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3章 朝天门码头(1 / 2)
嘉陵江的晨雾裹挟着桐油与硝烟的气味,将朝天门码头笼罩在灰白色的帷幕里。于学忠竖起呢子大衣的领子,看着苦力们弓着背把印有\"军需\"字样的木箱扛上舷梯。那些箱角渗出的暗红痕迹,在潮湿的木板上洇出诡异的图案。
\"副座,船要午时才开。\"李振唐递过怀表,表盖内侧嵌着张泛黄的照片——那是民国二十七年台儿庄大捷后,五十一军将士在燃烧的日军坦克前的合影。
江面突然传来汽笛的嘶鸣。一艘挂着英国国旗的货轮正在靠岸,甲板上堆满印着USA字样的绿漆铁桶。于学忠眯起眼睛,注意到码头西侧有两个穿中山装的男子正用望远镜观察这边——其中一人脖子上有道疤,正是军政部警卫团特务连连长杜金标。
\"去买包烟。\"于学忠掏出法币时,手指在钞票边缘摩挲了三下。李振唐会意,转身走向挂着\"滇缅运输处\"牌子的仓库——那是袍哥龙五爷的联络点。
石阶上的青苔在雾气中泛着幽光。于学忠借着系鞋带的动作,发现第三级台阶侧面有道新鲜的刻痕:月牙形,尾部带分叉。这是赵明约定的危险信号,意味着他们约定的备用联络点已被监视。
\"先生要坐船?\"穿补丁棉袄的小贩凑过来,竹篮里堆着发霉的橘子。他掀开底层稻草,露出捆用油纸包着的《中央日报》——头版刊登着汪精卫视察南京军校的照片,但于学忠注意到报纸日期是三天前的。
\"有新鲜的么?\"
\"今早刚到的。\"小贩压低声音,将报纸翻到第四版。广告栏里\"老凤祥银楼\"的告示上,有人用铅笔在\"足金\"二字上画了圈——这是情报参谋赵明的手笔。
仓库铁门在身后合拢的闷响中,于学忠闻到了熟悉的硫磺味。龙五爷正用烟杆敲着墙上地图,那些密如蛛网的水路标记旁钉着彩色图钉:红色代表军统检查站,蓝色是日军空袭区,黑色则是袍哥控制的秘密通道。
\"孝侯兄来得正好。\"龙五爷吐出口中的烟圈,指向地图上涪陵附近的一个蓝点,\"昨晚有条装奎宁的船在这被劫了,奇怪的是...\"他掀开账本,露出夹层里的照片:翻沉的船只旁,漂浮着印有日本商社标记的救生圈。
于学忠的指尖在照片边缘收紧。这批奎宁是他通过华侨商会为鲁南将士筹集的,航线只有军政部高层知晓。照片角落里,半个模糊的鞋印引起他的注意——那是美式军靴的独特花纹。
\"更蹊跷的是这个。\"龙五爷从神龛后取出个铁盒,里面装着被江水泡烂的密码本残页。于学忠辨认出这是军政部通用的\"辰\"字号密码,但某些数字的书写习惯分明是左撇子所为——整个重庆高层中,只有何应钦的机要秘书陈瑜是左撇子。
仓库外突然响起哨子声。龙五爷迅速将地图卷进关公像的轴杆,于学忠则闪身躲入堆满桐油的夹墙。透过缝隙,他看见杜金标带着士兵闯进来,刺刀挑开每包货物。
\"龙老板,听说你这藏了批没登记的盘尼西林?\"杜金标的佩刀在货箱上刮出刺耳的声响。
\"老总说笑了,那是给孔二小姐准备的雪花膏。\"龙五爷笑着递上银元,钱币相撞的脆响中,于学忠听见金属滑入袖管的声音。
当搜查者转向角落时,于学忠注意到杜金标右手小指少了半截——这个细节让他想起民国二十五年西安事变时,有个特务企图潜入张学良公馆被卫兵斩断手指。
正午的阳光下,江轮\"民权号\"的烟囱喷出滚滚黑烟。于学忠持着军事参议院的通行证登上甲板,身后跟着化装成商贩的李振唐。他们选择的舱房位于锅炉舱上方,持续不断的震动能干扰窃听设备。
\"副座,赵参谋的情报。\"李振唐拆开香烟包装纸,里面是用针尖刻在锡箔上的密信。于学忠用打火机烘烤片刻,显露出微型字迹:汪伪特使周佛海秘密抵渝,下榻南山宾馆,昨夜与戴笠密谈三小时。
舷窗外,几个搬运工正往底舱运送印有\"医用酒精\"的铁桶。于学忠注意到他们抬桶时手臂肌肉的紧张程度——那里面装的至少是铅锭级别的重物。当最后那桶经过窗前时,他看清了桶底用红漆画的菊花标记,那是日本海军物资的暗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