开,露出了后面用砖石加固的射击孔,但里面的民兵早已通过地道转移了。
又有鬼子抱来柴火,点燃后塞进一个刚刚发现的通气孔,浓烟顿时涌入地道。但地道设计时就考虑了防烟防火,关键的岔路口都有用湿棉被做的防烟帘,烟雾很快被阻隔并通过其他通气孔散去,地道内的人员安然无恙。
战斗陷入了诡异的僵局。日军占领了地面,却如同站在一个布满针尖的火山口上,随时可能被从脚下射出的子弹夺去生命。
他们看得见的敌人,打不着;打得着的地方,往往只是泥土和石头。
消息传到后方坐镇的吉田少佐那里,他暴跳如雷:
“废物!蠢货!连一群钻地洞的老鼠都对付不了吗?命令炮兵!给我轰平这个村子!把所有的房子都炸碎!看他们还往哪里藏!”
日军的山炮和迫击炮开始轰鸣,炮弹雨点般落在杨村的房屋上。土木结构的房屋纷纷倒塌,燃起大火。地面上的日军慌忙后撤,躲避炮火。
炮击持续了半个小时,整个杨村几乎被夷为平地,到处是断壁残垣和燃烧的火焰。
“进攻!这次要把所有老鼠都碾死!”大岛中尉挥舞着军刀,指挥部队再次进入已成废墟的村庄。
他们踩着滚烫的瓦砾,更加小心地搜索,认为经过如此猛烈的炮击,任何地下工事都应该被震塌或者里面的人被震死了。
然而,他们错了。
地道的主体结构深埋地下,并且有多处弯折和加固,有效地抵御了炮击的震撼。
当敌人再次进入村庄时,那些冷枪冷弹又一次从意想不到的地方射来。从一堆废墟的缝隙里,从半截烧焦的房梁下,甚至从一个被炸塌的牲口槽底下!
“见鬼了!他们怎么还活着?!”
日军士兵们的精神几乎要崩溃了。这种只能挨打无法还手的战斗,让他们感到无比的恐惧和绝望。
更让他们恐惧的事情发生了。
当一队鬼子搜索到村子边缘一处相对完整的磨坊时,地面突然塌陷!四五名鬼子惨叫着掉进一个深坑,坑底密布着削尖的竹签(虽然赵大勇提倡用更金属制品,但资源有限,传统手段更易获取),瞬间将他们刺穿。与此同时,从磨坊墙壁的几个小孔里射出密集的子弹,将坑边试图救援的敌人打倒。
这是民兵们设置的陷阱地道结合火力点的典型战法。
战斗从中午持续到傍晚,日军在杨村付出了近百人伤亡的代价,却连一个民兵的尸体都没找到。大岛中尉灰头土脸,一筹莫展。
而此时,地下却是另一番景象。民兵和部分协助的独立团战士通过四通八达的地道网络,机动到最佳位置,冷静地射击、转移、再射击。
群众则安全地待在地道深处的安全区和储存室里,虽然拥挤,但有粮食有水,还有民兵安抚情绪,甚至还有孩子在地道里睡着了。
赵大勇和牛剑锋通过连接各村地道的干线(虽然尚未完全连通,但主干线已初步形成),来到了杨村地下的一个指挥节点。
这里是一个较大的洞室,点着油灯,墙上挂着简陋的地图,几个民兵通讯员通过通往各处的传话筒(用竹筒或铁管连接)和拉线铃铛传递消息。
“团长,政委!鬼子被打懵了!在外面乱转呢!”
李大牛兴奋地报告,“咱们的伤亡是零,只有两个民兵被流弹擦伤!”
“好!”赵大勇一拳砸在手掌上,“告诉同志们,打得好!但不要大意。鬼子吃了亏,肯定会想新办法。通知各点位,注意防毒气,防火攻!尤其是夜间,防止鬼子偷偷挖掘。”
牛剑锋补充道:“还要组织群众轮流休息,安排好饮食。告诉乡亲们,我们一定会胜利。”
果然,吉田大佐得知进展不利后,恼羞成怒,调来了毒气部队和工兵小队。
夜间,日军趁着夜色,向几个怀疑是主要通气孔的地方投掷了毒气筒。
然而,地道内的防毒帘和预留的封闭措施发挥了作用,毒气并未造成严重伤害。同时,鬼子工兵开始选择地点向下挖掘,企图强行闯入地道。
但这早就在赵大勇的预料之中。
在一处鬼子挖掘点正下方,民兵们早已严阵以待。他们静静地听着头顶“吭哧吭哧”的挖掘声和日语交谈声。
“差不多了,准备!”李大牛低声道。
当头顶的土层突然被镐头刨开,一丝月光和一张鬼子工兵好奇又紧张的脸露出来时——
“打!”
李铁柱一声令下。
几支步枪和一把轻机枪同时向上开火!那名鬼子工兵惨叫都来不及就掉了下去。上面的鬼子惊叫着后退。
“扔手榴弹!”
几颗手榴弹被从破口扔了上去,轰隆隆的爆炸声在地面响起,伴随着鬼子的哭嚎。
类似的情况在其他几处挖掘点同时上演。日军的强行掘进行动再次失败,反而又损失了不少工兵。
一夜过去了,日军疲惫不堪,士气低落。他们占领的只是一片毫无价值的废墟,而看不见的敌人却像幽灵一样缠绕着他们,不断消耗他们的生命和神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