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章 欲擒故纵(2 / 2)
王元娘道:“咱们不用对孙状元说什么,这个坏人自然让皇帝来做。妹妹故意装成对孙状元情投意合,对皇帝爱搭不理的,让他嫉妒,让他亲自出面找孙状元谈。”
王相道:“为什么呀?妹妹你这样这山看着那山高,皇帝要是恼羞成怒就麻烦了。”
王元娘道:“哥,人都是贱骨头,得到太容易,就不珍惜了。越是来之不易,越是当回事。当初妹妹要是答应进宫当才人,皇帝还会想着把一个四品才人提为皇后不成?”
王相好似有点明白了,妹妹要欲擒故纵呀。人家孙状元太可怜了,被人这么算计,做了个工具人。
王元娘道:“哥,你是不是心疼孙状元了?实在没有必要,他现在情况不大好,除了外貌和状元的头衔,要啥没啥。有才华的人很多,不是所有人都能一展抱负的。皇帝找他谈,肯定要许以好处,再施加压力。”
王相叹气:“孙状元可怜,这人也挺有能力的,不能得罪。回头,哥装出一副善解人意的模样,多在生活上帮扶。并劝他接受皇帝那些好处,他将来平步青云,或许也能成为咱们的助力。即使不成助力,也不能成为仇人。”
空间里,良玉不解地问小姐:“姑娘,您为什么要进宫啊?您不是最向往自由,在安南的明月岛上盖了别墅,还办了珍珠养殖场。现在一进宫,后半辈子都要困到那宫殿里了。”
青衣君叹口气:“我的生母,被一个小小的婕妤毒死了;我的大嫂,被十四皇子那个混蛋失手打死了;我的侄女,让十四皇子和十九公主嚯嚯了,还被太子妃削发代断首。我要是一个人去明珠岛,除了寂寞和愧疚,哪里还有什么逍遥自在?”
良玉也相对叹气:“汝南王氏还是有点弱,让人没放到眼里,皇亲国戚才敢一直随心所欲地祸害王氏。不就是看咱家没有得力的人,往死欺负,太可恨了。”
青衣君道:“所以呀,我要坐上高位,让所有人都忌惮,不敢再动我在乎的人。”
长孙老侯爷听了大外甥的话,找了外甥女谈了一场,知道了她的心意,叹口气,答应帮她作一场好戏。当皇帝召见景阳侯的时候,老侯爷早想好了如何应对。
皇帝微笑寒暄:“老侯爷,您身体一身可好?看您这个硬朗劲,活过百岁不成问题,朕到您这个年龄,肯定不如您呢。”
老侯爷哈哈一笑:“借陛下吉言,老臣也没想到能活到现在。这多亏了我的乖宝,时常给老臣写信,嘱咐许多保养身体的注意事项,避免了许多危机。”
皇帝笑着问:“老侯爷说的乖宝是哪一个呀?”
老侯爷一拍脑门:“陛下,老臣年纪大人,有点糊涂了。乖宝就是善先的义妹王元娘,小字明珠。陛下也知道,老臣家里阳盛阴衰,女孩子太少。之前就一个女儿,下一辈就一个外孙女,没想到全走到老夫前面了。”
老侯爷说到这里,还擦了一下眼泪,接着说:“后来善先跟老臣说,他们本家有个孤女元娘,长得跟善一非常像,他想认成妹妹。王家的事,老臣能说什么?没想到,明珠是个妙人,聪明能干,对臣的三个儿子,都有帮扶。还亲自去安南看老臣,对老臣十分孝顺。”
皇帝点点头:“这么说,老卿家是把元娘小姐当亲外孙女了?”
老侯爷道:“那是当然,长孙氏是武将世家,最讲义气,这么好的孩子,愿意叫老臣一声外祖父,当然认下,跟亲的一样一样的。为了她,便是要老臣的性命,老臣都不怕。”
皇帝笑道:“老侯爷倒是爽快,您的儿孙们会认账吗?”
老侯爷意味深长道:“要是有利益相争,或许不想认。可是,他们都借了明珠大光,心里有数。就明珠的本事,随便点拨他们几句,给他们出个主意,就能让他们过得美美的。一个不跟他们争财产,处处帮扶他们的人,他们怎么会不认账?个个巴不得跟明珠亲近呢。”
皇帝微笑点头,那就好,他要的就是长孙一族的态度。
老侯爷喝了一口茶,笑笑:“陛下,就说那个孙状元吧,怎么认识的明珠?是因为跟长孙宙家的小九是朋友,小九对明珠推崇备至,才引起孙家小子的注意。等到了都城,打听了明珠的本事,又见到明珠的模样,马上动心了。一考中进士,就亲自上青衣君祠跟明珠求亲了。明珠看他诚心,也就答应了。两人年龄不小了,今年腊月,就准备办喜事。”
皇帝把脸沉下来,小心开口:“老卿家,朕找您来,是想跟您商量一件事。朕跟宗长商量过了,想让王元娘进宫当皇后,您看如何?”
老侯爷一愣,手哆哆嗦嗦地端起茶杯,喝了一口茶,马上呛咳了几声:“陛下,您真会开玩笑,明珠都三十多岁了,还是二婚,不合适。再说了,都跟孙家议亲了,两个孩子条件相当,还情投意合的,家里也不想拆散有情人呢。”
皇帝气道:“当皇后是多大的殊荣,你们就是这种态度?”
老侯爷道:“陛下,别家要是有这殊荣,肯定是喜不自胜。可是汝南王氏,一直是脚踏实地的耕读之家,大多数子侄都愿意通过科举入仕。而郑州长孙氏,都是武将,愿意守护边疆,在战场上取得名利。能不能从外戚关系上得利,真没考虑过呢。”
皇帝都不知道说什么好了,想想也对,长孙家全是守边的,人家是凭军功立身,没有一个女子入宫。汝南王氏也比较消停,都在三百里外的福寿山耕读呢。其实汝南王氏这样的人家,当后族挺好的,既不会干涉朝政,又不会提太多要求。叠加长孙氏的势力和忠诚,真是挺好的。
皇帝再说什么,老侯爷总是摇头,那意思是,他就是个名义上的外祖父,对明珠好可以,人家的终身大事,还是不敢乱拿主意。事情最后也没敲定,皇帝心里有点悬乎,七上八下的,原以为十拿九稳的事,竟然这么难办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