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9章 进退失据(1 / 2)
刘淑妃问道:“陛下,您在前朝说,你同意子贵母死,只要后宫妃嫔为了儿子自愿赴死者,会立那个皇子为太子,此话是真是假?”
皇帝一愣,随后讽刺一笑:“甭管是真是假,淑妃难道自愿赴死,给三皇子夺嫡铺路?你跟了朕,朕可没有亏待过你,给你四妃之位,待遇堪比一品官员。你有皇子傍身,将来不管是领你到王府当老太妃,还是到封地养老,享受王太后的待遇,日子都能不错。”
刘淑妃苦笑:“陛下,妾是真心相问,请您正面作答,说话算话吗?”
皇帝来气,脱口而出:“当然算数,朕是一国之君,金口玉言,在朝堂上当众臣面说的,岂能开玩笑?”
刘淑妃道:“妾伺候陛下三十多年,也觉得陛下定然不是那种信口雌黄的小人,您说的话,是给天下人听的,不可能不算数。”
皇帝点头,这话他爱听,他不知道刘淑妃为什么非要弄清楚这句话。也不认为,一向温和懂事的刘淑妃会给拼了自己的性命,给身娇体弱的三皇子争太子之位。
三皇子从小身体不是很好,虽然经过太医们费尽心力地调养,也只是勉强正常生活。打小经常生病,读书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武艺就甭提了,基本功都练不成,跑个步直翻白眼,不过二里地就半天喘不过来气,蹲马步、倒立、举重都坚持不到一刻钟。
刘淑妃突然起身,对皇帝笑笑,拢拢已经花白的鬓发,那张有了皱纹的脸看着衰老,眼睛里的光彩仿似焕发了青春。她看中了太极殿一根大龙柱,猛然奔跑着一头撞了过去。
皇帝愣在当场,又一个女人在他面前一头撞死了。第一个是吴王妃林氏,第二个是韦七娘,第三个是刘淑妃。
皇帝面色惨白,浑身颤抖,一句话也说不出来。马总管也是惊呆了,为了争皇位,后宫真是有狠人啊。马总管心中一片混乱,好半天才反应过来,厉声喊人,让赶紧请太医。
等太医过来检查,刘淑妃进气少出气多,明显撞坏了脑子,肯定活不成了。皇帝看刘淑妃伸出一只染血的手,向他伸着,眼睛瞪得很大,仿佛有话要说。他一时心软,走了过去,握住那只手。
皇帝埋怨道:“傻子,藉儿非嫡非长,从小身体不好,根本不是照帝王培养的。当太子,要母家势力强硬,自己手段高明,还要狠,还要会平衡,能让众臣服气。太子之位,不是那么好登的,会成为众矢之的。”
刘淑妃面部肌肉抽搐,嘴唇哆嗦,用了最大的力气:“无论如何,希望陛下说话算话,莫让妾平白丢了性命。”
马总管马上吩咐人去静王府请三皇子夫妇来,毕竟是生身之母,后事还得儿子媳妇挑大头儿。皇后是后宫的主人,后妃的后事一般由她安排奚官局的人料理。可是刘淑妃是为了给儿子争皇位自戕的,犯了皇后的大忌,还会好好给她办后事才怪。
皇后坐在坤宁宫的偏殿,手上立着一只小麻雀,正叽叽喳喳呢。皇后面色深沉,不辨喜怒,微微抖动的嘴唇显示她内心极不平静。果然是咬人的狗不叫,刘淑妃脾气一向很好,温顺和善,跟后宫大多数人相处挺好,平日常来巴结她。
三皇子一向身体弱多病,成亲数年,一个正妃两个侧妃。目前有一个嫡子,一个嫡女,还有一个庶子,一个庶女。静王妃刘氏是三皇子的亲表妹,刘淑妃的娘家侄女,亲上加亲,两人感情还不错。
三皇子出身高贵,之前因为身体原因,对太子位不敢有想法。人有后了,自然要为孩子们打算,加上他媳妇刘氏的撺掇,竟然有了夺嫡之心。
刘淑妃有两个哥哥,一个弟弟,都借了刘淑妃和三皇子的光,官职还不错。刘大哥如今在太常寺当太常卿,正三品的高位了。刘二哥做了尚书右丞,虽只是个正四品,却是有实权的。刘小弟给静王当长史,也是从四品的位置了。
静王妃时常跟娘家三位大人叨叨,说只要干翻皇后嫡子,自家男人就可以试着夺嫡。都是皇子,母妃还是四妃的高位,凭什么不能争?
又分析了其他皇子的情况,大皇子的母妃杨氏是罪人,自己还犯过杀父弑君的大罪,肯定没戏。二皇子所在的江家,只有江将军一个莽夫顶门立户,江贵妃生前不得宠,人还过世了,二皇子前朝后宫都没多少人脉。
接下来顺位者就该是三皇子,三皇子身体虽然不大好,可是有嫡子啊,实在不行了,将来传位给下一代,自己当太上皇。
刘家三位长辈也是利令智昏,觉得自家姑娘说的话有几分道理。不过,干翻嫡出八皇子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皇后和王家保护得太好,无从下手。加上王家的亲朋好友也都十分能耐,想到这些,心中火热的念头也不免凉了半截。
万万没想到啊,机会来得这么快,庆王李常德提出了子贵母死的观点,竟然还得到了皇帝的认可,在朝堂上当众说出来。都说皇帝是九五之尊,说话自然一言九鼎,无可更改。
只要刘淑妃舍得一命,就把皇帝架到二架梁上,上不来也下不去。皇后高高在上,自然是舍不得死的,那么,立谁为太子就不好说了,帝后之间肯定会产生不可调和的矛盾。
三皇子想好了,后宫之中,子以母贵,母以子荣,皇帝厌恶了皇后,自然不会太喜欢八皇子。一个被皇帝厌弃的皇子,就算是嫡子,也不一定能当上太子?
东陈建国二百多年了,继位的也不都是嫡出皇子,好几个都是庶子上位后,给自己的母亲重新加封位份。刘家人跟刘淑妃商量此事时,她初时是不同意的,放着好好的日子不过,净是胡思乱想,想一出是一出。