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本网
会员书架
首页 >灵异恐怖 >有了空间还怕啥,潇洒自在过一生 > 第144章 低调发育

第144章 低调发育(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何氏长辈也拿何昭旭没办法,这个孩子与众不同,有本事,但是心太野,家里约束不了。有新生命出生,何大伯也有了台阶下,看何氏孙辈脸上,也说得过去。总拦着不让何昭旭看老婆孩子,族里族外的人看他,就不是个东西了。

不过,何昭旭带下来的四艘新式大船全部扣留,让他带两艘旧船北上吧。

何昭旭趁着初秋还有南风,带着两艘破船北上了。见了自家的异像女儿,又看了自己大胖儿子,何昭旭心里很满足。儿子长得像媳妇,是中原人外貌,这太好了,基因改良非常成功。每天最开心的事,就是看媳妇,抱儿子,逗女儿。

自从何昭旭回来,就忙得不可开交,王善惜可会使唤人了。把自己前些时候画的图纸拿出来,让丈夫在船厂监工,把安安要求的中型船只弄好,还要下水试航几次。

何昭旭一边干活,一边眼气得不得了,干脆多造两只出来,王家知道留后路,当他就不知道呢。他也隐约觉得,王家在酝酿什么大事,不然造什么逃生船呢?问媳妇,媳妇说不知道,她出嫁后,跟王家就没太多往来,侄子们不说,她也乐得装糊涂。她知道了又能怎么样,管吧,没那么大能力,不管吧,显得凉薄自私。

何昭旭对海捕的事依照南海何氏的族规,每年的四月底到八月底,为禁渔期,让新生的鱼虾蟹苗生长,以保证生生不息。他的意见胶东四州的官员都赞成,虽有当地大户不满,也别不过官府去。

禁渔期只允许捡海和钓鱼,不许大船捕鱼。敢违反者,轻者罚没收获,再加罚金帛;重者会关禁闭,甚至流放外地。这期间,渔民要想有收入,制盐是大项,天热水蒸发得快,收益也快。

秋收过后,王家又有了底气,今年只卖果子和花卉,粮食和农副产品不卖。现在粮食价格太高,那些大商户到处收购粮食,王家今年韬光养晦呢,也没有参与收粮。小北山的地瓜、洋芋、萝卜、黄豆都有大用,人吃马喂的,省不少钱和事呢。

秋收结束,海捕开始,胶东以海为生的大户们,都摩拳擦掌的准备大显身手。去年,何昭旭通过跟太子殿下打招呼,承包了海里的日岛、月岛、鸟岛数个岛屿。在附近放养了许多海参苗,还养殖了海带、紫菜、少量的海水珍珠。

养殖技术全是王元娘空间的资料,交给王善惜琢磨,慢慢就做起来了。何昭旭夫妻发了大财,除了给何氏宗祠的部分,其他的全用来发展海水养殖业了。

再说王刺史这边,七月底到达丰州,刚好赶上秋收。丰州在黄河北岸,离永安大约有一千八百多里,是北方的军事重镇。这里能种春小麦,质量非常好。秋季收了春小麦,王刺史就让种了一茬大蒜、洋芋和地瓜,是他来前跟妹妹要的种薯,他已经学会了发苗的技术。

交接完事,他就天天领着手下到处查看,选了丰州最东南角的地方,建起了丰州庄园,里面准备发展暖棚技术。王刺史有经营小北山的经验,又有妹妹源源不断提供的种苗和技术,自然不能闲着不做事。

他知道,丰州最大的缺点有二,一是吃的东西数量少,当地人一到冬季就发愁,冻饿而死的人很多。二是时常有外族来骚扰,也不发动大规模战争,抢点粮食和牛羊就跑。当然,最大问题就是要弄到吃的,要对抗敌人,不就得吃饱喝足才有劲吗?

王刺史也提倡东陈国人向吐蕃那边的人学习,把牛粪和马粪收集起来,晒干了,可以用来烧火取暖做饭。主要东陈国人有心理障碍,觉得粪便是极脏的东西,沤肥上田还行,用来烧火做饭实在恶心。不过,上官提倡,也只得试试,总比冻死强些。

丰州郡守史达南是个没眼水的,人家王刺史是太子殿下的老亲家,想做点事就让他做呗。他眼红得很,几次三番上书朝廷,说王刺史一到丰州就弄自己的农庄,为个人谋福利。

英王家就闹着让朝廷派人彻查,情况属实就得治罪。一查发现,王刺史以刺史府名义弄的,并没有中饱私囊,是为弄到足够吃的,在冬日抗击来骚扰百姓的处族。

本来嘛,有疑虑查清楚就算了,丰州郡守不断上书朝廷,一会儿说王刺史操练军队,扩充军备了,是有谋反之心。一会说王刺史组织军民修官道,强占了当地大族的良田了。太子殿下实在恼恨这史达南,老亲家干点正经事,他怎么这么会挑毛病,直接给他调到了龙州去做鹿县县令,一家伙降了两级。

北风呼啸,大雪纷飞,这是丰州每年冬天的常态。王刺史颇有干劲,领着兵士们把雪推到早就挖好的蓄水池中。干一天,回营就有热乎的大锅菜吃,猪肉片、白菘、洋芋或粉条炖上一锅,配几个胡饼或素蒸饼。

晚上睡觉,屋里有火炉,烧牛粪的,连了炉筒子。兵士们的愿望很简单,冬天有吃有喝,晚上睡觉不冷,就满意得很。

太子妃又提起想代管青衣君祠,太子看着太子妃直皱眉:“你还没死心呢,孤告诉你,不行,父皇还在,他说过了,不许有人动青衣君祠。你是不是看人王刺史现在不得父皇的看重,就想占人家便宜?就是父皇没说,看广平的脸,孤也不许。”

太子妃一听,就开始哭闹,女儿也跟着哭。太子殿下恼恨道:“孤早后悔了,怎么只看出身,没注意人品,向父皇提议把你立为王妃?太子妃可以换,亲生闺女能换吗?你要是当腻了,就吱一声。”

太子妃受了委屈,把祖父请来,跟英王哭诉一通。英王也没有好办法,只能劝她想开一点,王善先去丰州当刺史,两位王公子丁忧在家,实在是鞭长莫及。总不能直接上人家家里,找人麻烦吧。到时候让人打出来,净让外人看笑话。

再说了,青衣君祠确实是皇帝封给王家姑娘的,就算王刺史不在都城,还有王雷和广平郡主在,咋也轮不上太子妃这样的外人插手。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