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 迎战来袭敌军(1 / 2)
几个人都看过来,王善一笑道:“明珠有一事禀告,大舅听听可行?”
见大舅点头,二表哥微笑,她大着胆子道:“东陈地域广阔,各处养兵也费力,朝廷对边疆常是爱莫能助,都是让各地府兵自筹大半军饷。边军好一点,也得自己想办法筹集三分之一的用度。一到灾年或兵乱来临,全指望朝廷,风险太大。”
长孙洋叹口气:“明珠说得不错,大多数武官都愿意在五都呆着,没几个愿意镇守边疆的。缺吃少穿是常态,遇到灾年,非战斗减员严重。异族胡人还时不时窥测着,只要有漏洞就想攻过来,咬几口肉去,哪年不死上百人。”
王善一点头道:“明珠手里有一张银矿分布图,无意中从梁王府得的,束之高阁好多年。前些日子才注意到,标示着是甘凉道会州的一处荒山,目前被吐谷浑部落侵占。他们就是仗着地利,时常来甘凉道诸县骚扰,如果这次开战打残或灭了他们,那山就能划归素银县。大舅与宣王成了亲家,把实情告诉他也无防,联手开矿,把白银存入备用库。以后再遇天灾、兵乱,也好用来周转。”
说完上前,从怀里掏出一张她重新绘制的矿区分布图,轻轻放在大舅的案几上。屋里那爷几个目瞪口呆,天降财富大银山,还有这种好事?
长孙宇拿过图纸,仔细看了,认出那座山,当地人称为雷鸣山,确实在素银县的边境上。朝廷本是划归素银县的,被吐谷浑安思达部落强占了,因为那山几乎寸草不生,除了有几处温泉,还有一些苔藓,没什么大用,所以宣王和自己也没去理会。没想到,那是银山啊,这还说什么,非把占山的吐谷浑安思达部落杀灭了,这山以后就是西北的底气。
王善一道:“大舅,打仗岂能少了后勤补给?明珠来的时候,押运的物资分了两批。一批已经给了舅舅,还有一批后继到了,也放在原来的那个山洞里。本想着再等等,以高价卖给西北的富户,好多赚点钱。现在要打仗,就卖给甘凉大营吧。准备按去年的粮价加运费卖给大舅,你看好不好?明珠也不着急用钱,明年有白银了再给也行。明珠还相中了且末县的青玉,和田县的白玉,用玉石来抵账也可。”
长孙宇拍案叫道:“明珠,战事来临,可开不得玩笑。你要是有粮食和相关的物资,大舅全要,你要什么结算大舅都答应。价格这么低,要黄金、白银,或者青玉、白玉都没问题。”
王善一道:“大舅,这批粮食和食盐、黄糖主要是明珠让安南的外祖父帮忙,白先生夫妇也帮忙,好容易才弄来的。您也知道,乐氏夫人是本地骆越部族长的长女,她们部族产红稻和黄糖,为人还特别豪爽,就给送来一大批。大约有红稻十五万担,黄糖三千斗。”
长孙宇笑了:“原来是阿父和乐氏夫人帮忙,大舅就说嘛,你小小娘子怎么这么大本事呢?你还没给外祖父钱吧?老侯爷在安南多年,守着南海发了大财,也就是你,别的人可要不出来。你大表哥夫妻和几个孙子就在他眼前,他都不舍得给他们呢。”
王善一笑:“大舅说得不错,那些东西的钱还欠着呢,连骆越各部落的钱,也是外公帮着垫付的呢。您打完仗有了钱,优先还明珠啊,老欠着人家的,以后再用人可张不开口。”
长孙宇点头,喜笑颜开。王善一又道:“明珠来前,去了一趟青州和密州,那里临海,多年风调雨顺。让王雷哥俩帮忙收了一批黄谷,大约是十万担,还有一批海盐约三万斗,一大堆土豆、萝卜、蔓菁,没算数,至少有两万斤吧。您要是需要猪肉,后继能送来一万斤。”
长孙宇道:“知道了,东西都要,都给钱,只要大舅有,你要啥给啥。”
王善一笑道:“就等大舅这句话呢,王雷那边,也暂时没给钱呢。不过,明珠答应,等明年春天给响响送一批果树苗子抵账,树苗钱得及时到位啊。”
长孙宇问:“果树苗子,明珠看西北能种点什么不?这边虽能种蜜瓜和葡萄,种类太单一了。那些蜜瓜大多数卖到五都,运输可费劲呢。葡萄制成干葡萄、葡萄酒,是陇右最重要的收入,用来买来粮食、食盐、茶叶之类。”
王善一道:“正想着呢,明珠认为,这边可以种改良的林檎、红枣、核桃。多种树也利于防风固沙,涵养水源。种些杨树和槐树也行,抗旱,长得快,容易成林。还有啊,这么多兵士,不打仗的时候囤田,明年仲春时节就在荒地里种春小麦和黄豆吧,那个才是正经粮食。”
长孙洋有些忍无可忍:“父帅、明珠,正说打仗的事呢,你们两个扯到哪里去了?囤田、种树这些事回头再说,现在说正事。”
长孙宇骂:“你小子懂个屁,打仗不光是拼武器和兵力,主要是后勤补给要足够。吐谷浑与突厥联盟,两部全部男子三万有余,都是骑兵,不过其中一半老弱病残,上来就是来送死的,他们是游牧部落,武器不如咱们正规驻军。咱们有三个军,只要后勤足够,打他们不成问题。”
长孙洋道:“阿父,朝廷为了牵制咱家,对外用兵之前要向朝廷申请,兵部下了手续才行。局部小战也得宣王殿下的手谕和兵符,殿下心思多,时常防着咱们。”
长孙宇道:“那是以前,现在情况不同了,两家成了亲家,宣王已经放心一半。宣王不让多出兵,也是怕后勤跟不上,担心战损太大,朝廷埋怨。如今明珠把后勤所需的粮食蔬菜都提供了,他还担心个啥?再有,阿父对宣王知之颇深,要是把那银矿的事一说,不用阿父要求,宣王自己都想赤膊上阵了。他是皇长子,要是皇帝没有嫡子,他也是有希望夺嫡的,皇帝让他在西北苦熬,他心中能不愤恨吗?只不过眼下胳膊拧不过大腿,一向韬光养晦,嘴上说些冠冕堂皇的话罢了。”
长孙宇所料不差,他亲自去找宣王殿下商量,书房中宣王激动得脸色发红。压抑着兴奋双手撑着书案直起腰小声问:“老亲家,此事当真吗?你确定那山真有银矿?”
长孙宇点点头:“老臣不敢说过头话,十之八九吧,这山周围有温泉,说明地壳很薄,多年来寸草不生,生的那种苔藓正是银矿的伴生物。反正是咱们的地盘,就算不是银矿,也不能一直让那些吐谷浑部落占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