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9章 橙天将迎来质变(2 / 2)
郑钦鹏眉梢微动,他猜不透这个年轻人的底气从何而来,但这并非红杉需要关心的问题。
资本只在乎利益和结果。
“若能与陈总达成合作,红杉必将全力推动这项并购。”郑钦鹏谨慎地斟词酌句:“虽不能百分百保证,但至少有六成以上把握。”
“成交。”陈天干脆利落地拍板:“那就请红杉对橙天国际通讯正式报价吧。”
郑钦鹏眼底闪过一丝喜色。
这句话意味着陈天接受了红杉的投资条件,而他们只需扮演一次并购掮客。
在资本游戏中,这种利益交换再常见不过。
“那我就不耽误陈总会见下一位客人了。”郑钦鹏起身告辞,语气里透着轻快。
此刻在他眼中,等候在外的孙正义已不再是威胁和竞争对手。
红杉目标已然达成,至于软银相中了橙天哪块肥肉?
那已经不关他们的事儿了。
至于签订协议,这种层级的私下交易,从来不会留下白纸黑字的契约。
讽刺的是,在足够丰厚的利润面前,这些贪婪的资本,会毫不犹豫撕毁那些严谨的书面协议。
但越是顶级资本,越会恪守这种私下里的君子协定,在尔虞我诈的金融世界里,信誉才是真正的硬通货。
在资本世界的潜规则里,违背君子协定远比撕毁正式合同的后果更为严重。
无论是陈天还是郑钦鹏,都从未担心过对方会出尔反尔——这个层级的玩家,信誉就是他们的生命线。
目送郑钦鹏离开会议室,陈天终于放任嘴角勾起,弧度越来越大。
想到有很大概率拿下威盛,陈天胸腔里翻涌着一股难以抑制的兴奋,还有一种改写历史的使命感。
资金缺口?
外面会客室等候的客人,不就是现成的解决方案吗?
威盛这块肥肉他不准备独吞。
这不仅关乎数百亿美金的资金缺口,更因其错综复杂的专利网络牵扯着整个半导体产业链。
从未来与英特尔的专利博弈,到与台积电、AMD等巨头的专利技术授权,每一步都需要强大的盟友给予支持。
这一刻,他突然理解了张如京创立中芯国际时的布局。
那些引入的外资股东,带来的不仅是真金白银,更是打通全球产业链的通行证。
在芯片这个高度全球化的领域,没有任何企业能独善其身。
就像荷兰ASML的光刻机,这台价值上亿美元的精密仪器,实则是集结了德国蔡司镜头、美国Cyr光源、日本特殊材料的工业结晶。
它是人类制造业皇冠上的明珠,更是全球化协作的最佳范本。
陈天必须团结更多盟友,还要引入国家资金,这样才能确保威盛的技术,变成一个个具有价值的产品。
威盛若要完成这场鲤鱼跃龙门的蜕变,就必须以更开放的姿态拥抱全球产业链。
闭门造车?那只会重蹈前世覆辙。
这场融资的收获,远远超过陈天最初预期。
IDG熊晓鸽带来世大的基础芯片设计与制造技术,由此和张如京这样的行业泰斗搭上线。
有了这位“华夏半导体教父”坐镇,中“芯”的崛起已箭在弦上。
红杉资本则打开了更广阔的产业版图,从个人电脑到移动终端,整条消费电子产业链的关键技术正在向橙天汇聚。
而价值200亿美金的威盛电子,其资产自然远不止这些专利库。
遍布亚洲的生产基地、顶尖的晶圆厂设备、成熟的制造销售体系,这些重资产才是真正让橙天完成快速质变的推动器。
若能成功消化这次并购,橙天将实现从互联网公司到科技巨头的完美蜕变。
但陈天清楚,这种规模的产业整合就像吞噬一头鲸鱼,必须做好充分准备,否则随时可能被反噬。
前两位投资人带来的“嫁妆”已经如此丰厚,这让陈天不禁将目光投向门外的会客室。
那位以眼光毒辣著称的“亚洲巴菲特”,究竟看中了橙天生态中的哪块拼图?
向来喜欢下重注的孙正义,这次又准备了怎样的惊喜?
想到这里,陈天眼底闪过一丝期待。
桌霜霜将客人用完的茶杯收走,抬头看向陈天,轻声询问:“陈总休息一会儿?还是现在就请孙正义先生进来?”
“现在请吧,让软银掌舵人苦苦等候,可不是橙天待客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