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 与外祖小聚(2 / 2)
长孙侯爷笑笑:“老夫就说嘛,谁闲着没事也不能大老远的整两车黑石头,原来是实韧和中直孝敬咱的宝贝。长辉呀,你叫上几个人,把东西直接拉到西市那边,找最好的珠宝店,最能干的匠人,给咱都锯开了看看。全编上号,写个条,哪些适合做摆件,哪些适合做首饰,回头老夫再决定。”堂外有人应了一声是,就有十几个人来拉车子从侧门出去了。
忽然白先生想起来,上午的时候,王善一亲手做了几样点心,说孝敬她外祖父的。这会儿还在另外的车上呢,他喊了一声:“长和,去老夫坐的车上,把那个大食盒拿过来,里面有新鲜的点心,正好搭配好茶。”
堂外的有人应了一声是,一会儿,有人拎了一个多层食盒进来,放在食案上打开,用竹夹子取点心放在碟子里,有四样。老侯爷看了眼前熟悉的糕点,眼睛有些湿润,拿了筷子一尝,眼睛睁大,看向白先生:“老白,快说,还有谁来了?”
白先生道:“老侯爷,这您还猜不出来?某人可是说了,您一吃她亲手做的点心,就心里有数了。”
长孙侯爷叹口气:“这四样点心是老夫老家流行的点心,这是核桃酥饼,这是蜜三刀,这是开口笑,这是糖月牙。自先祖跟着高祖起事,后来国都建到永安城,老夫家几代人都落户在都城了。从那时再没回过家乡,吃的次数就很少了。家乡也有些穷亲戚来都城投靠,拿不出什么贵重礼物,都是做这几样点心。说来奇怪,长孙家封侯拜相,有权有势,好吃的不知凡几,偏对这几样寻常的点心情有独钟呢。”
白先生微微一笑:“这不奇怪,家乡味道终是烙在血脉中,代代相传的。他乡的风物再好,终不如记忆中家乡至味好。”
长孙侯爷又道:“长孙家这几代人都是阳盛阴衰,一代人中女孩比例少,有时男孩十几个,女孩两三个。到了家父时,生有九个儿子,没有女儿。征辽西时,家父与八个哥哥都战死,只能让老夫继承了爵位,那年老夫十二岁。到老夫了,膝下三个儿子,只有一个女孩。红儿让老夫惯坏了,读书不行,习武不成,手笨得很,啥也不会干。不过,红儿嫁到王家之后生的小外孙女,却是个心灵手巧的。她十五岁那年成人礼,老夫刚好上都城述职,就去参加了。她亲手给老夫做了四样点心,说是听她母亲说过,外祖父最喜欢这几样家乡点心。她很用心,对传统的点心进行了改良,核桃仁都是用碱水泡过去了皮的,蜜三刀里的蜜汁也是用麦芽糖浆混了桃花碎,糖月牙的面里掺了芝麻,开口笑加大了猪油的比例,还添加了牛乳。”
白先生恍然大悟,怪不得王姑娘说她外祖父一吃,就能猜出来,她来安南了。想到这里笑了笑:“老侯爷,您既然喜欢这个人的手艺,要不,今晚上老侯爷到属下家吃饭吧,刚好让这人给您做点好吃的。”
老侯爷猛得一惊,稍后松口气:“老白,咱们多少年的交情了,老夫信得过你。你知道就知道了,千万不要让别的人知道。那可是欺君之罪,一旦泄漏,几家子都得受牵连呢。”
白先生郑重道:“侯爷放心,属下连白建平都没跟他说呢。大家远日无怨近日无仇的,不会无故乱攀扯。就是属下想说,也没有证据呀,天下外貌相的人不少,如何证明此人是彼人呢?到时候白白得罪了人,还可能反坐诬陷之罪。”
老侯爷想想也有道理,刚想松口气,又嘱咐白先生:“老白,家家有本难念的经,老夫的家事你也知道。长孙渊的那个媳妇李氏,一向掐尖要强,偏又小肚鸡肠的。外孙女的事千万别教她知晓,老夫怕她无事生非,惹出麻烦来。”
白先生连连点头应诺,随后又笑:“您想多了,李夫人虽然脾气不好,可识时务的很。您的外孙如今发展的大好,还跟吴王殿下成了亲家,实韧可是郡马爷了,还做了青州刺史,中直也做了密州郡守。万一以后吴王登了顶,实韧就是驸马爷呢,而且尚的还是大公主,正宗的皇亲国戚。您老想,这会儿李夫人估计巴不得跟王家交好呢。”两人相视一笑,很认同这话,人心趋利,也无可厚非,她有希望,更利于家庭团结。
当天晚上,老侯爷跟着白先生回家。王善一跟乐氏夫人也是刚回来不久,听说老侯爷来了,乐夫人迎出来,夫妇二人把老侯爷让到前厅里。王善一有些近亲情怯,推说到厨房里做几道菜。掂量着做了外祖父最喜欢的红烧肉,加了些空间里的土豆、豆角干。又做了板栗红焖鸡块,炸了茄盒。清蒸了十几个大蟹,一笼大虾,调了个葱油蒜蓉料。炒了一盘蒜蓉小青菜,拍了几根胡瓜用芝麻油和少许细盐凉拌。
最后亲自端着一大碗虾米白菜粉条汤,上了前厅。老侯爷一直正襟端坐,腰背挺直,等着想见的人。见一个少妇端着一个小托盘,盘上有一个大汤碗冒着热气,缓缓地走近,跪坐在案几前,把托盘放到食案上,双手来端那汤。老侯爷一双大手按住少妇的手腕:“乖宝,外公来,别烫着你。”说完,那双青筋突出,满是皱纹的粗糙大手,把汤碗放到食案上。
王善一眼中蕴满泪水,看着黝黑苍老的外祖父,略直起身,双手交叉,向上行了一个大礼,伏在地板上,久久没有起身。老侯爷也是眼中含泪,强撑着起身,走到案几前,把外孙女扶起来,拉着她坐在自己的案几右边。嘴里道:“乖宝,亲眼看见你没事,外公心里很高兴。还以为这辈子见不着了呢,没想到还能在安南相见。你母亲还好吗?你哥哥也好吧?”
王善一有些发愣,半天反应过来,小脸微红:“外祖父,乖宝不知道,宝一直在青州呆着,帮响响开发潜秀山呢。见到白先生,想着跟他一道,来安南看望您,还没回都城呢。”
老侯爷问:“响响和安安还好吧?外公今日听说了,响响在青州当刺史,干得还不错,把附近的古盐场整修一遍,还修了几条新官道,直通永济渠和通济渠交界处。听老白说,安安干得也挺好,承包了好几处荒山,种桃树、梨树,还好,不管是干口吃,还是泡水喝,都挺好的。蜜饯制作需要大量人手,解决了当地很多没有土地民众的生活难题。好,自古英雄出少年呢。”
王善一笑道:“外公,响响跟广平郡主定亲了,是皇帝亲自指婚。初时,响响还患得患失,觉得郡主不好伺候呢。后来,两人处得可好了,未婚夫妻来信频繁,互诉衷肠,郡主说到清明还要亲自来青州呢。说是给吴王妃扫墓,其实不过是想见未婚夫婿了呢。”老侯爷听了大乐,直拍案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