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本网
会员书架
首页 >灵异恐怖 >有了空间还怕啥,潇洒自在过一生 > 第75章 王尚书准备下一盘棋

第75章 王尚书准备下一盘棋(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在王院长心里,家族的事肯定没有自己两个儿子的事重要。王善长和王善识都在国子监任职,要想调动,先知会一下国子祭酒张老大人好。王院长带着几盆鲜花登门,都是官场的老人了,张老大人早年在国子监教过书法,双方算有师生之谊,还是很给他面子的。

见了面寒暄几句,张大人忽然看见几盆如仙似幻的白牡丹揉揉眼,有些目瞪口呆,半晌才道:“老夫记得,今日不是才闰二月十九,这牡丹咋就开了呢?要是人家用特殊手法养出来的,肯定不便宜,你一拿就是四盆,这得多少钱呢?不过,老夫是真喜欢呢,多谢了。”

王院长得意道:“青衣君可是老夫的亲生姑娘,祠堂里自已种的。现在让本家王善先暂时管理,平常老夫去要,善先都不肯给。一说是送到国子监张老大人家,他二话不说,挑了两盆刚开的白种,两盆含苞待放的豆绿,四盆兰草,说只有您才配得上。”

张大人人老成精,知道二王之间的往来,捋一下胡子,笑呵呵道:“咱们认识几十年了,互相之间谁还不知道谁呢。你有话就直说,有什么事只要老夫能办的,肯定成全你。”

王院长道:“老师,学生也六十了,再有几年就该退了。前几年一时糊涂,跟长子善先吵了几句嘴,把他全家赶了出去,如今追悔莫及也无济于事了。家里还有两个庶子,都在国子监任职,想给他们调动一下,下调令前,上头肯定要问您的意见,不知道老师能不能成全?”

张大人恍然大悟:“这有什么不成全的,你就说怎么个调动法?依老夫看,你家的才华全集中在王善先身上了。你家老二王善长老实本份,学问还是有的,嘴比较笨,教书是不行,干点教务工作还是可以胜任的。你家老三王善识,学问上不如老二,但脑子灵活,还有眼水,干点杂务后勤工作没问题。”

王院长道:“不瞒老师,英雄所见略同,学生想把两个庶子都调往千阳书院。趁着告老之前下功夫再培养培养,要是能再通透些,想让老二将来接千阳书院的班,老三管着书院的财务和后勤。千阳书院不比国子监那么官方,但是因为太后余荫,还有二十几个朝廷认可的职位。两个庶子没那么大本事,在那边安稳些,也不容易得罪人。”

张大人道:“还是王大人想得周全,这事,你还得找吏部,只要吏部下了调令,老夫这边肯定不拦着。”二人相视一笑,此事说好,又下了一盘棋,说了些家长里短的闲话。

张大人叹道:“老夫没有王大人命好,家里妻妾三个,只养成了一儿一女,姑娘是大的,出嫁后过得不大行,时常来老夫这里要救济。儿子也没你的儿子们能耐,二十五岁从余荫入仕,混得也不得力,都二十多年了,还在福昌县当从六品的县令呢,欲调回都城。老夫找了许多同僚,大家都嘴上说得好好的,就是不办实事。”

王院长道:“老师啊,您虽比学生大几岁,可是人太天真了,总是清高自傲,不肯折节交结别人。您平常不烧香,临时抱佛脚,人家肯定要敷衍您的。您得会交人,您得会使钱,您没听过有几句闲话,别怕办事难,总有空子钻。送上美女主动办,只有金钱推着办,无女无钱靠边站。”

张大人道:“你不是外人,算是老夫半个学生,老师有心里话说,也不怕你笑话。是老夫愿意清高自傲吗?那不是兜里没几个钱嘛,你跟人交往,拿什么交往,今天人家请你吃了糖醋鲤鱼,明天你不得请人吃红烧肉啊。如果每次都白吃,怎么好意思?要是礼尚往来,老夫真没有本钱。”

王院长吃惊:“老师,不会吧?学生还在国子监上学的时候,您就是状元郎了,先皇恩旨在国子监教书法。学生还不知道您,真草隶篆样样精通,尤其是您的行楷,仿王羲之简直入木三分呢。你的草书,学褚遂良的清灵大气,也是一绝。在画技方面也高人一等,公认是浙南山水派的开山鼻祖,怎么就混得这样惨呢?”

张大人叹口气:“哎哟,那又如何?老夫老家是浙南义县,家父是落第的举子,自小跟家父读书识字。可惜到了十四岁时丧父,家境更加贫寒,家母靠赊了几头水牛,有秘法繁育小牛,再卖了钱供我读书。老夫十九岁中了举,靠上本家返乡的张丞相,全靠他指点。二十五岁才考上进士,侥幸中了,被先皇点为状元。没钱走关系,没进到翰林院,让去国子监教习书法。不过两年,家母积劳成疾,一病去了,为了给她看病,送灵归乡,重修祖坟,花空了本就微薄的家底。还是以前的国子祭酒陈老大人不嫌弃家穷,倒贴嫁妆把他家庶女嫁给老夫,生下一女一儿。老夫后来一直在国子监呆下去了,老岳父不断提拔推荐,职务是升上去了,但老夫是学者,又不是商人,还能去卖字画呀?都是迎来送往,人家来拜望我,拿些好东西,家里老妻仔细惯了,不愿回礼,老夫不得回一两幅字画呀,难道让人空手而回?”

王院长一听就笑了,这人啊,各有各的想法。想起王善先的提议,小心地说了一句:“学生就不白要老师的字画了,善先说,上次小雪开金玉店,还是请您给写了一幅对联,底稿视若珍宝的收着呢。您要是肯把手边没用的字画全给他,他给钱,保管不让外人知道。你现在儿子等上调,女儿等接济,家里孙子孙女也得花钱,光靠俸禄,可不是捉襟见肘嘛。”

张大人想了想,又动心又不好意思地小声问:“老夫也不懂行情,要多少钱合适呢?”

王院长道:“善先的家底可丰厚了,所谓有钱难买心头好。学生也不是商人,不是特别通,学生的字四尺幅大约要他二十贯,您的字肯定比学生值钱。一尺见方为例,斗方五贯钱,二尺幅加倍就是十贯,四尺幅五十贯钱,画作比书法的价格加倍,多多益善,您看如何?”

张祭酒震惊半天,哆嗦道:“行吗?老夫每天都练字,收集起来,就是不少钱呢。画作加倍,四尺幅大图就是一百贯呢。老夫一个月画它十幅大图,就是一千贯钱,一年就是一万二啊,这是不是太多了?本朝一品官员,年俸八十二两,粮六百五十石,职田一千二百亩。要是致仕之后,收入减少很多,职田也会相应减少。而老夫最多三五年内,就要退了。”

王院长笑笑:“是啊,老师要抓紧时间,给荣休之后作打算。如今只需要业余时间,作作画,写写字,也练手了,也帮补家用,啥都有了。而且,您想啊,您一个人的收入是年轻人的数倍,他们不得盼您长寿,使劲地孝敬您啊。对了,不光是您个人的字画,还有您那些高足、朋友、名家互赠的书画,只要水平高的都管用,善先都要。”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