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9章 让陈天也尝尝被颠覆的滋味(1 / 2)
IDG资本华夏办事处。
熊晓鸽放下电话,喃喃自语:“陈天这小子,胃口确实不小。即时通讯、电商还不够,现在又要进军半导体。”
说着,轻笑一声:“不过这与我何干?我只是个单纯的投资人。”
作为风投界的教父级人物,他见过太多在某一领域极为突出的天才创业者。
其中也有取得成绩后飘飘然,开始胡乱四处“撒钱”的人,但最终无一例外都撞得头破血流。
连全球市值最高的互联网巨头微软,都没有直接涉足高科技硬件领域。
像陈天这样跨领域四处出击,却都搞得风生水起的实属生平仅见。
助理敲门进来,递上一份刚刚打印出来的文件:“熊总,这是您要的世大半导体最新财报。”
熊晓鸽接过文件,快速扫了一眼,心中更加有底。
世大被收购后不仅没能为台积电产生收益,还不断往里亏钱,填补人员工资和设备维护。
“帮我约见张中谋,就说我受哈佛大学委托,想要与台积电洽谈学术合作。”
......
红杉资本华夏办公室。
十几个分析师正对着电脑疯狂工作,屏幕布满橙天各项数据:用户增长率、GMV、ARPU值...
“再给我加30%溢价!”红杉华夏负责人郑庆鹏拍着桌子:“IDG已经抢先一步,我们不能在价格上再输一城!”
创投圈永远没有秘密。
就在三小时前,IDG资本熊晓鸽与橙天创始人陈天秘密达成协议的消息已经在圈内流传开来。
一位戴着黑框眼镜的年轻分析师欲言又止:“郑总,按照最新估值模型,橙天的PE已经达到62倍,互联网泡沫才刚刚...”
“你不要拿纳斯达克上那些垃圾PPT公司当作参考对象!”郑庆鹏打断他。
“陈天构建的是闭环生态!CC通讯只是入口,电商、支付、游戏才是真正的现金流。”
“在华尔街和股民眼里,入口才是最关键不可替代的产品。”
当郑庆鹏转身毫不犹豫在白板上写下“100亿$”时。
办公室突然安静下来。
所有分析师都清楚,按照橙天当前月盈利1.2亿华夏币计算,这个估值意味着橙天需要近60年才能回本。
这还是仅针对CC通讯华夏业务的报价,已拆分的CC国际板并不包含在内。
类似的场景也在软银、高盛、凯雷等机构的办公室里上演。
分析师们彻夜不眠地调整着估值模型,随着机密数据包在投行间加密传输。
一则预言开始在华尔街精英圈里疯传:“橙天:第一个来自华夏的世界级互联网巨头?”
某家对冲基金的晨会简报上,甚至出现了更大胆的标题——《千亿美金俱乐部的下一个成员》。
......
魔都一家私人会所里。
陈天正和一位老者对弈,棋盘上黑白交错,局势胶着。
“小陈啊,你这步棋下得险啊。”老者落下一子,笑眯眯地说。
陈天注视着棋盘,手指轻轻摩挲着一枚黑子:“张教授,险中求胜,不正是商业的本质吗?”
被称作张教授的老者大笑:“好一个险中求胜!收购世大可不是小事,台积电那边不会轻易放手的。”
“所以才有这驱虎吞狼之计。”陈天终于落下那枚黑子,棋盘上的局势瞬间明朗。
他抬起头,眼中满是自信:“华夏需要自己的先进半导体制造能力,不仅是生意,更是国运之争。”
张如京凝视着瞬息万变的棋局,指间的白子迟迟未落。
半晌,他缓缓收回手:“这局...是我输了,未来是属于你们年轻人的。”
抬起头时,眼中已多了几分果决:“我会尽我所能,联系德州仪器还有世大那几个老家伙,但最终成与不成,还得看天意了。”
“我只信人定胜天,”陈天语气坚决:“联系老朋友可以,但我不想外资参与我们的中“芯”计划,事实证明靠他们抵御外敌毫无用处。”
陈天这是有感而发,前世记忆中的教训历历在目,当中芯被围剿时,那些所谓的国际资本股东全都选择了沉默。
张如京望着眼前的年轻人,仿佛看到三年前那个不顾家人同事劝阻执意回国建厂的自己。
不同的是,陈天不仅有着同样的满腔热血和不屈服于命运,更有着他当年所欠缺的雄厚资本和商业手腕。
“好。”张如京终于点头。
他引入外资本也不是单纯为了化解政治风险,最重要的是他缺乏资金,现在有陈天入局补足,外资可能产生的掣肘反而成了累赘。
更何况,一家真正的中“芯”企业,确实不该披着太厚的“白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