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韩五娘回都城了(2 / 2)
韩五娘倒是有些难受,路上吃不好,睡不香,主要是她一路走,思绪时起时落,起了近乡情更怯的意念。她想着,这次回都城,估计多少人对她侧目呢。不过,她不在乎,现在是有女万事足。她在赌,吴王是个正常的男人,对自己的孩子应该真心疼爱,不会为了利益把孩子灭了。自己要钱有钱,要势有势,黑白两道通吃,只要不是犯了王法,得罪了皇家,除了吴王,其他的人她根本不惧。
韩五娘忽然想起一件事,忍不住大笑几声,让旁边的青梅迟疑不定,主家这是怎么了呢?其实就是韩五娘的兄弟们觊觎她的产业,让韩母来说过好几回了,要五娘从韩家孩子中选一个侄子过继,将来好继承五娘的家产。
韩五娘对娘家那伙人不感兴趣,他们都是自私虚伪之人,嫁五娘时没考虑过她的意愿。当年五娘被杨家欺负,他们惹不起弘农杨氏,把脖子一缩,只会骂五娘没本事。后来五娘生意越做越大,他们甚至准备直接把五娘控制起来,接手她的生意。
韩五娘搭上吴王殿下,这帮人才安分下来,不敢招惹皇子,只能向五娘暂时求和。但没多久,就开始逼着五娘从韩家过继孩子。没想到啊,五娘老蚌生珠,还是吴王的亲骨肉。韩五娘心里老爽了,把自己的产业给自己的孩子,还有比这更理所当然的舒坦吗?
大约端午节前,韩五娘回到都城,先让人把货送到仓库,入了账再往外批发零售。又让几个掌柜的把账本送来,她要看看这段时间的收益,只要不赔本,就给掌柜的和伙计们重赏。赔钱的,要查一下原因,只要不是人为的,或者失误不大,就暂时搁置,以观后效。此时的人都比较讲规矩,一般不敢做大乱。韩五娘管理生意又极有手段,大半年不在,问题也不是很大。就是这样,也是过了差不多两个月的整顿,才安生下来。
这中间,闻风最先来的,是杨星云。两人情敌变闺蜜多年,处出些情意,彼此之间,比同父异母的兄弟姐妹还亲近些。杨星云带了些桃子和甜瓜就来了,韩五娘也含笑相迎。
两个人絮絮叨叨的聊天,韩五娘说了在广州的见闻,把给杨星云的礼物拿上来。是一对漂亮的砗磲大贝,一个海黄木雕的送子观音。还有不少干海鲜,鱼翅、瑶柱、淡菜、对虾干、鲍鱼干之类。杨星云谢了闺蜜,今日没事,准备在韩府里用个饭。
午休之后,两人坐到凉亭里喝冷饮,说些有的没的闲话。韩五娘一去大半年,都城里发生一些趣事。杨星云就准备说给闺蜜听听,也热闹热闹。
比如,过年前,吴王府的广平郡主收到第一次的郡主待遇,手里有了余钱,准备过年就搬到她的郡主府。年初,她得了封号,就跟父王提出要独自立府。吴王觉得长女订亲,很快就要出嫁,婚后跟家长住在一起不自在,最好独立开府,也就答应了。随后跟父皇禀报一下,皇帝也同意,让人给她整个郡主府。兴化坊是皇亲国戚、高官显贵聚集的黄金地带,一时半时没有合适的地方。而崇仁坊有一处现成的宅子,是前东阳公主宅,虽然简陋些,地方足够大。广平郡主欣然同意,将作监的人修缮一番,做了广平郡主府。
广平郡主搬走后,吴王府里更加清静。后院的吴王妃又怀上孩子,她今年三十五岁,也算大龄产妇,对这一胎非常重视,以养胎为要,家务事扔给江侧妃代管。江侧妃其实也不愿意管事,她跟前王妃一样,都是德妃指婚过来的,长得五大三粗,并不被吴王喜欢。她年龄比杨侧妃大三岁,家境也一般,知道自己这辈子就这样了,谁也不愿意得罪。让她管家,她就从宽从松,只要不是天大的事,她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
还有,梁王的侧妃曾秀云生了一个男孩,大老远来信让皇帝赐名。过年的时候,宫里的淑妃跟皇帝闹腾几回,说是想念孙子了,让皇帝把儿子从龙州召回都城。史贤妃知道这女人的意思,直接跟这种糊涂蛋说话,实在是浪费时间。要想让她收敛,就得釜底抽薪。贤妃知道郑家就是淑妃的底气,因此撺掇着皇帝收拾郑家人,淑妃一闹,皇帝就找郑家的麻烦。
先是郑淑妃的父亲被迫告老休养,然后郑家几个兄长也被压制,外调的外调,贬官的贬官。那些侄子外甥们,只要不是通过科举入仕的,就找个借口,远远地调到地方当个小官小吏。甚至连旁支的郑家人,也纷纷跟着受牵连。到最后,郑家人也琢磨出味来了,忍无可忍的郑家人警告郑淑妃了,再要闹事,家里就没她这个女儿了。
还有,十四公主的婚事,高不成低不就的,一直闹腾。宫里的史贤妃不胜其扰,撺掇着皇帝把她嫁到吐蕃去,做了本朝第三任的和亲公主。今年春天,刚过清明节就送走了,嫁妆倒是丰盛,毕竟是与外邦和亲嘛。韩才人哭得哟,如丧考妣,可是也无可奈何。这才是不作不死啊,你好端端的当你的公主,平常稍微装着点,落下个好名声,金枝玉叶肯定能嫁个好人家。有封号,有富贵,幸福地不要不要的。偏她从小骄横自私,又不顾体面,对宫人刻薄,对外人还趾高气扬,特别招人烦。如今到了吐蕃高原,可有罪受了。听说,吐蕃因为寒冷,那里的人一辈子也洗不上几次澡,衣服也没条件清洗,脏得不得了。那里的人平日吃的都是生牛肉,喝的是牛乳茶,还得穿毛皮御寒,身上一股腥膻味。
韩五娘听了微微一笑,这也太夸张了吧。要说吐蕃那边的奴隶和平民,过得苦一点可能是真的,真正的贵族,有许多奴隶侍候着,能有多苦。
说起去年秋季王侍郎家又卖了许多果子和番薯,比前年的还好,估计赚了不少钱。韩五娘叹口气:“哎,他们家种的那种番薯,我让人试着种,总也不得要领,要么是种下去发一大堆乱苗,要么是只长叶子,不怎么结果。问王家人,都不肯说,看来,该是谁的财,就是谁的财,别人眼气也没用啊。”
杨星云笑道:“我的姐姐呀,你的生意那么多,还不够你忙的?天下钱赚不完,咋还想起来去种地呢?咱们姐妹,连个孩子也没有,费那么大劲,还不是为他人做嫁衣裳。”
说起来也怪,姚大人跟杨星云成亲也有十来年了,还有三个妾室,卖力耕耘也没有孩子。韩五娘想到自己四十能产女,看来不是自己的问题,那么,有可能是姚方崇的毛病。就是不知道,是不是要开口提醒一下子杨星云呢。
正想着,姚青梅抱着盼盼缓缓走过来,身后的小金香拉着她的衣襟,摇摇晃晃地学走路呢。后面还跟着两个中年仆妇,也是照顾两个小姑娘的。姚青梅走到韩五娘近前,微微弯腰行礼,口称“东家,小姐醒了,您是否要抱一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