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本网
会员书架
首页 >灵异恐怖 >有了空间还怕啥,潇洒自在过一生 > 第215章 前朝逼迫

第215章 前朝逼迫(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皇后想了想才道:“情况并不大一样,东陈的公主和亲,是战胜国应战败国请求,上邦大国赐下的和平大使。公主到了外邦,也是要尊重外邦的风俗习惯,能坐上什么位置,都是外邦自己的考量。你是战败国送来和亲的公主,对东陈没没有大功,轻松坐上高位,只怕让战争中牺牲的将士地下难安。”

福婕妤道:“臣妾不服,皇后是六宫的主人,可皇帝是天下的主人,他想封什么人当贵妃,其他人怎可违逆?”

一直没怎么开口的刘淑妃笑笑:“福婕妤,你虽巧舌如簧,可是陛下并没有封你当贵妃呀。陛下或许想过封你为贵妃,可是皇后娘娘说得有道理,陛下就息了此心。你现在还只是一个小小的婕妤,在座几位个个比你位份高,你这样的态度就是以下犯上了。”

福婕妤道:“皇后娘娘觉得妾不配当贵妃,主要在那三条罪状上。妾也是读过一些书的,最重要的在第一条上,夷人女子和亲不能轻易当上贵妃。可妾知道,南北朝并立之时,天下如裂帛,一片混乱。北周武帝娶我突厥的阿史那氏为皇后,才赌赢了北周的天下。”

皇后听了默然,福婕妤说的事确实有,她再不喜欢福婕妤,也不能睁眼说瞎话。

纪德妃分辩:“确有其事,不过北周原是鲜卑族人建立的天下,不遵汉俗,与突厥和亲,迎娶为正宫,也是门当户对。本朝建国后,自称为唐叔庾之后,是正统汉人,太宗曾说,自古无天子娶夷狄女者。”

刘淑妃接着道:“再来,北周武帝当时政权不稳,内忧外患,形势风雨飘摇,需要突厥帮扶,他自己的决定,后人无法评判。时过境迁,你突厥阿史德部落战败,是你们主动和亲,求得休养生息的时间。”

皇后听了微笑点头,后宫妃嫔争位而已,也不是什么大事,有说辞就好。

福婕妤冷笑道:“本朝开国高祖皇帝自己的母亲和妻子都是鲜卑族,何谈正统的汉人?女皇当政期间,硖石谷之战,十七万东陈大军覆没。女皇向我突厥借兵,也是以送皇子来突厥和亲为代价的。女皇失言,以自己娘家侄子送突厥和亲,突厥大军杀了那人,打到赵州和定州,造成极大的祸事。皇子都可以到异邦和亲,还说什么不娶夷狄女?”

皇后笑笑:“弱国无外交,败者何言勇?”

福婕妤又道:“说妾没给皇帝生下子嗣,妾也不服。妾着人打听了,陛下的后宫已经数年未再有子女出生。或许是陛下年龄大了,或许是陛下身体有恙,也或许是后宫有人动了手脚。皇后娘娘既然是后宫之主,动没动手脚,难道这事不该问您吗?”

皇后心中来气,福婕妤牙尖嘴利的,一时也说不服她。后宫自有规矩,说不服教不听的,也只有刑罚硬压了。说起来,打人解决不了问题,可是很能解气啊。

皇后冷笑:“去传司正过来,福婕妤以下犯上,胡搅蛮缠,掌嘴二十。再有不服,等突厥与我军对垒时,杀了祭旗。”

其他三位也满脸讥笑,一个小小的婕妤,在皇后面前咄咄逼人,这不是自找不痛快。

福婕妤挨了二十巴掌,小脸红肿,唇角破裂出血。回到自己的百福殿,一头躺到床上,不吃不喝,入夜就发起了高烧。

第二日,福婕妤烧得迷迷糊糊的,眼看不行了似的。这下子把皇帝心痛够呛,皇后是一宫之主,处罚一个小小的婕妤,也是名正言顺。不能对皇后以牙还牙,皇帝直接下旨,封福婕妤为福贵妃,一点没给皇后留面子。

皇后心中自然恼恨,一时也拿皇帝没有办法。就跟哥哥说,请他联系一些重臣,请求皇帝立嗣。太子一天不立,以后事情就很难说,做起什么来也是名不正言不顺的。

这是正事,王右相也觉得皇帝年龄不小,确实应该立嗣。私下里跟自己一脉的官员都打了招呼,静待机会,好推进这个事。

众臣早知道皇帝失去了生育能力,只能在现存的几位皇子中找合适的。其实,也是秃子头上的虱子,明摆着八皇子最合适。一个嫡出名分,在遵从儒教的东陈,就是最有利的条件。既然目标明显,有些臣子早暗暗倒向了八皇子。

皇帝冷眼看了一眼大殿上慷慨陈词,逼着自己立嗣的王右相,心中很是恼恨。长孙家、袁家、林家、曲家几派的官员都是赞成的,直说陛下年过六旬,确实应该立太子。太子正位东宫,国本更加坚固。

当时就有与王相不对付的几派官员,心中很是不爽。皇帝年过六旬,是该立嗣,但也不是非得八皇子不可。八皇子虽是嫡出,皇后太过娇惯儿子,文武皆寻常。且王皇后为人强势,她儿子登上高位,难保她不干政,跟王家不对付的几派官员肯定要倒霉。

其中博陵崔氏成员崔湛为人强势,最看不上王皇后的出身,又怕王皇后的儿子当上太子,对他这种经常口吐不满之言的异己大力排斥,当时出列上奏:“陛下可以考虑立嗣,但要以国以民为重,并不一定非要嫡子继位。可对几位皇子进行考查,选出贤者为嗣。”

庆王李长德也出列奏道:“陛下,汉代武帝因其皇祖母和母后干政,一直不能实现政治抱负。后来武帝采取了子贵母死的法子,虽然有些残酷,却不失为一个好用的方法。陛下可以效仿一下,想立谁为太子,就赐死其母。”

王右相大怒:“陛下,本朝一直提倡孝道,子贵母死最是无理。妇女生子如进鬼门关一次,生养儿子一场,非但得不到儿子的孝敬,反而要惨死,如此,谁还愿嫁人生子?儿子登上高位,想起子欲养而亲不在,心中会是如何难受?”

皇帝眼珠子一转,这倒是个好的推托之法,于是笑了:“母亲不想死,儿子就别想上位。朕觉得庆王这个提议不错,省得以后朕的儿子被后宫势力影响。朕还想看看,有没有肯为儿子牺牲的妇人,要是后宫有子妃嫔敢毛遂自荐,慷慨赴死,朕或许会成全她们母子。”

崔湛道:“陛下,杀母立子确实过于残忍,易为史家诟病。不过,陛下的皇子中,大皇子、二皇子、四皇子、七皇子,恰好母妃已逝。如立其中一位,既不用杀其母,又不会有母家干政之嫌,岂不是两全其美?”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