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7章 资本游戏(1 / 2)
陈天仰靠在宽大舒适的躺椅上,轻轻翻看着一本叫做《资本的游戏》的书籍。
落地窗外,霓虹在暮色中亮起,将他侧脸镀上层变幻莫测光影。
这本深入剖析资本运作框架与游戏规则的著作,正为他打开一扇全新的大门。
书页翻动间,他仿佛看见了现代商业战场上那无声却惨烈的厮杀。
在这个渐渐由资本主导的竞技场里,古老的“大鱼吃小鱼”法则已然式微,取而代之的是“快鱼吃慢鱼”的资本游戏。
“上电梯的吞并爬楼梯的...”陈天轻声念出书中的警句。
他目光扫过那些令人拍案叫绝的案例:一家家初创企业如何凭借资本杠杆完成“蛇吞象”壮举;一个个商业帝国如何在融资竞赛中奠定胜局。
书中三维竞争理论令他醍醐灌顶:
第一维度技术竞争,争夺时间领先。
第二维度市场竞争,抢占空间优势。
第三维度资本博弈,掌握战略制空权。
“原来如此...”陈天若有所思。
资本维度才是具有高机动选择权的战略武器,充足弹药可以同时购买时间与空间。
那些埋头研发的科技先锋,那些开疆拓土的市场铁军,最终都可能成为资本巨擘的“打工人”。
这个认知让他喉头发紧。
前世企鹅、啊里这些企业上市后创始人股份少的可怜,总有网友发出灵魂质问:创始人只剩几个点股份的企业,还算华夏企业吗?
受此影响,陈天总是下意识把公司股份捏的死死的,妄图通过这样的方式让自己心安。
华为的“全员持股”策略也对他影响颇深,他甚至暗中想过要复制这条“不融资、不上市”的孤独之路。
但他远比任总“贪婪”,他做不到把股份分给在他看来对公司帮助有限的普通员工。
也远比对方在此时更有“野心”,千禧年初任总还在考虑公司生存发展,陈天就想要造“芯”铸“魂”。
此刻,书页间跃动的文字正在告诉他,想要满足自己的“贪婪”和“野心”,闭关锁国无异于自缚手脚。
窗外霓虹愈发璀璨,陈天却浑然不觉。
他的思维正在两个时空穿梭:前世见证的商海沉浮,今生亲历的创业艰辛,都在书中的理论框架里找到注解。
那些曾令他困惑的并购案、那些看似疯狂的融资轮次,突然都有了合理的逻辑。
当他翻到“股权融资战略“章节时,钢笔在笔记本上留下潦草批注,两个核心问题在脑海中盘旋:
“企业家如何驾驭股权融资这匹烈马?”
“融资节奏又该如何把控的恰到好处?”
书页的沙沙声在静谧办公室里格外清晰,陈天掠过每一行文字,时而停顿沉思,时而疾书数语。
在这个黄昏,某些根深蒂固的观念正在悄然瓦解,而新的商业哲学,也在这日夜交替间被彻底重塑。
他原本一直认为,橙天集团仍处于“萌芽期”。
相比前世QQ坐拥数亿用户的庞大体量,如今旗下用户最多的CC也不到2000万用户规模,似乎显得如此微不足道。
然而,书中关于企业成长阶段的划分,却给了他当头一棒般的启示:
按照股权融资的演进逻辑,橙天早已跨越了产品孵化、市场占领、初步扩张这三个初创阶段,直接迈入了高速膨胀期......
这是一个需要疯狂烧钱、野蛮圈地的战场,而非小心翼翼、精打细算的创业初期。
“原来如此……”陈天低语,脸上浮现冷峻笑意。
他终于明白,为什么风投机构对橙天如此狂热,他们不是在赌一个不确定的未来,而是在争抢一块已经烤熟的蛋糕。
在资本的眼中,橙天早已不是那个需要“风险投资”的初创公司,而是一台马力全开、高速运转的印钞机。
他们砸钱进来,不是为了雪中送炭,而是为了锦上添花,加速橙天的扩张,然后瓜分更大的利益。
这不是投资,而是分赃。
但在这场博弈中,主动权完全掌握在陈天手中。
别的创业者低声下气地求着风投施舍资金,而橙天,却是资本眼中的“肥肉”。
那些西装革履的金融猎手们,正眼巴巴地等着他这位“大厨”点头,看看自己能从这场盛宴中分到多少佳肴。
资本的本质就是贪婪逐利,所以他们比谁都清楚,这世上没有免费的午餐。
陈天愿意让他们上桌,必然意味着,他们需要付出更高的代价。
“既然如此…”他合上书,目光投向窗外璀璨的夜景:“想要上桌吃饭,总要掏出让自己满意的饭票。”
陈天作为一个重生者,这么多先进产品和运营思维拿了出来:即时通讯、电商平台、在线支付,每一样都是足以颠覆这个时代的产品。
结果拼死拼活做了这么大一摊子事业,但眼下手里现金还不到五亿华夏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