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 名仕傲骨(2 / 2)
宋翰墨双手环抱,半靠在椅背上,声音有些慵懒:“管宰相的思虑都不再,那本王想知道,你是忠于位上的人?还是只忠于现在位上坐着的人?”
“在下……自然是忠于宇平。”
管如风的声音听着有些沙哑,眼里闪着光,顿了顿,他继续道,“若是王爷……王爷从前与在下的承诺只有你知我知。
到那时,为了王爷的信誉,在下会自刎于宫门前,绝不会成为王爷的威胁。一位好的君主,不该有背信诺言之事。”
直直盯着管如风,宋翰墨面色阴沉。
管如风,十四岁入朝为官,时年四十又三,此刻他挺直背,眼睛雪亮雪亮。
管宰相的一生都献给了宇平,虽是文官,手无缚鸡之力,却有自己坚定的信念:一切,都是为了宇平的安宁。
房里很安静,两人对视半晌,宋翰墨缓缓道:“花昔城的十万人本王都杀了,不在乎管宰相你一人。”
“下官明白。”
“呵……”
“王爷,晚膳备好了。”二柱的声音从门外传来。
“知道了。”
起身后,宋翰墨神色收敛,仿佛刚刚的一切都没有发生,他随意问着,“管宰相要不要顺便留下来一起用饭?”
“不必,在下这就回府。”
“那好,二柱,送客。”
快出房门时,管如风突然停驻脚步。
他回头深深看了宋翰墨一眼,之后缓缓弯腰拜了一拜:“今日之事情劳烦王爷莫要告之文阳。”
宰相的鬓角已经有些斑白,宋翰墨挑眉。
腰弯得更低了些,管如风继续道:“在下这句话是以一个父亲的身份说的,我儿文阳在战场上多亏王爷照拂,多谢王爷。”
嘴唇微动,宋翰墨还未说话,管如风已经转身擡脚走了出去。
他今日穿了一身棉麻白色衣裳,衣袖宽大,头上只插了一根木簪。稀疏松散的头发,快簪不住了,掉下来些许。
吹来一阵风,吹得管宰相衣袖翩跹,宋翰墨眼帘低垂,若有所思。
***
第二日,雾气缭绕,空气有些沉闷。擡头望天,只见白茫茫一片,稍高一点的树顶,都见不真切。没有日,没有云,也没有风。
宋翰墨一早进了宫,他穿了一身玄黑镶同色皮包边劲装,金冠束发,腰间黑玉石腰带,径直去了玉暖宫。
在玉暖宫没有见到皇上,第一次见到荒凉不堪的庭院,宋翰墨愣住了。
眼中微讶,他踩着枯叶,走到槐树下,擡头,不知道望着什么。
他望了很久……
望过去的地方什么都没有。
吩咐人打扫庭院后,他去了御花园的宣德湖,太监说,陛下今日在游湖。
到了宣德湖,湖面水汽缭绕,一艘游船靠在码头边上,远远瞧见靠坐在窗边的皇襟人,宋翰墨径直上了船。
船舱门帘是不透风的,刚进去扑面而来的便是一股中药味,比外面高了许多的热气中还混着龙涎香,宋翰墨皱了皱鼻子。
皇上脸颊凹陷,唇色苍白,他侧坐在靠窗边的塌上,膝盖覆着狐裘。
瞧见宋翰墨进来,皇上面上带了笑。
见到皇上,宋翰墨也不行礼,径直坐下,问道:“陛下,近日身体可有好转?”
“咳咳咳”,咳嗽几下,皇上拉了拉覆在膝盖上的狐裘,缓缓道,“好了些,还能撑一段时间。”
“……那真是不太好。”
“……嗯。”
船桨吱呀,流水哗啦,船里一阵沉默。宋翰墨顺着皇上的目光,朝窗外望去,只见一层一层水纹散去的湖水,远处是白茫茫一片。
“陛下,您身体状况堪忧,还是早日立诏书,以防万一。”宋翰墨从怀里拿出一卷拟好的圣旨。
皇上瞥了眼圣旨,笑着道:“七弟,你真的长大了。和从前只会跟在朕后面转的小孩儿不一样了。”
“陛下说笑,人总会长大,不可能一直是孩童的模样。”
伸出瘦骨嶙峋的手,皇上拿起圣旨,读道:“‘禅位于七皇弟宋翰墨’,呵。”
嗤笑一声,脱手将圣旨从窗户扔出去,“咚”一声,圣旨落入湖中。
“仅在凉城一月,你就已经掌控上京。朕,是不信的。怕不是,所有事情,你早有准备。现在你手握兵权,只想要这个位置,朕都明白。可朕想死前都坐在这位置上。”
“臣弟不觉得陛下有和本王谈判的权力。”
“呵”,皇上嘴角带着微笑道,“朕拿一个人和你换。看在过世母妃的面上,行么?七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