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2章 资源整合,蓄势待发(1 / 2)
李商人站在门口,手里那张纸还没展开,我就知道是船队的消息。
他喘了口气,“货已经上船了,今天一早就出发。”
我点点头,把笔放下。样品送出去了,接下来不是等回音,而是要把能做的都准备好。
我站起身,走到桌边摊开账册。作坊现在的活计还能撑住本地供应,但要是青石岛那边真有回应,现有的人手和货量肯定不够用。我翻到库存那页,手指划过数字,开始算。
萝卜干每天能出八十包,白菜五十包,灵泉水稻每月三百袋。这些里头,哪些可以抽出来专门留给海外?我在纸上圈了几组数字,写上“预备批次”四个字。
“你这是要提前备货?”李商人走过来问。
“不能等到人家点头才动手。”我说,“等消息回来再调人调东西,黄花菜都凉了。现在就得把力气分好,哪块该往前推,哪块先稳住,都要定下来。”
他看着我写的单子,慢慢点头。“也是,光靠嘴说合作,不如先把样子摆出来。”
第二天一早,我找他商量运输的事。样品是顺路捎过去的,可以后要是走批量,不能再靠人情搭便车。
“得有固定的船行接这趟线。”我说,“不止一家,至少三家,谁有舱位就用谁,不能把路堵死。”
他想了想,“可人家凭什么优先给我们留地方?”
“给好处。”我说,“每季度送十斤抗旱稻种,只给他们三家轮着来。他们自己种能省水,拿去换别的也值钱。”
他眼睛亮了一下,“这倒是实在的。”
当天他就出门联系去了。下午回来时带了话,两家答应备案,第三家还要看看后续货量再定。我不急,签不签字不重要,只要名字在名单上,以后就有机会谈。
人手这块也不能落下。作坊里几个姑娘干活利索,但我需要两个专门管外销的。不只是搬货打包,还得会看单子、对说明条、检查封口有没有漏。
我在后屋腾出一张小桌,贴了张纸,上面写着“外销组”。挑了两个做事仔细的姑娘,下了工留下半个时辰,我亲自教。
第一天讲标签怎么写,名字、用途、天数,一个字都不能错。第二天教她们怎么查包装,油纸是不是双层,竹筒有没有裂痕。第三天让她们自己核对一份清单,错了两处,我指出来,她们记下改了。
“以后这些东西出了问题,第一个查的就是你们经手的部分。”我说,“别怕麻烦,越细越好。”
她们点头,回去的时候还拿着本子在背。
钱也要重新安排。我坐在灯下翻流水账,最近卖粮的钱收得不错,系统能量也够用。我把七成划进一个单独的账目,标上“海外储备金”。
顾柏舟端了碗热汤进来,放在我手边。我没抬头,继续写数字。
“这笔钱不动?”他问。
“不动。”我说,“留着发船费、付人工、补损耗。万一哪天要加急发货,手里得有钱应事。”
他嗯了一声,“那你记得歇一会儿。”
我没答话,他也没再说什么,转身走了。锅盖响了一下,接着是灶火添柴的声音。
我知道他在厨房忙,心里踏实。
几天后,李商人又来了。这次是来报进度的。
“三家船行都通了气,随时能调舱位。”他说,“我也跟领头的说了,咱们不是一次生意,往后要是走得顺,量只会多不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